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醫學教育教學探索

時間:2022-09-01 09:47:52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醫學教育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醫學教育教學探索

【摘要】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醫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的融合,推動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的建構,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深度融合應當繼續推廣應用。

【關鍵詞】醫學教育;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探索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著教育模式的變革,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互聯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核心動力。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提出,意味著2.0時代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而是成為與教育共生的融合的整體[1]。醫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我國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內涵所需,對醫學高等教育的教學發展具有助推作用[2]。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為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質量的量化評價以及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路徑[3]。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中國慕課大會論壇中提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受教育者的主動性、能動性被極大釋放,讓高等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漁。”我們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建設、利用等,打造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效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介紹如下。

1以精品視頻公開課、臨床護理應用解剖微課為起步,拉開教學改革帷幕

我們借助彩圖、模型等多種教學媒體,以課堂實錄的方式拍攝了人體解剖學心血管系統公開課,將知識點進行碎片化處理,形成微視頻。并在后期分別增加了胚胎發育、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淋巴系統等公開課內容進行擴充。同時,發展建設臨床護理應用解剖微課項目,建設完成插胃管術、動脈壓迫止血等多個項目的制作,這些項目具有資源存儲量小,學習時間短,教學設計精致,內容針對性與獨立性強,基礎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等特點。精品視頻公開課和微課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途徑,方便學生鞏固與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2拓建解剖標本數字化,發展建設多媒體教學資源

為方便教師上課使用,促進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并進行實驗考核,我們通過“圖像采集、美化→結構標識→制作答案→生成二維碼→上傳網站”的方式將人體解剖學標本進行數字化。另外,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建成包含解剖圖譜、移動速課、應用微課等的人體解剖學富媒體資源庫,共享優質基礎資源和拓展資源,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內容豐富、形式生動、交互及時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為自主學習搭建公共平臺。

3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質教學資源,實現線上交流互動

傳統教學主要使用課本、圖片等靜態教學資源,存在形式陳舊、內容單一等局限。為消除這些弊端,我們建設了教學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學習交流群,給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并且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學網站包含了手繪彩圖、解剖圖譜、臨床應用知識、精品視頻、應用微課等內容;微信公眾號由混合式設計、在線課程、創新發展3個部分組成,后臺不定時最新知識點及創新發展理念供學習者及同行教師學習交流;學習交流群主要由2018臨本1班學生及教師組成,教師不僅補充課堂教學知識傳授,而且在線與學生討論相關知識點,學生可以利用微信群求助伙伴或教師完成答疑解惑。

4融合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旨在將課堂變成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4]。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比傳統課堂更勝一籌,他們對翻轉課堂的作用給予了肯定。鑒于此,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翻轉課堂設計和學習任務,課堂上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小組討論、表演展示、演講答辯、教師指正等環節,課后完成作業及書寫心得體會,形成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方法,實現課堂翻轉。

5創新混合式教(導)+學模式,構筑線上自主學習+線下翻轉課堂

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混合式教學是綜合運用不同學習理論、不同技術與手段和不同應用方式,集班級授課制群體學習優勢與網絡學習個性化為一體的新型教學形態[5]。我們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移動學習~反饋互動”五部分展開。課前線上自主學習“金課”,其內容包含:思維導圖、知識點、實習或實踐、案例、章測試和課程測試。通過線上自主學習,開展線下課堂同步教學:提煉知識點講解到案例分組討論,師生交流互動到提出問題,展開答辯到教師評價,課堂練習測試到線上復習及反饋互動,實現學習過程的泛在性和互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6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融合的優勢

通過學生反饋可知,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教學的融合對于學生有以下優勢:①提供更多的課上時間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②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③提供了較為自由的學習空間,即線下學習時間靈活,資源可隨時方便獲取;④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身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均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醫學教育教學探索與實踐,筆者越發深刻地體會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課程進行深度融合,對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提升綜合素質大有脾益。而在進行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在線課程的質量尤為關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提到,課程是“立德樹人成效”這一人才培養根本標準的具體化、操作化和目標化,也是當前中國大學帶有普遍意義的短板、瓶頸和關鍵所在。針對現下的教育現狀,他提出了建設五大“金課”目標,包括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6]。

本室下一步的設想是在現有的教學團隊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施行精品導向,建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打造一批線上“金課”,在實際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方法,在完善、調研、再試用的螺旋上升過程中總結出實行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方式,在探索醫學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楊宗凱.教育信息化2.0:顛覆與創新[J].中國教育網絡,2018(1):18⁃19.

[2]鄭曦,董睿,仲秋艷.教育信息化促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2):201⁃204.

[3]高興亞,喻榮彬,李茜.醫學教育信息化的現狀與未來[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1):7⁃10.

[4]容梅,彭雪紅.翻轉課堂的歷史、現狀及實踐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7):108⁃115.

[5]梁煒彬.基于建構主義視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培訓,2018,349(4):79⁃80.

[6]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作者:姚前尹 楊璐萌 林銘鑫 吳曉銳 鄭瀅淇 單位:嘉應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