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地位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06 11:48:51
導語:主體地位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無疑改變了原有教師和學生的分工、合作模式,教師不再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而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收聽機器。基于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師生主體地位的關系得以微調,更加完善師生之間的合作機制,改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1.在初始階段,首先,大學英語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其次,在指導學生轉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以其自身的學識優勢引領學生,界定學生的任務和目標,并幫助其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機制。最后,能在師生協作的進程中,順利的實現由教師主體地位向學生主體地位的轉換。2.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無論是人本主義、建構主義,還是合作學習都認為個性化、自主化、協作化的學習理念在學生自組織階段的會逐步形成。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依照自身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加之前期教師的引領,制定符合自身英語學習全面發展的計劃、確定學習進度、構建學習目標、進而形成獨有的學習風格。在這種良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自信會得以加強,自然學習積極性就會隨之增強,提高學習效率。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實現的有效途徑
由教師主體地位向學生主體地位轉型的過程會歷時較長,所以真正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素質教育,可能需要與教學相關的各部門、機構,尤其是教師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來逐步實現轉型成功。而大學英語教學的這種轉換矛盾顯現的更為明顯,因為與專業課和其他公共課相比,大學英語的學習時間相對比較寬裕,而學生又沒有像高考時的那種壓力和動力,普通的學生只要考完四、六級就萬事大吉了,而要考其他高級別考試的學生僅靠學習課本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面臨這般參差不齊,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第一,增強并且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的主體意識越強,他們參與自身發展,在學習活動中實現自己的本質力量的自覺性就愈大,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學”的承擔者,素質體現者是學生,要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主體能力的提高,既有賴于學生積極地去汲取前人積累的文化知識經驗,又有賴于他們主動地在學習活動中加以深化。一旦學生的主體能力得到加強,就會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利用周圍的外部環境去發展自我,不斷獲得進步與成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但必須承認學習者是有差異的,這時教師的引領、指導作用就可以盡情發揮,爭取使得人人都獲得成功,讓學習對師生都產生良好的正面效果,啟動學習正能量,內化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產生能動效應。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和諧發展。學生一旦具有飽滿的熱情、堅韌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就可以始終處于積極的、能動的狀態之中,從而推動著學習活動的進程和學習目標的實現。第二,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以自身投入的熱情和熱忱去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使得師生在課堂上實現情感合作。其實,知識的傳授不是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應當是自下而上的分享與主動參與,但學生需要的是平等地與老師對話,交流。其次,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積極的情感狀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竭力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迸發思維活力。大學生在校學習英語的年齡正值其人生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對外界充滿獵奇的階段,尤其是中國學生對國外的影視文化、社會生活、潮流前線等都很感興趣,就此可以因勢利導,從他們喜歡的東西入手,教師在進行適當添加的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去尋找相關學習素材,豐富學習內容,增強學習效果。第三,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個體的認識起源于活動,活動在個人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體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通過學生的參與可以反映出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和方式。有益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去感受和體驗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僅僅通過上述3種途徑,可能很難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因而,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律,學習并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反之,也只有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體現其主體地位,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其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主要是將傳統教學模式的由教師主導,旨在讓學生“學會”,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導,旨在讓學生“會學”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明確,學習是自身發展的需要,要按照自身的需求主動地、創造性地掌握學習規律,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輕松自如的應對各項學習任務,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畢竟,學習貫穿于一個人的一生,而大學之所以被稱之為“人生的轉折點”,關鍵在于讓學生改變原有的學習習慣,無論是汲取書本知識還是習得社會實踐技能,都能夠做到“會學”。
三、結語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切實實現素質教育的必備條件,從實踐的角度明確了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協作、調和以及相互支撐的關系。清晰地闡明了師生雙方的地位與作用,界定了教師與學生在不同階段所起的不同作用,對于教學雙方來講都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適用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意識的培養和建立是學生素質教育展現的重要標志:因為學生主動意識的增強不僅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改善目前近乎停滯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推動整體教學目標的改進,激活整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通過大學英語的學習,逐步確立起在某一領域內的學習主體意識,增強自我效能感,漸漸清晰自身的學習目標、注重學習效果,明確學習目的,對學習產生自信心,進而一改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救贖被困頓的老師和學生,從而使得學生能更加客觀、積極、主動、有意識、有目標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發師生共同的教學熱情,達成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作者:段雷宇單位: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