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程創新應用研究
時間:2022-12-17 04:00:23
導語:小學音樂課程創新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創新實施的過程中,有利于形成新穎進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這些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校整體教學的學習與進步,從而活躍整個學校的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形式,從而提高整個小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小學階段;音樂課堂;教學創新
一、小學低年級音樂教育標準及創新的重要性
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創新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的重要性,主要有四點:第一點,低年級學生想要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很多時候需要通過課堂的創新來學習。在這個越來越注重創新的時代,培養創新意識應當從娃娃抓起。培養創新意識的方法有很多,尤其在學校教育這一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課堂的創新以及音樂教學的創新更能給低年級學生的創新帶來一定的啟發。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中創新也有利于學生對音樂別樣的啟發以及在音樂方面做出更大的創新。所以音樂課堂的創新是學生擁有創造力的前提基礎。第二點,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創新。音樂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音樂課堂中加強創新,更是有利于學生在并非壓力很大的課程中領悟更多的知識與創新觀念,從而能夠使低年級段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為自己提高綜合素質打下基礎。第三點,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小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在實施教學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提高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更多知識獲得更多能力,提高總體教學成績。并且,在創新實施的過程中,有利于形成新穎進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這些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校整體教學的學習與進步,從而活躍整個學校的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形式,從而提高整個小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第四點,我們向未來憧憬時,就會發現,小學低年級段音樂課堂創新的存在,對整個社會和民族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該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建設國家的潛力,創新課堂的存在是對下一代接班人質量的保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了教育的作用。這對未來社會創新的風氣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也對未來接班人培養的質量有著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與高年級學生特點的比較。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盡管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掌握很少,但是卻可以對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從自己的音樂理解開始創造再慢慢掌握相對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掌握較多,可以利用快問快答的方式鞏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演奏技能也相對較高,這時老師需要的是去引導他們進行情感演奏,而不是單純的去技巧演奏。(二)教學中不能充分體現教學目標。在當代小學低年級段的音樂教學中不免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筆者的實踐與觀察發現,教學中不能充分體現教學目標是問題之一。很多老師本身觀念不夠正確,認為音樂課堂是學生在眾多的課程中小學低年級段音樂課程中的創新應用研究為緩解壓力而開的一節“放松課”,忽視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該觀念直接影響教師課前的備課情況以及課堂的教學情況。很容易在備課時就忽略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認為在低年級音樂課堂中將課本進行到規定的進程頁數就是所謂的目標,以至于在課堂中知識容量會很少,無法真正的達到音樂的學習目的。(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方法單一。在我國小學的音樂教育并不是在每個地方都進行的很全面很專業。在有些地方由于硬件設施的缺乏以及師資力量的匱乏,會使音樂的教學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有些偏遠地區,在小學低年級段的音樂課堂中鋼琴、響板、串鈴一定是在制定一節有趣的音樂課中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許多偏遠地區沒有條件得到這些樂器。并且在多媒體教學方面,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基本實行和提倡著多媒體教學模式,但是在一些貧窮地區的教學中,教育資金無法支持,很多地區仍然沒有多媒體相關設備的使用條件。在教學中學習融入先進的教學方式,在備課中爭取利用多媒體展現更加豐富、全面、具體的知識。教學內容與形式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的設計、想象和充實。很多老師不負責任,在課堂中過于省事,總是以特定的課堂形式,例如:“上課-聽音樂-學習唱譜-學習歌詞-整體學唱-下課”這種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學生們對音樂進行學習。這種單一的教學內容很容易沒有吸引力,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段學生,這樣容易使他們缺乏興趣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這樣對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是極其不利的。在教學內容板塊中,我們應該學會用一首音樂衍生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一首歌,我們在學唱它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表演,給他們分配角色,由于小學低年級段學生想象力還處在非常豐富的階段,所以這樣更加可以幫助他們去理解這首歌的情感,增添音樂課堂的歡樂氣氛。再或者如果有條件是否可以利用不同的樂器演奏進行配樂,或者分配不同學生進行打拍子配合一起唱。教學的形式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只要我們結合實際認真思考便不難獲得。音樂的形式是多元化的,音樂小品、音樂劇、音樂配舞等,我們可以拿到課堂中,作為自己教學方法的一種。師生結合、生生結合、師師結合,也是變化教學方法的一個角度,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這節課中投入全部的精力,獲得更多的音樂了解和情感欣賞,所以我們應該擴寬角度,在課堂中盡情的運用多元多彩的教學方法。課堂雖然只有固定的40分鐘,但時間不會限制知識的領域。教學內容的豐富更要求每一個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又較寬廣的知識領域,對學習保持永遠的熱情態度。(四)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性。很多老師仍然有著過于固執保守的教學觀念,認為自己是課堂中的一把手,應當保證教師在課堂中的權威地位。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地區,學生對音樂的啟發較晚,老師總認為學生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只有通過自己的手把手教學才能保證教學的進行。這種觀念與行為,會使學生失去更多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即使老師在課堂中出現錯誤,學生也不敢進行反問與質疑,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制心理,十分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不用說學生創新等等了。