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思考
時間:2022-04-17 03:42:07
導語: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是音樂劇表演基礎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演員在掌握戲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后第一次接觸音樂劇人物形象的塑造。該教學階段以音樂劇片斷中的人物為塑造對象,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音樂、歌、舞、語言等綜合表現手段創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在對片段中人物的分析、構思、體現過程中,掌握音樂劇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了解音樂劇不同的風格和類型,為排演完整劇目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音樂劇表演中,人物的舞臺行動是通過歌唱、舞蹈、臺詞、生活化的形體動作共同來完成的。在一段表演中,人物在執行舞臺行動時,有時是人物說著臺詞之后就會歌唱;有時是歌唱和舞蹈同時進行;有時是臺詞和舞蹈相銜接;有時則是人物說著、唱著、跳著。然而,“戲劇演員表演時必須完整的再現舞臺行動過程,表現角色性格。因此必須內心與外形統一、內容與形式結合”。①即演員需要讓自己(角色)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感和劇中舞臺行動的表現手段相契合。
〔關鍵詞〕片段教學;案頭工作;人物行動性;行動方式;內心生活
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是音樂劇表演基礎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演員在掌握戲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后第一次接觸音樂劇人物形象的塑造。該教學階段以音樂劇片段中的人物為塑造對象,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音樂、歌、舞、語言等綜合表現手段創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在對片段中人物的分析、構思、體現過程中,掌握音樂劇表演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了解音樂劇不同的風格和類型,為排演完整劇目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總結,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的音樂劇表演教學形成了較為科學和完整的教學程序,本科四年的表演教學分為兩大階段:音樂劇表演基礎教學階段和塑造完整音樂劇人物形象階段。基礎教學階段包括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至三年級第一學期,共五個學期的教學過程,音樂劇劇目片段排演占據了基礎教學中的兩個學期(二年級二期至三年級一期),重要地位可想而知。下面是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希望通過理論提煉與梳理后能指導今后此階段的教學,令教學效果與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一、嚴謹而充分的案頭工作
