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途徑探析

時間:2022-07-05 03:03:01

導語:音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途徑探析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注重在教育中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我國教育各個階段的學生課程中增設各類藝術課程必不可少,音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而在音樂藝術中,合唱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受眾最廣的音樂藝術形式之一,合唱的表演形式注重聲部的分配,分為男高,男低,女高等聲部,注重各個聲部充分發揮本聲部聲音特色,與其他聲部協調配合,表演內容極具氣勢,非常適合學生的音樂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增強對于音樂藝術方面的認知。本文就當前我國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探析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合唱教學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途徑

合唱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加強學生間分工協作的意識與能力,而如何在當前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入合唱教學就成為了教師的難題,需要教師們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積極進行合唱形式的教學并累計經驗,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當前時代潮流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合唱教學的基本認識

合唱在自身的表達形式上和其他諸如樂隊表演,獨唱表演等音樂表達方式由許多不同,合唱必須是由團體進行演唱注重聲部的分配,分為男高,男低,女高等聲部,注重各個聲部充分發揮本聲部聲音特色,與其他聲部協調配合,表演內容極具氣勢。在演唱時注重歌唱聲音的音色,音調,響度等細節問題,同時加強對氣息的管理,各個聲部間發出的聲音錯展現出來的平衡性,注重聲音的中各個聲部的層次感,采用多種復雜的演唱技巧使各個聲部的發聲達到高度契合,才有了如此磅礴大氣的表演形式。在合唱藝術中,整個合唱團必須配合默契,強調聲部間的平衡,增添在音色上的變化,因此在當前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對于合唱的教學更重視演唱過程中的共性,而這個共性必須是合唱團全部成員的經過無數次演唱配合,積累經驗,同時每個合唱團成員必須積極主動反省自身所出現的問題,及時對問題做出相應改變才能形成的。此外好要對演唱者在自身綜合素質方面進行一定的加強,演唱者只有熟練掌握技巧,把握合唱中的共性問題,才能為觀眾呈現完美的演出,對演唱進行高度升華的同時,渲染觀眾情緒,感染氛圍,既增加演出的震撼程度,也豐富了觀眾的感官體驗。

二、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適時加入合唱教學

(一)音樂語言方面加入合唱教學。音樂語言是指在音樂中加入文藝性的語言及文字,通過音樂在運用旋律的遞進來表達情感方面的優勢,表達出文字中所含有的內在含義,使人們在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妙體驗的同時,領會到作詞人進行創作時的思想感情,其主要表現形式常常為歌詞,而歌詞意識人們最容易接受的語言形式之一。它使音樂的表達活靈活現。而想要完美的表達歌詞中的意境,光是有演唱技巧還不夠,必須保證合唱團中的每一位成員在發音吐字問題上的正確性及統一性。否則會對合唱演出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音樂語言在音樂藝術中是最基礎的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音樂語言在音樂表達方面的優勢性需要在舞臺表現上進行一定的襯托。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音樂語言所蘊含的隱藏信息,重視學生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要死板的進行書面教學,限制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更嚴重的話甚至會對學生已有的在音樂藝術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應該先讓學生以觀眾的視角對合唱表演進行觀摩,感受合唱表演給觀眾帶來的具體感官體驗。同時加強學生合唱技能訓練。達到更好更高的藝術水平。(二)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滲透合唱教學。所有的學生最開始接觸音樂藝術的形式都是對音樂藝術的欣賞,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合唱水平的提高,只有懂得了音樂表演中的優劣,才能看清楚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學生可以通過欣賞音樂的同時提高自身音樂素養和自身音樂鑒賞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學生才可以對自身合唱水平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完整認知,知道自己的不足,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練習,達到修正自身的效果。所以可以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開展適當的欣賞音樂環節,在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的同時,加強自身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同時加強合唱者自身的音樂水平。欣賞的音樂可以盡量挑選和合唱教學相近的音樂,可以在欣賞環節結束后讓學生對欣賞的音樂進行模仿,只有在練習中才能切實加強自身合唱水平與素質。

三、合唱教學有效方式

(一)重視音準。在所有的音樂表現形式中,音準都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所有演唱技巧的基本前提都是音準,尤其是在合唱教學中,一個人的音準發生問題,往往會對整個聲部的音準造成影響,更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整個合唱團隊的發揮,嚴重降低演唱水平的同時,也對演唱藝術推廣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所以合唱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音準校正,可以通過合理發聲,或是樂器輔助的方法,以老師充當其核心,反復進行訓練。直到音準達標,合唱者可以獲得登上合唱演出舞臺的資格。(二)重視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每個演唱者的音色都是各不相同的,而每種音色和每種音色之間可以進行豐富多樣的搭配,形成與傳統演唱截然不同的新的演出模式,所以在合唱教學中,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控制自身音色的發揮,應該合理理對其進行聲部間的分配,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對學生的最大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并在其過程中進行合理創新,提高合唱活動中教育質量的同時,保重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的未來發展。

四、結語

合唱表演是音樂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能在培養學生應約素養的同時加強學生間分工協作的意識與能力。并加強鑒賞能力和學生的團隊意識。所以應不斷加強合唱教學在音樂藝術教學中的滲透程度,老師也應該對其有效的發展方法不斷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耿秀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中華少年,2017,27.

[2]劉大巍,夏美君.談小學生的嗓音歌唱發聲訓練[J].中國音樂教育,2013,11.

[3]徐利紅.低段學生多聲部節奏訓練的“說、動、玩”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3.

[5]賈暉.運用聲勢訓練加強節奏教學[J].藝術教育,2013,08.

作者:周鍇 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