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作用
時間:2022-03-28 04:30:14
導語:手工制作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學前教育中,手工制作活動是能夠開拓、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教學內容,其目的是基于手工制作活動的多元化、豐富性內涵有效激發幼兒的學前創造性思維,為幼兒創建自主學習、自信創造、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本文首先提出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明確手工制作活動作為幼兒面向外界表達自身情緒與指揮的重要基本屬性,然后開展具體案例分析,為手工制作活動如何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建議。
關鍵詞:手工制作活動;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
在幼兒園教學中,手工制作活動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它要求幼兒徒手或利用簡單的工具、材料制作各種小工藝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鼓勵幼兒運用手工技能,合理利用并改造各種物質材料,深度參與到手工制作活動中。從操作層面看,手工制作活動培養的是幼兒的動手能力;而從更深層次的行為意識理念理解看,手工制作活動所培養的是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態構思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概述
意大利教育家ReggioEmilia認為:“兒童是可以用100種語言表達自我的,表達對世界的獨特感受。”實際上,在幼兒世界中就存在大量的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使幼兒的潛能被無限激發。目前的幼兒教學活動中,可實現兒童思想表達、情感抒發的重要教學活動就是手工藝教學活動,它既培養了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探知能力,也培養了幼兒對審美的感知力、表現力以及創造力。在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十分尊重幼兒的天性,希望以兒童的世界為教育依托,為他們創造相對廣闊、自由的手工制作空間。我國2012年所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就明確提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于成人的,他們在表達自身認知情感的過程中存在特殊性。”在手工制作教學活動這一藝術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希望引導幼兒深度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希望他們不斷激發自身創造性思維來認知周圍的世界,表達自身對周遭世界的深度認知。同時,《指南》中也指出教師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手工制作空間與工藝品創造思考空間,為他們提供足夠適宜的畫筆、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材料,讓幼兒在揉搓、繪畫、剪裁、折疊、粘貼等美工活動中感知手工制作活動的趣味性。當然,教師還要始終以幼兒發展為根本,為幼兒感受和體驗這一藝術世界創造更多契機,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能動性,充分感知手工制作活動中所存在的各種需求與困難,并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指導與幫助。
二、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的教學案例分析
為深度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一定要體現其靈活性與模仿性。從心理學理論闡釋來看,模仿應該成為激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根本學習方式,通過模仿可全面完善幼兒本不完善的心理發展機制。但是,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的度,避免幼兒過度模仿導致他們創造性思維鍛煉的無效。為此,下文主要結合兩個教學案例分析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一)案例一——過度模仿導致創作成果雷同。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告訴學生:“今天大家要用五角星與六角星對圣誕樹冠進行裝飾,共同慶祝圣誕節,大家就來試試吧。”在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幫助幼兒復習五角星與六角星的剪裁方法,然后分發白紙、彩紙以及剪刀。在教學中,兩個平時關系非常要好的幼兒一邊商量一邊剪紙,其中一名幼兒在剪紙過程中在樹杈上專門畫了一根樹枝和幾片樹葉,并在大樹杈下面畫了幾根小樹杈。而另一名幼兒發現自己所剪的樹杈并不豐滿,也學著多剪出三四片葉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兩名幼兒順利完成了利用星星、樹葉和樹杈裝點圣誕樹的手工剪紙設計,但因為相互模仿導致所繪制出的作品幾乎雷同,為此,教師找到兩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告訴她們雖然相互商議、共同制作手工藝剪紙作品值得鼓勵,但相互模仿操作而導致創作雷同則是不可取的,這不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發揮。(二)案例二——獨立思考創作培養創造性思維意識。在經過教師教育后,兩名幼兒雖然同樣在手工制作美工課上相互商討,但在美工創作過程中卻積極獨立思考。在接下來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鼓勵幼兒用自己所學過的美工剪裁方法剪出各種圖案,然后貼在白紙上,形成一幅剪貼畫作。在教學中,兩名幼兒獨立操作,其中一名幼兒所剪裁出的“五角星”很大,另一名幼兒所剪裁出的“五角星”很小,教師就提問到:“你們兩個都剪裁出了五角星嗎?尺寸不一樣哦。”其中一名幼兒說:“其實我剪的是風車。”而另一名幼兒則說:“我剪的是小花。”在該階段,兩名幼兒就已經呈現出不同的創造性思維,她們沒有彼此模仿,而是各自思考自己的創意構思,剪出了不同的美工作品。這時,教師則繼續提問“你們兩個女生設計的是不是都是花園?”其中一名幼兒說:“我要設計的是游樂園,游樂園里有風車、摩天輪……”,而另一名幼兒則說:“我設計的是花園,花園里有花朵、有太陽……”以設計花園的幼兒為例,她在太陽光芒的周圍加上了黃色彩紙代表光芒,而黃色的小三角紙屑則代表太陽周圍的光暈,整個作品設計合理利用了各種材料且構思新穎,基本實現了對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啟發。上述案例二所表現的是一次完整的、自主的幼兒手工制作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根據自身所剪裁出的剪紙形狀設計畫面,雖然所采用的剪裁技能相似,但所剪裁出的作品風格與內容卻不盡相同,這體現出不同幼兒的不同創造性思維,實現了教師期望的教學目標[1]。
三、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培養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建議
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MariaMontessori曾經說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教師要能夠觀察到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力與意識,沉浸于教學活動中,用正確的觀察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持久地培養幼兒的知覺過程,幫助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想象性思維。下文提出三點教學建議,助力幼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啟發與培養。首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完整的范例,避免幼兒由于千篇一律地模仿而失去個性和創造性。比如,在制作不倒翁玩具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觀察不倒翁玩具實物,然后指導幼兒了解不倒翁的不同組成部分,接下來進一步了解不倒翁的基本原理。結合這3個步驟開展后續的不倒翁制作教學,以便讓幼兒在隨后的手工制作活動中自由發揮,從而激發他們無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2]。其次,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做好教學設計的同時要認真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將教學流程與手工教學活動內容、材料融為一體,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幼兒的所有行為及時作出反饋,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還要及時作出教學反思。總結來講,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善于觀察、發現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典型事件,或者發現某些有價值的教學細節內容與教學問題,為隨后的指導教學提供參考依據;第二,多參與公開課,觀摩其他教師、其他班級的手工制作活動教學內容,發現創新思路、反思自我,在不斷的學習與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最后,要不斷更新家長的手工制作活動觀念,借此機會強化家園共育。為更好地尊重幼兒的手工制作活動情感體驗,教師可以積極與家長合作,豐富教育形態,提出適合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家園共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沉浸當下與準備未來之間的平衡教育”之路,一方面為幼兒提供手工制作活動中“玩中學、做中學”的基本指導思想與環境空間;另一方面積極思考如何聯動幼兒園與家庭,如通過一日親子學習活動、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也融入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通過家長與幼兒園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3]。
四、結語
手工制作活動主要培養的是幼兒的手腦并用能力,同時它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也有較顯著的作用。在今后的幼兒園手工制作教學活動中,教育工作者還應思考利用更多教學思維與教學途徑巧設教學情境,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各方面的實踐能力與良好心態,充分發揮手工制作教學活動的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淑蓮.論手工制作活動對幼兒表現力與創造力的作用;以中班活動“有趣的不倒翁”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5(17):117-118.
[2]劉春花.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以長沙市A園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顏雯雯.幼兒教師紙工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作者:李春芳 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動畫創意學課程教學初探
- 下一篇: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