這里談到的案頭工作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師的備課工作,二是帶領學生所做的劇目分析工作。備課工作的第一項工作是選擇合適的音樂劇劇目作為教材進行教學。首先,首選經典、優秀劇目中的片段。前面談到此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音樂劇角色創造,劇目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音樂劇概念的建立、對音樂劇感性認識的清晰度。且優秀經典的劇目編劇、作曲是嚴謹而華彩的,為二度創作的深度、廣度提供了充裕的空間。再有,劇目片段的選擇應考慮到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優秀劇目,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了解音樂劇的全貌,在實踐創作中也能感受、把握不同類型音樂劇的創作特點。可以參考選擇《為你瘋狂》《名揚四海》《拜訪森林》《身在高低》《美女與野獸》《俄克拉荷馬》《西區故事》《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芝加哥》《紅男綠女》《尿都》《羅密歐與朱麗葉》《伊麗莎白》《吉屋出租》等劇目。從經典、優秀劇目的片段選擇角度來看,片段又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事件相對重要、完整、獨立。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事件,“舞臺事件,首先是一個事實,是一個相對重要的事實,是一個在舞臺行動中展開的事實,是一個能糾葛人物之間矛盾沖突的事實,是一個能引發戲劇人物之間相互行動的事實,是一個能對人物關系與人物命運的發展變化具有關鍵影響的事,是一個由它引發的行動又能夠引發出一個新的事件的事實。”②片段中有事件發生的話,在事件形成的過程中必將引起人物之間的相互行動,而重要事件形成過程相互行動將更積極,從而產生激烈的矛盾沖突。完整、獨立性的要求則是因為雖是劇目片段,但需要展示的是人物在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的完整心理變化。在百老匯音樂劇《幸運的家伙》第二幕中,哈利和安娜貝爾在酒店房間的“表白”就是個不錯的片段,哈利極力挽留安娜貝爾,一番心理斗爭之后最終兩人互道衷腸,由激烈爭奪遺產的關系轉變為戀人關系,這是全劇的重要事件,也是全劇的高潮部分,男女主人公復雜的心理發展過程在完整事件的進行中,在與對手的矛盾及自身內心沖突中創造,是適合教學的劇目片段。第二,人物性格鮮明、突出。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在劇作家、作曲家提供的規定情境中真實有機的行動,并具有人物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有一些經典片段就是以訓練學生創造鮮明的人物性格為目的而長演不衰,例如《拜訪森林》第一幕狼和小紅帽第一次相遇的片段。這個片段里并沒有一個完整的事件發生,但第一次出場的狼先生渾身散發著野性的雄性荷爾蒙,而正是這種陽剛、性感、奔放的性格特質吸引了稚嫩、天真而又充滿好奇心的小紅帽,片段展現的就是這樣兩種鮮明性格的相遇、碰撞。如能把這樣一個片段演好,把狼先生、小紅帽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琢磨透、塑造好,那將在學習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上取得質的飛躍。第三,擁有具備訓練價值的曲目或舞蹈。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的另一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基本掌握運用演唱、舞蹈的行動方式來塑造人物形象。在此前的三個學期,學生分別在聲樂、舞蹈課上進行著各自專業基礎訓練,選擇片段時要求片段中至少有一首具備訓練價值的曲目或舞蹈來進行創作方法的學習,在三年級一期選擇片段時則應選擇歌、舞、戲劇表演綜合性更強的片段來進行訓練。備課工作的第二項工作是對劇本和曲譜的分析。劇本分析包括劇作創作時代背景、劇中時代背景的了解、每幕規定情境的清晰、全劇中心事件、貫穿行動、最高任務的拎出等;曲譜的分析包括旋律、節奏的準確,力度、速度的變化,曲目情緒的描述等。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的備課工作還需要借助經典、優秀劇目的原版視頻資料,將曲譜對照劇目原版視頻資料,以小節為單位推進,清晰每一個音符與人物心理、歌詞、調度、舞蹈等內外部生活的關系。