小學科學課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時間:2022-11-17 04:20:27

導語:小學科學課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科學課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小學學習階段作為小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思維能力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科學課的教材內容在初等教育過程中顯然是開放的,沒有創造性思維就無法更好地學習創造性思維。科學課程的基礎來源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其知識的內容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應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獲得和創造性思維在生活問題中的應用解決技能。

一、設置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思考

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重點,基于問題的探索是展開科學研究的有效途徑。在科學的課堂教學中,課堂問題是直接創造問題的有效舉措,如果沒有設置問題,探索的方向就會消失,隨著知識的增加,學習的氛圍就會變得越來越無聊,導致難以帶動學生積極思考。教師結合課本內容精心設計激發課堂問題,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圍繞問題思考,教導他們通過解決問題獲取科學知識。讓學生討論和積極的分析問題,以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獲得科學知識的自信心。

二、設置科學實驗課堂活動,啟發學生多維度發展創造性思維

在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課堂中,由于研究實驗在整個科學中有著重要推動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的好處,啟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維度發展。幫助他們尋求最佳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目標。在科學課的實驗課堂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適當地處理小學生依靠雙手不思考的問題,還要適當地進行教材的內容延伸,適當地擴展教材教學內容,或者創造性地開發實用的實驗材料幫助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安排小組團隊合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沒有科學實驗的基本規律的合作,很難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在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中,小學科學教科書的知識相對較難,因此單獨一個人完成研究活動和實驗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作學習的集體研究,以實現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目標。小學生應互相尊重,相互配合,互相幫助,相互溝通,分享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升學習效率。通過小組合作對科學課堂進行合作學習。以“安全用電”教學為例,在進行教材的基礎內容學習之后,老師可以針對如何安全用電這一問題,設計探索活動,以小組討論為單位,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和注意事項,讓學生進行分工合作的探究。學生可以利用實地探索、互聯網資料搜索等方式進行安全用電的資料收集和研究[1]。通過對校園、校園附近的餐廳、家居環境等等地方進行調查研究,還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適當的資料補充,小學生創造團隊合作,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換和分享每次調查的數據與收集到的參考數據,然后通過班級討論,積極思考,善于表達并培養創造性思維。小組協作學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下:第一,提供足夠的時間思考。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主動參與交流思想,達成協議,處理并使用已經獲得的知識產生新的結果。在進行創造思考期間,他們需獲得充足的時間來分配角色并加強培訓[2]。這時候老師可以在班級內進行傾聽以及指引的角色,以確保團隊的合作完成。不能夠在布置任務之后就馬上喊停,不然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獲得真正的討論成果。這種集體活動毫無意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第二,關鍵點的協作學習,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兩個層次:原始水平和要實現的發展水平。這兩個級別之間存在差異,這就是學生最新獲得認知的發展領域。這要求教師及時找到教育教學的切入點,需要清楚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然后再對學生模糊、存在爭議的知識點展開討論探究,重點探究未知內容。第三,合作后的適當評估。在學生一起學習之后,除了就探索的問題交換意見,小組內的分工和討論形式外,還應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適當的評估。應該適當分配,以促進學生的協作學習。這種方法和良好實踐提高了團隊協作學習的水平,并激勵團隊進行戰斗。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精心設計問題,科學地提供實驗指導,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從增加課程資源等等面向切入突破,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提高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超.小學科學課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6(3).

[2]余輝.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方法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

作者:畢曉清 單位:青島新昌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