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14 02:59:55
導語: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長期以來,個別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狀令人擔憂。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如何擺脫困境的問題己非常迫切,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勢必會影響農村初中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初中作文;教學
1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1.1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
作文教學的改革,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語文學習是農村學生學習的“老大難”,學習寫作又是語文學習中的難中之難。從個別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形勢不容樂觀。因此,正確認識個別農村初中生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正確的對策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
1.2解決作文與做人分離的問題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作文教學在觀念和實踐中逐漸扭曲和變形,作文教學就陷入為考而教,為考而學的誤區。在這樣背景下形成的應試作文模式扼殺了作文應有的生命力,本應充滿鮮活個性,充滿鮮明人文性的心靈活動變成了一種程式化的機械操作,變成了一種抄襲拼湊、剪輯組合、無病呻吟、人性扭曲的枯燥游戲。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主體地位嚴重失落,“作文”與“做人”被割裂開來。在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是目前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1.3解決作文與生活脫節的問題
作文教學沒有引導農村學生聯系生活的實際,沒有引導農村學生去觀察農村優美的自然風光,也沒有引導農村學生調查了解農村的人文景觀、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以及環境和民風的變化等,造成農村教學與農村生活脫節,致使豐富的寫作資源被白白浪費掉了。
2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重知輕文,課時不足
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教師,每周有兩節語文晚自修輔導課,如果連輔導課算在內每兩周有20節。而在這20節課中,通常只開兩節作文課的教師有5人,占71.3%;開足作文課4節的只有2人,占28.7%;還沒有一位教師安排4節以上的作文課。
2.2教學無計劃,訓練系統缺乏
初中三年,每學年、每學期應該完成哪幾方面的作文教學訓練任務,要達到什么目標,許多語文教師心中無譜,學生更是蒙在鼓里,茫茫不知所以然,造成了有些文體初一練了,初二、初三還在練,而有的文體(比如應用文)初一、初二不練拖到初三畢業前才匆匆補練。無系統、無計劃的教學工作給作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隨意性。
2.3作文要求不嚴
學生寫字潦草,不讓學生重抄,有錯別字、病句,不指導學生改正。“教不嚴,師之惰”,作文教學不嚴格從字、詞、句著手,一步一個腳印去走,又如何能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2.4作文指導不得法
一是作文教學呈“放羊式”狀態。這種教法在個別農村初中存在。本來學生作文前的具體輔導是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而有的教師以具體指導會束縛學生的思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由,放棄具體指導,有些教師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指導。二是重信息的加工、輸出,輕信息的輸入、儲存。有些教師只注重教學生如何套題,如何換面,如何移花接木,如何選材、布局謀篇,如何表達,而忽視了指導學生去閱讀好書,去做讀書筆記;也忽視指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等獲取、搜集和積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3創新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路徑
3.1消除學生畏懼寫作心理
在初中階段,對作文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中心突出,內容真實,語言流暢,條理清晰,少有錯別字,有適當的議論抒情,數字不少于500字;對于作文能力中等的學生,要求作文要有中心,內容真實,語言流暢,有條理,數字不少于350字;對于作文后進生,能把一件真實的事敘述清楚就行了,數字不限;對于那些讀課文都感到困難、很多字都不懂寫的學生,剛開始作文,只要求他們寫一句話以上作文,以后慢慢增加。這樣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使他們感覺到寫作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且他們都能體會到能成功完成作文的喜悅,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就慢慢消除了。
3.2命題內容要切合農村初中生的實際
寫作是一種潛能,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挖掘學生親身經歷、或聽說過的事去選擇寫作內容和命題來喚醒、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農村學校伙食條件差,每當重陽節到來,一些農村寄宿的學生都很想請假回家去“吃一個大餐”,要求班主任批準他們回家,他說:“批你們回家可以,但你們能不能把你們家如何祭祖的特點寫給我看?”學生都高興地說:“能!”“好吧,你們回家后,好好的觀察,回校后以《祭祖》為題寫一篇作文,數字不限。”他說。回校后,學生也順利完成了作文,而且寫得很有特色。
3.3挖掘農村作文教學資源,從開發資源中育人
關注農村豐富的人文景觀、傳統文化、關注農村環保狀況,等等。如大年三十晚要“祀年”“接財神”“分壓歲包”,年初一的“穿新衣”等,幾乎每月就有一個習俗,每個習俗就是一個好的故事,是一個好的作文材料。要求學生通過詢問長輩,問一問自己的家鄉有多少個習俗,并把每個習俗所蘊含的故事了解清楚,最后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開展民風調查,關注農村變化。讓學生利用節假日,對農村民風進行調查,讓學生關注農村,知道哪些民風應該發揚,哪些不良習氣要批判、抵制,目的是使學生明辨是非。解決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村初中作文教學質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較長的時間。
作者:殷俊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南陳集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永杰.初中學生作文的四種訓練[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3).
[2]龔永祥.淺談新課改下初中作文教學[J].教育革新,2008(6).
[3]陳文.貼近農村生活尋求作文素材[J].作文教學研究,2007(5).
- 上一篇: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探討
- 下一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