當然,并不是排演時直接照搬原版視頻,但需要對久演不衰的劇目進行研究和學習,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學生排演時能夠對片段中的音樂歌舞、戲劇表演做具體的分析、講解、示范。帶領學生做劇目分析工作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必須發動學生進行案頭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最終將人物形象呈現于舞臺的是學生,從案頭工作開始創作實踐已經開始,演員的劇目分析應該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如果僅僅是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那此階段將淪為理性接收,不利于后期的創作實踐。例如劇本分析可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查找關于作者簡介、時代大事件、劇中時代的食物、時裝、藝術、流行、建筑、音樂、男女關系等內容的文字、圖片、音樂、語音等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分享。
二、抓住歌、舞的人物行動性
音樂劇中的歌與舞是人物行動的一部分,是另一種類型的行動方式。演員絕不能沉醉于旋律之美、形式之美,將演唱和舞蹈作為一種抒情的表達,忘記了戲劇行動。音樂劇演員在演唱時首先須弄清楚我“唱什么?”“為什么唱?”“對誰而唱?”“通過歌唱要達到什么目的?”“我是在什么情境下歌唱?”例如《拜訪森林》第一幕第三場杰克演唱的那首《GIANTSINTHESKY》,杰克剛順著豌豆藤從高空中的巨人國回到森林,他帶著裝了金幣的錢袋,以及他還沒有平復的驚訝到極致的心。他此刻最需要的是在腦子里再過一遍在巨人國經歷的一切,向自己證明一切都是真實的。于是他唱道:“有個巨人在天上,神秘高大的巨人在那天空上。”之后他唱到如何進入巨人國、在巨人國看到了女巨人,以及和女巨人的交往、偷東西之后的逃跑、看到自己家之后的興奮,最后他對自己的經歷確定無疑,堅定地告訴自己,唱道:“有個巨人在天上,那神秘的、可怕的、令人敬畏高大的巨人在天上。”至此,實現了音樂與戲劇的高度統一。演員要完成好這樣的唱段,不僅需要擁有良好的歌唱技術,同時還需掌握戲劇舞臺行動的技巧,能夠準確地把握人物規定情境下的心理變化,要在歌詞里唱出行動,這就是音樂劇人物演唱所需要的。音樂劇演唱還應該是人物的、性格化的演唱,演員僅僅擁有漂亮的嗓音而缺乏用歌聲來表達人物的情感與行動,是唱不好音樂劇歌曲的。作為演員在演唱音樂劇歌曲時,不能把精力僅集中于歌唱技巧方面,也不能簡單地對著觀眾宣泄激情或自我陶醉,而應該仔細分析其演唱的動機和目的,明白角色通過歌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要豐富自己的想象,創作出符合人物性格的歌唱行動過程,這樣才能使音樂劇演唱的獨特魅力得到很好的顯現與發揮。舞蹈與歌唱一樣,也是音樂劇表演中人物行動的一種方式。演員在執行導演與舞蹈編導的要求時,必須明確舞蹈在劇中的作用,強調舞蹈的戲劇性功能,通過舞蹈這一行動方式,將情境中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富有表現力地體現出來。《西區故事》中的舞蹈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就是因為導演兼舞蹈編導羅賓斯在創作中遵循了戲劇藝術的創作規律,將舞蹈作為人物的行動方式呈現,才使劇中的舞蹈擁有了巨大的藝術魅力,真正成為展現人物心靈、增強戲劇表現力的重要手段。