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現狀及改革
時間:2022-10-12 09:17:18
導語:《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現狀及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包含的護理操作技術更是實用性強、專業性強。就我院目前來看,我校的實訓教學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目標方向上以及教學設備、教學條件上和臨床還有明顯的差異。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教會護生基本護理技能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生愛傷觀念,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全方位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堅持高等職業教育的開放性、實踐性和職業性,是教育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項目建設的重要原則。其中,強化實踐教學,是確保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點和關鍵環節[2]。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近幾年來我院依托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項目建設的契機,在完善和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及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成效。
1高職院校強化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最終目標不是造就學術精英,而是要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處于社會總體勞動鏈環的終端,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所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實踐型教學是高職教育的主體教學。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實訓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認為理論課重要,而實訓課不太重要,在學習時間安排上,會利用很長時間去看理論知識理,對于實訓課的操作不主動去學習而是被動學習。(2)實驗設備:我院2006年以來,學院投入了大量的經費,配置了先進的設備,添置了模擬搶救人、心電監護儀、心電除顫儀、多媒體示教室、人工呼吸機、觸摸式電腦等先進設備。雖然這樣,可是從實訓教學的現狀來看,無論是在教學條件、教學設施以及教學的硬環境等方面,還是存在著與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不相適應的情況。現在臨床上醫療儀器設備更新很快,可我院實訓設備相對來說比較陳舊,用物短缺,實訓場地緊張。所以很容易造成教學與臨床脫離,不是能夠很好的滿足醫學科學發展對護理人才的需要[3]。所以目前實訓室的主要儀器設備只能開展普通的驗證性的實驗與實訓教學,學生根本就接觸不到現代化的儀器設備,所以必須定期更新教學設備與教學條件。(3)教學方法:目前我們基護實踐教學由于課時少,班級多。我們的教學方法仍然采用以實訓教師為中心,學生很少參與教學,體現在上實訓課前都是實訓老師提前為學生準備好用物,上課主要以老師講授、示范操作為主,然后學生分組練習,老師再進行巡回指導。學生用不著查資料、思考以及創新,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訓課的興趣,抑制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訓的積極性[4]。而且現在的教學模式過于機械,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操作,這樣導致學生在考試時或者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用物準備不全等現象的存在。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操作是否掌握,而忽視了與病人的交流與感受,沒有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4)實訓教學與臨床脫節:實訓教學的依據是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但是護理實踐是隨著觀念的轉變和對病人的反復實踐而不斷生成的經驗積累,可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變化而發展,實訓教學跟不上臨床的發展,而且臨床中突發事件比較多。實訓教學只是重復訓練各項基本護理操作,忽略了病人個體病情差異,造成了學生下臨床學習的時候適應期延長,知識遷移困難,面對真實病人的時候信心不足,有畏懼感,此觀點被沃云飛等[5]證實。(5)實驗室管理不規范:強化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對于我們單位來說,大家認為理論教師就是教學的中心,而實訓教師只處在“教輔”的位置。這種片面的認識就導致了對實訓教師、對實訓課程的不重視、培養不給力、要求也相對不高,嚴重的影響了實訓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建議要讓實訓教師經常走出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新理念,以提高她們的教學水平。(6)實驗條件相對不足:現在我們的實驗場地明顯不能滿足教學需要,使得大多數同學在實驗課堂不能很好的進行訓練,而且課后又沒有時間練習,使她們不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術,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達不到很滿意的教學效果和要求。
3教學改革的措施
3.1要更新教學教學的觀念
教學觀念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先導,同時也是醫學實訓教學改革的關鍵。為了能夠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等應用型護理人才,首先從上到下、從領導到教師就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要從培養學生成為護理工作的適應者轉變為提供優質護理的主導者,從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培養學生靈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從傳授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技能與知識轉變為傳授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知識。護理學融合了心理、生理、人文、社會等各方面知識為一體,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對病人進行軀體護理,還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社會社會適應能力的了解,以便采用合理的方式減輕或消除各種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化過程中的不良影響。這些知識和能力應該在實訓教學中逐漸培養,所以教師必須明確實訓教學的綜合性和重要性。
3.2實訓教學的內容要與臨床實際要求相結合
(1)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知識的不斷更新,很多現有的實訓操作技術已經跟不上臨床的更新速度了。所以為了適應現在的護理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培養技能過硬的實用型護理人才,我們的教師就應該深人到臨床中去,了解臨床常用操作項目和方法,熟悉臨床實際用物和儀器,以便及時刪除已被臨床淘汰的實訓操作內容、和陳舊的用物,以確保持教學與臨床的統一性。(2)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校教師所教護理操作技術應該與臨床操作要求相一致,操作要規范,使臨床見習的目的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實訓教學的延伸。另外,在校的教師應該經常要與臨床教師的進行溝通或者定期去醫院進行臨床學習,以便更好的了解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另外,實訓操作的用物也應該與臨床的一致,以防學生到臨床后不熟悉不認識臨床用物。
3.3加強實訓教學設施的建設,規范實驗室管理制度
實訓教學設施的建設是實現實訓教學改革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并加大實訓教學的投人,比如,擴大實訓室的面積,增加模擬病房,購買新型用物,同時模擬病房要按醫院病房的要求進行設計,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醫院的環境有一個感性認識,讓學生一走進實訓室就感覺自己就好行進入病房一樣。還要更新實訓課的設備,要求設備功能齊全、仿真效果強,耐用性好,既能滿足單一實驗需求,也能進行綜合性訓練。另外,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技能,還應該逐漸加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除了實訓課堂的練習還要在課余時間為學生定時定班開放實訓室進行自主練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對自己薄弱的實驗操作項目進行大量反復練習,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的水平。
3.4要保證充足的實訓時問
實訓練習時間直接影響實訓課的預期效果,為保證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訓練習,除課堂實訓時間外,全天開放實訓室,每個實訓室應該配有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操作情況,通過教學片來糾正自己操作中的一些錯誤,這樣可以彌補課堂實踐時間少,動手機會少的弊端。
作者:李梅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
參考文獻:
[1]沈寧.2000年護理展望[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1):12~13.
[2]姚輝波.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與實踐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9).
[3]朱玲,馬翠萍,姚英.護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4]周麗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3):94~96.
[5]沃云飛,陳明霞,林婷.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福建醫科大學報,2005,1(6):34~36.
- 上一篇: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以就業指導為導向的德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