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1-13 02:58:58

導語: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英語教學能力是英語師范生成為合格教師的基本條件,也是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了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狀,分析了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是英語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高等師范院校肩負著培養中小學基礎英語教師的重任,其畢業生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基礎英語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地方師范學院英語師范生培養實踐為例,分析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現狀,嘗試提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及路徑,以探索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多維度培養的途徑。

一、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的現狀

(一)專業基礎不扎實,英語專業綜合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對英語師范生及英語專業教學技能實踐周指導老師進行訪談,發現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三筆一畫”存在如下問題:首先,60%的受訪學生承認自己的英語音標發音不準確。受訪教師認為學生傾向于用母語中相似的音代替,以致舌位、口型不到位,導致發音不準確。其次,部分學生在讀單詞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尾音過重、添加中元音/ə/等現象。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調受方言語調的影響較多。最后,受訪指導教師認為50%的學生中、英文書法占格、筆畫不規范,英文單詞字母間距、大小以及傾斜度不一致等問題明顯。(二)教學基本功不扎實。通過訪問英語師范生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訓》課上觀察,發現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教學目標不明確,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混雜,情感目標與授課內容不相關。二是教學設計思路不清晰,對整體教學過程設計缺少宏觀把控以及清晰的認識。三是教學設計缺少時間分配環節。四是教學活動程式化,缺乏創新。五是不重視板書,教學反思內容與改進措施流于形式。六是語言表達不夠通順,教學語言使用不規范。

二、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有待進一步完善。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結構由通識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以及教育實踐課程四部分組成。由于學時有限,加之教師教育類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比例不平衡,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得到充足的教學實踐訓練。僅僅憑借一兩門課程來提升學生的教學實踐技能顯然是不夠的。(二)高校英語教學與中小學基礎教育有待進一步銜接。師范專業培養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只有了解中小學的需求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基礎教育教師。然而,有的教師可能不了解中小學英語教學一線的發展狀況,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新課標,不熟悉中小學英語教材,不懂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影響師范生教學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一)夯實學生英語基本功。首先,就語音語調而言,從入學開始,就要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重視。大一階段,每名學生的發音都需逐個檢查糾正、直到達標。若未達標,下一學期應繼續練習,并選擇語音發音好的學生給未達標的學生進行輔導、糾音,直到其音標發音正確為止。接下來可以繼續采用同樣的方法練習連音、爆破以及語調,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其次,就“三筆一畫”而言,以臨摹為基礎,逐漸提高學生中英文書法水平。(二)優化英語師范生課程體系。首先,作為基礎教育的教師,英語師范生應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英語基礎課如語音、語法、聽力、口語、寫作等專業課不可或缺,有利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其次,就教師教育類課程而言,可以借鑒國外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建立靈活、開放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最后,可以適當地增加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學時和學分比例,尤其是教學實踐課程的比例,以提升學生的教學技能。(三)制定完備的教學技能訓練方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職前英語教師技能訓練方案和實施細則。訓練方案應盡量明確地描述英語師范生每學年的教學技能訓練任務、應該達到的目標及考核方法,并在每學期或每學年結束時進行考核。(四)從第二課堂入手,提升教學實踐能力。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可從第二課堂入手,開展教學技能訓練的實踐活動。首先,可以通過社團組織一些英語活動如課外閱讀、朗讀比賽、英文才藝比賽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其次,可以組建學生義教隊,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使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結合起來,并且成為第一課堂的延續,從而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

四、構建“兩育、三講、四美、五能”實踐教學體系及“12345”培養路徑

“兩育、三講、四美、五能”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內容如下:“兩育”育人體系包括教育影視育人、教學名師育人;“三講”指的是學生能夠講教育名家、講教學流派、講教學理念;“四美”即學生通過反復技能練習,能夠使自身語音語調美、英語歌聲美、英文書法美、漢語書法美;“五能”包含學生能夠具備較高的英語演講與辯論技能、英語閱讀與寫作技能、英語教學技能、翻譯技能、英語戲劇表演技能。“12345”培養機制與路徑內容如下:1個機制:“U-S”協同機制,雙導師聯合培養。依托教師教育學院、“國培計劃”、中學名師工作室和實習基地開展活動。2條主線:德育養成+專業技能,通過項目立項和任務評價形式,組建團隊,實現“三講、四美、五能”培養和養成;3個平臺:社團+班級+導師;4項競賽:外研社三大賽事(閱讀、寫作、演講)+“華文杯”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5項成果:學科專業競賽獲獎、創新項目獲獎、教師資格證、考研、就業。

總之,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地方本科英語師范專業應針對本校師范生教學能力的不足之處進行創新性改革,夯實學生的英語基本功,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制定完備的教學技能實施方案,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無縫銜接,以賽促學,從而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崔藏金.高師英語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模式探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2(10):113-115.

[2]高瑞闊,汪承平.基于國家標準的英語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19(1):16-20.

[3]呂力.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師范生職業技能職前培養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19(3):111-115.

[4]孟慶玲.高校英語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多維度培養途徑[J].韶關學院學報,2017(5):53-56.

[5]郭金秀.專業認同理論視角下地方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01):148-152.

[6]蘇翠英.新課標理念下英語師范生創新培養模式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01):166-171.

作者:高盈盈 姜小敏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