例如《西區故事》的第一幕中“舞會”中的舞蹈,說的是美國本地人“噴氣幫”和波多黎各移民“鯊魚幫”兩個為了爭奪生存地盤而勢不兩立的幫派在舞會上碰面了,開場是“噴氣幫”的小伙子們、姑娘們在舞會上跳舞,舞蹈的元素用的是爵士舞加美國當時的流行舞元素,“鯊魚幫”的頭兒伯納多帶著妹妹瑪麗亞和女友安妮塔進場,并將剛到美國一個月的瑪麗亞介紹給已經在場的波多黎各移民們,“噴氣幫”的人發現伯納多進場后馬上停止了作為娛樂活動的舞蹈,并開始收攏站位,同時,“鯊魚幫”的人們也感覺到敵意,雙方都以各自聚攏的方式迅速“沖”向對方,在馬上就要發生肢體沖突時,舞會的主持人快速站到了兩個幫派中間,身后還跟著一個拿著警棍維持秩序的警察,主持人當然不想因為幫派的斗毆毀了他今晚的工作,解圍地說道:“我知道你們年輕人來到舞會是想結交一些新朋友,以及和老朋友敘敘舊,所以,今晚我們要來點特別的,我們要開個聯歡舞會,我們站成兩個圈并走動,男孩子站在外圈,女孩子站在內圈,當音樂停下時,每個男孩就要和你對面的女孩跳舞。”眾人都起著哄,站在原地不動,甚至有人借故離開,這時“噴氣幫”的頭兒瑞夫第一個站到了中間,他的女友也站到了他的對面;緊接著“鯊魚幫”的頭兒伯納多也站到了中間,并邀請了他的女友,此后眾人都往中間站,并形成了里外兩個圈,音樂響起大家開始走動,音樂停下時,伯納多對面站著的是“噴氣幫”的女孩,而女友安妮塔對面站著的是“噴氣幫”的一個小伙子,他把手迅速伸向安妮塔并成為舞伴,夾雜在一起的兩個幫派的人瞬間各自找到自己的人成為舞伴,“鯊魚幫”的人在舞臺的上場口方向,“噴氣幫”的人在舞臺的下場口方向,雙方都沖對方憤怒地大喊:“跳吧,跳吧!”接著開始舞動占領舞臺,大家的動作是一樣的,但雙方動作的風格不同,分別融進了爵士與南美風情,大家都在使出渾身的能量舞蹈著,希望能用舞蹈的氣勢把對方的風頭壓下去,結果不分上下。雙方開始分開,各自用自己風格的舞蹈動作輪流上場展示,其實是在用舞蹈的方式爭斗,用舞蹈的方式宣泄對對方的敵意,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能量,這一場戲可以稱為“斗舞”。音樂劇中的舞蹈是舞臺行動的一部分,是人物語言的另一種表達。演員的舞蹈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僅有這些并不能準確完美地用舞蹈體現行動。那種只顧完成舞蹈技巧,滿足于踏上節奏、大概齊整的情緒化的舞蹈表現是音樂劇舞蹈所忌諱的。只有當演員全身心地投入于情境,將舞蹈動作融入人物的舞臺行動之中的時候,他(她)所做出的動作、跳出的舞蹈才會變得生動、有機而富有行動性和表現力。
三、重視多種表現形式切換中人物內心生活的創造
在音樂劇表演中,人物的舞臺行動是通過歌唱、舞蹈、臺詞、生活化的形體動作共同來完成的。在一段表演中,人物在執行舞臺行動時,有時是人物說著臺詞之后就會歌唱;有時是歌唱和舞蹈同時進行;有時是臺詞和舞蹈相銜接;有時則是人物說著、唱著、跳著。然而,“戲劇演員表演時必須完整的再現舞臺行動過程,表現角色性格。因此必須內心與外形統一、內容與形式結合”。③即演員需要讓自己(角色)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感和劇中舞臺行動的表現手段相契合。如何從臺詞部分進入演唱部分?如何從演唱部分開始舞蹈的融入?人物的連貫的內心生活如何在多種行動表現形式切換中創造?這需要演員運用表演的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技術技巧配合完成。首先,演員需要感受規定情境,建立人物準確、豐富的內心生活,當心理活動充盈到語言無法表達時就會產生歌唱的欲望,當歌唱都無法表達內心的情感時就會想用我們的肢體來舞蹈。正所謂: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只有當內心產生了說話、歌唱、舞蹈的欲望時,他們之間的綜合運用才有可能是有機的。再有則是外部的有機銜接對于內心生活連貫性的表達也非常重要。雖然音樂劇的表演是置于音樂規定之下的表演,但演唱音量的大小、氣息的強弱,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等則是由演員把握的,在不同表現手段的轉換或加入時如何運用嗓音和肢體將其有機結合,避免“生接硬上”是音樂劇演員需要學習的一項表演外部技巧。下面將用《雨中曲》中“GOODMORNING”這一片段為例,說明人物內心生活在多種行動表現方式切換中的創造。這段戲由唐、凱西、科斯莫三個角色完成,唐是當時好萊塢大明星,在此之前和科斯莫是舞臺演出搭檔,做音樂歌舞秀表演;凱西是歌舞演員,此時是劇組的群眾演員;唐和凱西互相愛慕著;科斯莫和唐是從小一起學習歌、舞、樂器的好兄弟,現在在劇組當鋼琴師。