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12-17 03:05:45
導語:本科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來華醫學專業留學生招生規模擴大,如何提升留學生醫學教學水平成為醫學院校面臨的一項課題。醫學生理學作為一門主干課程,在英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從多個方面提出生理學教學實踐優化方案,并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這將為初步探索醫學生理學教學改革提供思路,旨在為醫學專業留學生教學改革積累經驗。
關鍵詞:醫學生理學;留學生教育;教學改革
醫學是我國本科教育中對自費留學生吸引最大的專業,近年來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招生規模逐漸擴大,據教育部官網公布,2017/2018學年度國內45所高校計劃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MBBS)(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3520人。留學生教育已成為各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升留學生醫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已經成為醫學院校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與本國學生相比,留學生在文化背景、思維模式、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均不同,教師如何調整針對留學生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難題[1]。本文結合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了我校留學生生理教學中的一些優化方案和體會,希望幫助解決生理教學中的一些問題,為來華留學生尋求高效、合適的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啟發。
一、我校留學生生理學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校1975年開始留學生教育,于2004年開始留學生規模化培養,2005年成立國際教育學院,截止目前共培養MBBS留學生約650名。生源國包括斯里蘭卡、印度、泰國等25個國家。是印度、尼泊爾、南非等7個國家主管部門認證的高校[2]。醫學生理學作為一門主干課程連接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的過渡,它也是MBBS學生的必修課。我系承擔了留學生生理學理論和實驗授課的全部任務,在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生理學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1.教學內容。目前,國內醫學院校對留學生生理學教學并無統一的教材或大綱。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同時也無經驗可借鑒與參考,各院校使用的教材及相應的授課學時均不太一致[3]。目前各高校使用多種國際版生理學教材,有的使用自印講義[1]。各高校生理學授課學時也差異極大。我校根據授課內容和以往的教學經驗,設定理論123學時,實驗50學時,處于中等水平。高校間教學大綱和課時不統一勢必會造成國內醫學留學教育的不均衡及不規范,不利于留學生教育的良性發展。因此,統一的教學大綱是目前迫切的需求。2.教學模式。近年來學校引進了一些在國外從事一線生理學科教的教師,教師團隊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其他院校情況相似,部分授課教師的英語溝通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還較薄弱[4]。而且,我校留學生主要來源于東南亞國家,學生的英語帶有地方口音,進一步妨礙了師生間互動。另外,有些留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這些學生不能理解所講內容。因此,目前留學生理論教學以傳統的“單向灌輸”為主,即老師教,學生聽[5]。3.考核方式。考核評估是留學生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留學生來校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參加本國執業醫師考試和今后在本國行醫。目前,我校留學生考核還是參照國內本科學生,考核以百分制閉卷筆試為主。試題一半為客觀題,其他為主觀題。以這種方式考核也存在一個普遍問題,考完即忘,未能深刻理解所學知識,更難以學以致用。所以,傳統考核方式不能適應留學生需求。
二、留學生生理學教學方案優化和實踐
1.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我校采用醫學生理學經典教材《GuytonandHall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第12版),該書系統地講授了人體生理學,涉及了大量學科前沿。作為教材,它完全能滿足學生的知識要求。但作為課堂授課,顯然內容過多,比如極限生理學、運動生理學等內容不作課堂講授。而且,各章節帶教老師所授內容可能有重復,如細胞興奮—收縮偶聯機制和心肌細胞收縮原理有部分重合。所以,有必要讓所有授課教師共同梳理授課內容,撰寫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我系多年來實行集體備課制度,授課教師開學前對教學內容作統一梳理,避免出現不同教師授課內容不一致的情況。2.優化課堂設計。相對于文字,形象生動的圖表或視頻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即使學生對聽到的授課內容不完全理解,圖片、動畫等可以及時彌補,使得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圖片也有助于學生提高記憶的效率,對提升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在講授細胞電生理時,我們給留學生展示了膜片鉗原理示意圖,以讓學生理解細胞膜電位形成機制。在講授神經肌接頭電—化學傳遞時,我們會演示一段動畫,它詳細描述了傳遞機制,比單純板書或圖片演示來得更直觀,使得同學們能進一步理解這一過程。另外,總結教學內容時,我們大量使用類比讓同學形成形象記憶。比如,我們類比有人(物質)想要過河(跨膜轉運)的幾種方案,形象生動。通過這一類比,學生能輕松總結出物質跨膜轉運的方式和特點。因此,課堂中多使用圖片、視頻和類比方法有助于留學生對生理學內容和機制深入理解。3.豐富課后教學活動。傳統教學中,教師只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活動,課后與學生交流較少。近年來,我系針對“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理念[6],實施了“實驗室開放日”活動,用半天時間邀請留學生進實驗室參觀。具體操作上,我們將學生分組,每組同學輪流進入不同實驗室參觀。比如,在參觀膜片鉗實驗室時,我們給同學們講解膜片鉗記錄原理,并讓同學實時觀測細胞電流的記錄。結合課堂所講知識,同學們能充分理解所學內容,也進一步鞏固了知識。通過了解生理學研究手段,提高了留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實驗室開放日”值得進一步推廣。4.考核方式與反饋評估。與國內學生考核方式相似,我校留學生考核以期末百分制閉卷考試為主,題型包括單選、名解和問答題。不同的是,實驗課成績占期末總分的10%—15%,這促使留學生積極參與實驗課,多動手、勤思考。這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留學生對生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以后考核中,我們還將增加課后開放式討論題,以A—D進行級別考核,并作為一定的平時成績算作期末總成績。對教學過程反饋評價分析是改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之一。我校大多數留學生都樂于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通常我們會在課間休息或課后與留學生進行簡短交流,以評估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并在課中進行針對性訓練。學期末,我們會發放適合生理學特點的教學調查表,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另外,我校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序能收集所有學生對每位教師的測評或評價,自動分析結果后反饋給授課教師。通過這些手段,我們能了解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從中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幫助。通過為留學生開設醫學生理學課程,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這些經驗不僅適用于留學生教學,也適用于國內醫學生教育。然而,在留學生教學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等方面,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包括不斷更新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智能以及如何培養實用型留學生醫學人才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繼續探討和深入研究的課題,從而使留學生的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玉英,霍福權.留學生生理學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3):212-215.
[2]謝桂琴,朱國慶.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生理學英語教學實踐與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9):887-889.
[3]王佳偉,宋兆慧.淺談外國留學生的醫學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6):476-477.
[4]姜蘇華,孫鵬程.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問卷調查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7,6(9):847-849.
[5]黃正.提高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質量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22-24.
[6]高玉娜,胡媛.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實驗室開放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6):476-477.
作者:王覺進 熊曉青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生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