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模式優化初中語文教學

時間:2022-09-28 09:52:39

導語:閱讀教學模式優化初中語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教學模式優化初中語文教學

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其主動思考,與文本、與作者對話,這對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個性程度都有益處。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教學;關注點;策略

體驗式閱讀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備受關注的閱讀教學方法。體驗式閱讀教學,是學生通過與自身實踐活動相聯系的體驗活動,對課文或者其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的學習過程。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的行為和個性,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夠形成個性化的見解,實現陶冶情操、塑造審美、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關注點

體驗式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這是與傳統閱讀教學迥然不同的。

(一)關注學生閱讀的初感

首先,關注學生閱讀的初感就是關注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產生的思考、感悟等,是對閱讀主體的尊重,也是新課改理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體現。其次,關注學生閱讀的初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體驗的積極性。第三,關注學生的閱讀初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情,提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關注不同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

課外閱讀量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閱讀需求,給學生推薦適當的閱讀資料,增加其閱讀量,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關注學生自身的體驗

學生只有對課文所蘊含的社會背景、思想情感、寫作特點等進行自主化的解釋和認識,才能親身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才能主動去探究和思考文本,發展自身的學習能力,也才能實現學習語文、應用語文的教學目標。

二、應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恰當的體驗情境,喚醒學生內心體驗

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恰當的體驗情境,使學生能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及時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文本及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比如,在執教《三峽》一文時,筆者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同學們,祖國的江山壯美如畫,那些名山大川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這塊熱土折腰、歌唱。你知道三峽嗎?現在先讓我們隨著《長江之歌》去領略她的美麗風光……我國北魏時期的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寫下了數篇膾炙人口的、介紹祖國山河的游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每一個去過三峽的人,都會感嘆三峽真是大自然獨具匠心的杰作。今天,就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從酈道元的《三峽》中去看一看三峽曾經的美麗。”這樣的情境設置,能夠使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激發出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優化學生體驗效果

當學生置身在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時,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教師要認識到良好的閱讀氛圍與學生體驗效果的密切關系,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在執教《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欣賞一組關于過年的圖片,讓學生回憶自己過年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導入對課文的閱讀,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本文為什么要以《本命年的回想》為題?閱讀課文第四段,作者歸納了過年的十件事,這十件事中哪一件是你最喜歡參與的,為什么?為什么作者說“舍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產生的這樣的感覺?……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下,積極思考,深入情境,將課文和自己的體驗聯系起來,閱讀效果明顯提升。

(三)設問深度逐步加深,提升學生理解層次

1.設計問題著眼整體,幫助學生把握課文主題

在閱讀課文之前,教師根據課文的主題設問,可以引領學生全面把握課文的結構。比如,在執教《晏子使楚》一文時,筆者是這樣結合課文提問的:1.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應對的?3.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學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晏子是一個智慧過人、善于辭令、一身正氣、博學多才且熱愛國家的人。

2.結合細節設計問題,引領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結合課文的具體細節設計問題,可以引領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比如,在《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教學中,筆者針對細節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惡有甚于死者”中“所惡”又可以指哪些事情?“本心”具體指什么?它與“舍生取義”有什么聯系?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中“舍生取義”的廣泛內涵和現實意義。

(四)應用多種閱讀方式,逐步理解課文中心

1.結合學生實際,實施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閱讀是新課改理念下備受關注的閱讀形式,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設計閱讀訓練,引領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形成個性化的見解,把握課文中心。比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設計問題進行閱讀訓練:如:你是怎樣理解“實在標致極了”這一句中的“標志”的?作者抓住了哪些特點來描寫藤野先生?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的答案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化特點,這同時也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

2.通過角色表演,解讀人物內心世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表演活動,能讓學生樂于參與,并給課堂注入生機。比如,在執教《愚公移山》一文時,筆者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一組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愚公、愚公的妻子、智叟及敘述者。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對人物的理解表現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角色表演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且使學生回味無窮,深化了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體驗式閱讀閱讀模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使其主動思考,真正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從而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提升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梁秀英.淺談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J].作文教學研究,2015(6).

[2]黃靜靜.初中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實施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1).

[3]丁亞妹.體驗與反思———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閱讀教學探微[J].

作者:李華 單位:海安市紫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