這段戲的規定情境是好萊塢即將迎來有聲電影時代,唐主演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決斗騎士》在昨晚進行了試映會,由于沒有掌握加入語言的表演,試映會上觀眾被唐及女主角做作、虛假的表演逗得哄堂大笑,在走出電影院時紛紛表示這是看過最差的一部電影。可是此時離電影正式上映只有六個星期了,唐一籌莫展,凱西、科斯莫跟隨唐回到家中,三個人通宵沒睡。這段戲開始時天已亮,三人坐在餐桌邊吃早餐,依然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唐表示認命,說道:“只要片子一放映,我的時代就過去了,這部片子可以進博物館收藏了,我也可以進博物館收藏了。”凱西緊接著安慰他說:“問題出在聲音上,只用做一些技術上的改進就好了!”可唐說:“問題不在這,這是我們倆的問題。(他指的是和女主角的表演問題),我想我不再是個演員,從來就不是個演員,只做些笨拙的表演,我現在終于知道了。”他邊說著邊端著沒吃完的早餐走向廚房,此時他吃不下任何東西,科斯莫和凱西見狀趕緊跟了過去,科斯莫邊走邊調侃式的調節氣氛說道:“至少你背下了所有的臺詞。”可唐嚴肅的回答:“別開玩笑啦,科斯莫!你沒有看到今天所有的人看著銀幕發出的爆笑聲嗎?”此時三人都已走到廚房,唐開始把沒吃完的早餐放進冰箱,凱西在收拾廚房案臺上的牛奶,科斯莫把自己的餐盤放在了案臺上,唐在做著這些事說:“這部電影算是完了,我也完了。”凱西由于唐如此氣餒有些著急,趕緊說道:“嘿,別這么說。”科斯莫也趕緊安慰說到:“你依然光彩照人。”接著和凱西一起想逗樂傷感的唐,倆人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說道:“把皮鞋擦亮,穿上西裝,可以買鋼筆、掘水溝,或許我們還可以回去做表演。”說到這,科斯莫不由自主的邊唱邊跳起了以前表演過的爵士舞。可是這好像加劇了唐的傷感,他說道:“我知道我在《決斗騎士》中的表演糟透了,我就不是一個演員。”這時在一旁的凱西突然說道:“你為何不試試拍一部音樂電影。”科斯莫聽到后興奮的圍過來:“對啊,可以做一部音樂電影,讓觀眾看到一個隨音樂起舞的全新的唐。”說完他為了激發唐的興趣,點燃他的熱情,自己跳起節奏極快的舞步,但被唐打斷,說道:“這次試映會大家對我已經很失望了,沒有人會再來看我重新做一部電影在墻壁上跳舞了。”科斯莫接著說:“為何不把現在這部《決斗騎士》改成一部音樂電影呢?離上演還有六星期,加點音樂和舞蹈。”凱西激動的接著說道:“把背景換一換,再多加幾個人。”唐被他們的想法點燃了,思索著說道:“這也許行得通,就像仍然在舞臺上,我們得試試,現在《決斗騎士》是一部音樂電影了!”唐一掃之前的惆悵,說今天是自己的幸運日,凱西和科斯莫也興奮極了,看著窗外說道:“這真是一個美妙的早晨!”,經過一晚上的冥思苦想、愁眉苦臉,終于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語言真的無法表達心中的喜悅了,凱西唱起來“GOODMORNING”這首歌,接著是科斯莫加入,然后是唐加入,他們興奮地唱著:“早安、早安,我們聊了一整夜,祝你早安!”此時三人覺得站在原地唱不足以宣泄此刻的興奮、快樂,于是腳上開始跟隨歌曲的節奏跳起來踢踏,口中同時唱出對未來這部音樂電影的期待,三人在歌舞中盡情慶祝時想到了解決棘手問題的辦法,舞蹈的節奏隨著內心喜悅疊加而加速和加強。在這段戲中,我們可以看到演員運用了音樂劇人物語言、生活性的動作、歌唱、舞蹈多種舞臺行動手段來展現人物的內心生活,從“安慰、開導唐”到“想出拍音樂電影的主意”到“說服唐接受這個主意”到“慶祝難題解決”,表現手段之間的轉換有機而流暢,幾個人物心理的變化、推進細膩且層次分明。以上就是本人在音樂劇劇目片段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思考,音樂劇表演教學是不斷發展、前進的,然而在此過程中拿出時間、精力駐足思考又是十分必要的,總是能幫助我們的教學不斷細化、精準、有效。關于該階段的教學思考隨著今后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再有新的認識,屆時會形成新的理論梳理,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良性規律。
作者:陳寧 單位:中央戲劇學院
- 上一篇:CSSCI期刊研究熱點探究
- 下一篇:體驗式教學法在音樂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