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

時間:2022-09-27 10:52:21

導語:職高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高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

我一向認為,學校教育德為先。德,是觀念、信仰、情操、品行的總稱。在人的整體素質中,德是靈魂;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并抓好了德育,便抓住了靈魂。俗話說: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可見德才皆備是古今中外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我們的職高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呢?我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把徳育溶于教學目標中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和指南。教師上課前,應先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安排德育教學目標,有目的、有步驟地制定德育計劃。分清每個單元中的思想教育內容及教育意義,邊教學邊施行德育滲透。例如:在LearningEnglish一課中,課文從對北京市秀水市場售貨員用英語流利地與外國人交流的情況入手,說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有的學生常常慨嘆自己學不好外語,不知從何下手,我就從這一課著手,精心設計教學目標,通過實例和學習方法介紹來激起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把培養學生知難而進的優良品質作為德育目標進行教學,使學生明白,成功屬于那些急流勇進的搏擊者,學習英語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迎難而上,堅韌不拔,是我們每個人走中成功的關鍵。

二、寓品德教育于英語語言教學中

英語課程標準把正確處理品德教育和外語教學的關系作為一項重要原則提出來,就是要求我們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外語知識、技能,而且要對學生進行行為品德教育,怎樣做到這一點呢?我覺得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首先鉆研教材

明確教學體系、知識結構、德育內容,做到課前心中有數,課間隨手拈來,使品德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二)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進行品德教育

職高教材教材較簡單,實踐性生活性的題材較多,可用比較法進行品德教育和語言教學,吸取外語中語言的精華,溶合于我們的生活中,通過教學內容的講練,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康的思想品德。比如教學英雄人物、科學家這樣的課文時,可進行理想、前途、刻苦學習和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學習世界地理、風土人情之類的文章,可進行國際主義教育等。

(三)師之表率作用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工作和學習中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即所謂的“言傳身教”。所以一個好老師首先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富有感召力的語言,讓學生聽得明白,學得輕松。

三、利用教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的一項特別重要的思想教育,每個星期的升國旗即是其教育內容之一。我國遼闊的土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富饒美麗的大好河山,在英語教材中都有體現,無論在對話課還是在長篇文章中,我們都應該隨時把這項教育溶于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比如:在TheGreatWall一課中,使學生了解長城的歷史,增強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適時進行愛國愛家的教育。

四、以情育人,深化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認為情在育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喜歡富有朝氣的課堂,討厭枯燥乏味、平鋪直敘的講述。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幽上一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用詞造句我常拿身邊的學生作為對象,造的句子形象生動,又能身臨其境地表揚或批評某個同學。這種方法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離,有助于融治師生的情感關系。再如利用用一些節日,適時地進行情感教育。今年的母親節(Mother'sDay)我發給學生一篇短文閱讀,題目叫Mom'sLove(媽媽的愛)。文章中寫了一個人從一歲到媽媽去世時對媽媽愛的感受,我讓學生從文章中理解媽媽的愛有多深,而他們回報給媽媽的愛是多淺,努力使他們懂得并珍惜自己坐在教室學習的不易,理解家長的愛,并聯系老師對他們的愛進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通過英語教學,強化改革的意識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外語的重要性,人們說二十ー世紀是外語加電腦的世紀,由此可見外語的舉足輕重。在日常的外語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地強化、灌輸這種意識。比如在TheinformationAge一單元中談到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改革開放,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那么我們就必須掌握外語這門工具,它是成功走向改革開放的金鑰匙。

六、文明禮貌、社會公德的教育,在英語課上亦可實施

文明禮貌可包括諸多方面:文明語言,文明舉止等;社會公德也有許多內涵,如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助人為樂等。一個民族的文明禮貌行為標志著這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在我們的職高英語中這樣的材料很多:如打擾別人要先說Excuseme;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Thanks;見了同學要問Howareyou?援助幫人要說CanIhelpyou?等。英語聯系漢語,不但在課上這么說,課后也要讓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聽到或看到不良行為,及時予以糾正。久而久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七、保護環境及生態平衡意識的培養

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環境教育經成為對學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的一項。而我國國民的環境意識較差,生態破壞較嚴重。英語教材中有幾篇文章描述了生態破壞后的慘狀。在UndertheBlueSky一文中,提到環境污染問題以及我們應采取的措施。通過閱讀課文,學生不僅了解了幾種常見的污問題和作為社會公民應履行的責任,還得到了一定的情感教育,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環境問題一直為世人所關注。學生對這一問題有一定的認識,但語言積累還很不夠。通過本課學習,可以擴充這一方面的詞匯和語言輸入。每到植樹節(TreePlantingDay),我總會提醒學生多去房前屋后植樹種草、栽花,美化我們周圍的環境。再如如ElNino一文,厄爾尼諾使天氣發生劇烈的變化,在某些地區年降雨量達360米,導致洪水泛溢。它影響范圍危害大;它可能引起澳大利亞、印度、非洲等地出現嚴重的旱災。我讓學生由此而聯系我國1998年的洪災,總結其形成原因,想出預防及根治的措施,在教學的同時進行生態環境的教育。學生們積極發言,用自己所學的詞匯表達防止全球變暖良策,在課上起到了理想的環境教育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覺得德育并非政治老師的任務,德育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備課,認真鉆研,德育之花亦可開在英語課堂上。還是那句話,學校教育德為先。讓德育走進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堂吧!

作者:宋惠麗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