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教學與考核研究
時間:2022-04-28 02:36:07
導語:中職學校教學與考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吸收國外課堂教學模式精髓為我所用
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要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和氣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重要的一點是改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恐懼感,讓學生敢說“我不懂”,敢于提問題,在充分討論之中學會學習,真正感到求知是一件快樂的事。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將教學知識融于其中,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人人都有得到提問的機會,要讓所有學生都認識到課堂中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允許犯錯誤,允許不會,沒有嘲笑和指責,只有在平等、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中,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例如,在介紹材料力學中“壓桿穩定”一章中如何提高桿件抗失穩能力及措施時,讓同學們用筆記本紙卷成或疊成不同樣的等高柱或筒,試采取可行的方式讓其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同學們紛紛動手憑自己對提高壓桿穩定性的認識采取適當的加固措施,最后看誰加的荷載多、采取的措施簡便可行。經過比較推選并總結出提高受壓桿件臨界力的多種措施,學生的成績也在他們親自動手制作的模型中得到了糾正和肯定。目前,多數課堂還不能完全擺脫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因此,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借鑒西方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必須致力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最終使學生成為在學習上能夠自主、在人格上能夠真正自立的人。
由于受到國內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職業學校中的一些考試制度及考試方法也沒能發揮檢查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程度和對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的應用作用。實際上,考試不僅檢查和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而且還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等起著很強的導向作用。因此,應建立一種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導向的考試制度,以考核方式的多樣性來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促進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我們認為采取累加式考試作為基礎,以多種考核形式為手段,對試題類型的多種設計能夠提升學生在平時進行主動學習的興趣。就教學效果而言,累加式考試是遠遠好過“授課+期末考試”這種傳統的形式。例如,加入事例及案例分析的內容將建筑力學與后續建筑結構相結合,通過列出結構中的構件讓學生自行分析構件的位置、形式、荷載情況,然后把構件簡化成力學模型,并從力學理論上分析此模型的各種效應,再從效應出發得到該構件的構造要求,此種大作業式的考核不僅把力學分析與實際的構件相聯系,大大地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關聯,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思維方式,教會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把握學習方式,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許多學生羞于表現自我,在課堂上也很少提問和發言。沒有交流互動的課堂,就是一個被動的學習環境,幾乎所有在課堂嘗試互相交流的老師都遭遇過無人響應的尷尬。我們的學生確實不喜歡交流互動,所以我們才要更多的交流互動。這樣的考核方式包含“答辯”“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等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表達能力,而且還在這些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表達以及交互溝通能力。考試不應只是一個考察過程,也應是一個學習過程,開卷考試和采用網絡使這個思想得以實現。而以“交互測試”為基礎(即一個學生出題,另一個學生回答),實施反抄襲措施和交互式課堂,用開卷考試引導學生不再死記硬背,實現考核結果的公平性,大大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學生渴望在一個公平、健康的環境里鍛煉自己,喜歡在討論中獲得知識與靈感,無論參與者還是旁觀者都能有所得,希望能獲得足夠的資源來主動學習。通過考試的杠桿引導教師和學生,采取多種課程考核方式,不僅僅實現了知識的傳承,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創造性的思維,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使教師受益良多。
三、結語
留學熱潮越來越傾向于低齡化,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想讓自己的子女享受國外的教育環境,也確實有一部分在國內學校學習成績一般,很難考入重點大學或者繼續考研讀博的學生在國外實現了本人的夢想和家長的心愿。總而言之,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的解決可能有待于教育體制的改革。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我們作為教育戰線的一線工作者應在體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吸收國外教學模式的精華,把“自由教育”“實用教育”和“以人為本的通識教育”貫徹到各層次、各學科教學行為中來。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教師更要為以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應用為導向,為國家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懂原理、會技術、能動手的實用性人才。
本文作者:蔡鳴工作單位:大連建設學校
- 上一篇:中職教學四議思考
- 下一篇:衛生職業學校教學督導的實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