相反,在音樂課堂中比較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生的老師們,他們的課堂中時常是各種思想的火花碰撞綻放,在學生們爭相表達與展現的同時,不僅僅是對自己創新意識激發、質疑精神的養成,也是對相對內向靦腆學生的激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只有將他們主體地位擺正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他們獨特的思想,這種課堂模式,也是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的過程。(五)問卷調查結果。1.小學低年級段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為了解目前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的情況,對長安南路小學的低年級段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低年級段小學生會非常喜歡加入音樂活動以及游戲的音樂課堂,他們不喜歡單純學習課本內容的音樂課堂以及老師一句句教唱,因為枯燥無味,這樣學生只有一段時間的注意力,其余時間注意力不集中,音樂課堂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結果只能是一節失敗的音樂課,如果我們加入一些有趣的音樂活動,比如做一些節奏接龍的小游戲,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聽力節奏,也為調動音樂課堂的氛圍起到了很好地效果,也可以學會一首歌后,加入一些歌曲適合的律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緒以及對歌詞的記憶,讓學生不再枯燥的只是一遍遍的學習歌曲。實際上低年級段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他們在課余時間會參加舞蹈樂器之類的學習,所以只要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特長,便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他們會對音樂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2.小學生對音樂的喜好情況。本次還對學生不同的音樂方面的興趣采取了調查,大部分喜歡演唱占70%,喜歡演奏的學生數占10%,還有3%的人喜歡音樂創作,其他音樂方面的興趣幾乎沒有。可見演唱是受到大多數學生接受的,學生缺乏對演奏和音樂創作方面的興趣,學生很難對當今音樂發展有一個多方面的掌握。
三、如何進行教學中的創新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理念。音樂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是一個師生互動的良好平臺,任何人都沒有獨斷專權的權利,音樂課程作為一門學科,要想讓學生能夠有自主創新意識,追求輕松自由、和諧的音樂教育氣氛,確立一種師生平等的合理關系,真正實現師生平等,就必須建立開放性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融洽、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只有建立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育理念,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激發自己的創新興趣,樂意愿意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從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促進教育的創新和發展。(二)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靈活創建多種教學環境。小學低年級音樂教育創新發展的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就是把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融合,這也全面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很好地擴展學生的視野。將各個學科的知識相連接,促進學生的創新力,在小學低年級段音樂的創新型教育中,可以把音樂和舞蹈、美術等藝術性的學科聯系起來,例如在低年級段音樂課堂中,歌曲比較簡單,往往學生只需要二十五分鐘就可以唱會這首歌,那剩下的十五分鐘應該做一些什么呢?可以將這些歌詞用舞蹈中的律動表現出來,讓低年級段學生理解歌詞,背唱歌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如此才真正體現了學科的創新性結合,將不同的學科相互交融、優勢互補,真正對小學音樂教學創新起到促進作用。而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如果教學手段從一而終,就會使教學方式老化,教學環境單一,阻礙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在音樂教師的角度上,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勤思考,多動手。根據不同的情形,靈活創設多種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座位方式,讓教室不再是原來的橫排豎排,可以改為更加有趣味性的圓形、橢圓形、方形等排位法,在座位或者墻壁、窗戶上設計出獨特的窗花、畫作,最好是和音樂氛圍相融合的,能夠讓孩子們在相適應的優美的氛圍中欣賞音樂的美妙,能夠更好地受到音樂的熏陶,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三)突破教學模式,拓展學生想象空間。小學低年級段的音樂教育不應該是形式單一的教育模式,在如今這個現代科技發達的社會,教師也應該隨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生動形象的將多種因素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全方面的讓學生融入進優美的音樂環境中,讓大家有身臨其境的體驗,真實還原音樂中的各種情景,讓孩子們參與進來。比如學習歌曲中有扮演的角色之類的,我們可以在學好歌的前提下拓展,讓他們思考自己就是那個角色,幾個同學分為一組去表演出這首歌的意境,如此能夠充分調動低年級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孩子們各個器官,使他們的思想不單單是簡單的平面思維,而是開辟學生們思考的另外方式,促進立體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學生們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拋棄外界的干擾,一心一意的投入進音樂學習中,這樣,更加促進了學生音樂思想的發散,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加深對樂曲的理解,甚至促進學生進行音樂創新。(四)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在自身實習過程中,我發現,當連續幾堂課都采用“老師先教——自己領會——老師總結”的步驟進行,內容盡管不同但是模式固定,這樣的課堂基本上兩三次下來,低年級學生就很難抱有繼續認真上課的興趣。也就是說固定的教學方法會讓他們失去學習新知識的動力與渴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應該相應的改變。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幾點要求:1.培養和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只有時刻保持著自己的創新水平,有創新意識,才能對學生更好地引導。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辦法跟著時代的潮流,也就阻礙了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2.以萬變應不變。對于教師來說,怎樣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因為不同的教育方法產生的教育結果是不一樣的,以萬變應不變的說法也是打破傳統旨在告訴教師,應當創新應用不同的方法,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效果更好地教育方法。3.教師應當學會向小學生學習。這一觀念不僅僅是對老師與學生地位要平等這一先進說法的認同,向小學生學習更是要求老師要以謙虛的姿態獲得更多元的知識獲得的途徑,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這也能很好的促進師生互動,給學生們的學習營造更加良好的氛圍。
作者:扈敬薇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小學音樂教育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
- 下一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創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