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滲透

時間:2022-11-23 04:00:37

導語: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滲透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和教學課程不斷改革,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問題。在中學教育階段,音樂這一學科具有綜合性強和曲風多元化等特點,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挖掘學生音樂天賦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并且教材中含有很多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風俗等,從而使我國民族音樂得到有效傳承。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多種因素致使民族音樂的滲透收效甚微,影響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揚。本文主要對民族音樂在中音樂教學中滲透方法進行分析與闡述,進而使民族音樂得到大力發揚。

【關鍵詞】民族音樂;中學;音樂教學;滲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和教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中學教育階段,音樂這一學科具有知識面廣以及曲風多樣化等特點,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的重要教育資源。初中音樂教材中含有很多民族音樂,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民族精神以及意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為學生展示民族音樂的魅力

眾所周知,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形態和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追求等內容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并且民族音樂風格及內涵較為多樣化,不同的民族具有其特定的地域風情與特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族音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并通過緊密聯系實現兩者的共通和輝煌發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能使學生的民族情感教育得到強化,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讓學生用歌聲對祖國的大好山河和人民以及英雄人物進行歌頌和贊頌。同時,將民族音樂長期融入到音樂教學中能夠實現學生民族情感培養的有效滲透,讓民族情感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從而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民族音樂是我國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其他國家了解我國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橋梁,所以,加強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是每一位音樂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而且民族音樂教學不是單純進行民族音樂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更主要的是向學生展示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地位,從而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加強。因此,在實際開展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講解并滲透民族音樂有關知識,使學生認識并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和熱情。例如,筆者在音樂教學中采用當下流行的鳳凰傳奇組合的歌曲,還有周杰倫的一些歌曲也帶有民族風,這些流行的音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逐漸滲透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并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二、利用民歌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民族音樂

對于當前的初中學生來說,對民族音樂是較為陌生的,特別是民族音樂中的一些樂器很多學生并不了解與熟知。針對這種情況,音樂教師可以將民歌教學作為切入點,將學生較為熟悉并且旋律優美的民歌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進一步認知和了解民族音樂,從而調動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筆者在實際音樂教學中選用了學生較為熟悉的《茉莉花》和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以及蒙古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優美旋律。而后,筆者又讓學生主動尋找當地或者自己熟知的民歌以及民族音樂,讓學生為大家歌唱,學生能夠很快回想自己熟悉的民歌,像《達坂城的姑娘》《辣妹子》《九九艷陽天》和《瀏陽河》等,同時也能總結出像宋祖英和閻維文以及阿寶等著名的民歌歌唱家。此外,筆者讓班級內會唱民歌的學生擔任“民歌音樂教師”,從而能夠帶領全班學生唱民歌,使全體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得到提升和加強。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來加強民族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是各個民族大眾文化和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音樂藝術中的瑰寶,在內容和形式以及內涵上都有著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在全球文化融合發展的環境下,我國很多中學生熱衷于西方的搖滾以及流行音樂等,而民族音樂的內涵較為豐富,并且曲調等要難于流行音樂,所以,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針對這一情況,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及渠道實現民族音樂的有效滲透,讓學生感受并體驗民族音樂的婉轉曲調,進而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更加深入。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多樣化的娛樂活動,以此加強民族音樂教育。例如,可以與其他學校聯合舉辦民歌歌唱大賽,或者舉行民族樂器演奏會等,讓學生參加民族音樂的相關活動,拉近學生與民族音樂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及民族歌曲所帶來的震撼。此外,音樂教師還可以鼓勵班級內擅長民族音樂的學生組建樂隊或者合唱團,也可以邀請當地的民族音樂家來校園開展講座等活動,進而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以及樂器等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民族音樂的意識得到加強,最終實現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滲透。

四、即興創作民族音樂,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提出“音樂活動是人類最自然以及最原始的行為”這一言論,也就是說,演奏是時間較為久遠,并且是人類音樂文明中最自然的實踐活動。從本質上來講,音樂教學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并共同創造的過程,高水平的音樂教學過程一定充滿創造氛圍,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音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尋找民族音樂創作的靈感,并自主創造民族音樂,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力得到提升。在實際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組織與音樂相關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聆聽民族音樂,并跟隨民族音樂的律動以及節奏等加入自己的演奏想法等,讓學生在主動參加實踐活動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個性以及才華,從而使學生的表現欲望以及創造思維得到激發,最終使學生在民族音樂方面的創造能力以及思維等得到鍛煉和培養,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下民族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培養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國家人才的后備力量,當代中學生必須積極承擔起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的重大責任,從而使自身愛國之情以及民族情感等得到強化。因此,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采用合理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和價值,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民族音樂的有效滲透以及實踐鍛煉等培養學生音樂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真正愛上民族音樂,最終達到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有效滲透民族音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默.讓當代中學生了解內蒙古民族民間音樂——在課堂中滲透內蒙古民族民間音樂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199.

[2]陳坤.論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J].新校園,2013(06):119.

[3]譚歐婷.論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2(02):47-48.

[4]孫雨婷.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傳承[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8):236.

作者:計超 單位:浙江省錦繡江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