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之情感要素的運用
時間:2022-03-08 03:26:25
導語:英語教學之情感要素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
1.1動機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再決定第二語言學習的許多因素中,動機僅次于技能。動機可分為兩類: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融入型動機,其目的是成為使用英語的一員,學生不但要學習英語,還要做好接受使用英語的人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準備;工具型動機,指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學習英語。許多研究者認為,持融入型動機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這種動機比較長久,也足夠強烈;持工具型動機的學生在特定環境下能更快的獲得成功,因為這種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熱情,短期學習爆發力較大。對于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持融入型動機。對于整體而言,學生的動機基本上是工具型的。
1.2個性
調查顯示,學生的性格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口語能力。性格開朗、活潑、善于交際的學生比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口語能力更好。由于他們比較喜歡體驗和嘗試新奇的東西,喜歡挑戰,并樂意尋求機會把自己所學的東西運用到交際中去,且可以從中收獲成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些學生一般都比較自信,不膽怯被拒絕,即使被拒絕也不會灰心,反而會增加他們的斗志更加努力。而且,有信心的學生即使犯了錯誤內心也不會很掙扎。這些過失反而會讓他們在無意識中學到知識。而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由于他們不善于交際,怕犯錯后被嘲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1.3焦慮
學生的焦慮程度對學習的成果有影響。學習英語一般有三種焦慮:交際焦慮、消極的社會評價、考試焦慮。交際焦慮是指在用學會的語言與人交際時,沒能達到預期想表達的意思而產生的焦慮;學生在運用學到的語言時,由于害怕被別人嘲笑而產生的焦慮就是消極的社會評價;學生在英語考試時產生的焦慮稱為考試焦慮。不同的焦慮會對學習產生不同的效果。有些學生認為,適度的焦慮可以使學生時刻保持警醒,能讓學生取得較好的效果,若焦慮較嚴重,就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抑制作用。
2教師應足夠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
我們可以發現,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如何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學習英語不是用來應付考試的,而是要把英語當做打開世界之門的敲門磚來學習。教師應注重教學技巧,講究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尋找新的激發點,盡可能的事教學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富有吸引力,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激發其學習動力。
2.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實踐表明,教師經常鼓勵學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幫助他們找出缺點,開發他們的潛質,并根據具體的情形分階段、分層次的定下學習目標。成功是給他們最好的獎勵,也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成功之后,畏懼心理會減小。有了足夠的自信,他們會更有學習的動力來取得再一次的成功。
2.3端正教學態度和學習態度
教師和學生所面對的不只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更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教師不能只是英語的傳授者,還應該當做文化的傳播者,應該幫助和培養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理解、包容、接受和喜愛。
2.4消除焦慮,變消極為積極的學習
在英語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心聲,多給予他們鼓勵,講究方略,禁止因過多的糾正學生的錯誤而使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同時,在學生遭遇挫折時,積極引導學生項正確的方向發展,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信心,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2.5創建積極愉快的學習環境
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課堂的環境和學習氣氛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心理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要注意維護課堂的秩序,創建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從而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學習心理,減少學生的焦慮。
3結語
英語學習是一個特別復雜的認知過程,包含了許多因素,心理因素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作為教師就必須以真誠的態度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他們勤勞愛學、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持之以恒,將消極的想法轉變成積極的因素。積極探討新的教育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直觀、生動形象,長此以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肯定會逐步提高。
作者:車向榮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