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中職工匠精神的作用
時間:2022-05-07 09:05:52
導語:信息技術在中職工匠精神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建構主義理論支撐下,信息技術與中職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將極大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工匠精神;建構主義;信息技術
中職院校的學生作為國家技能人才的后備軍,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工匠精神”的教育。為了不使“工匠精神”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一線教學中,我大膽探索,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支撐,以信息技術為輔助手段,使德育教學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領下的教學里,作為幫促者的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優質的學習資源。在中職工匠精神培育的德育教學中,我便運用信息化教學來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可靠保障。在中國傳統思想里,“工匠”是不入流的行業,因此許多年來,受這種落后思想的影響,無論是哪個層面都無法真正把培養技能型人才重視起來。近幾年,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國家大力提倡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總理一句“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道出了對職業學校學生的期望。尤其是2016年《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的出臺,這是人社部第一個關于技工教育的五年規劃。新聞一出,人們紛紛發表感慨:職教的春天來了!此外,國家發揮新聞輿論的強大功能在全社會刮起了崇尚“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的社會輿論氛圍,并在體制、機制、法律等方面對培養大國工匠進行了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如果把這些信息有效傳遞給中職院校的學生,一定能使他們增強職業榮譽感,有利于他們將工匠精神滲透到自己的職業道德血液里。然而以往受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不能實現對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為德育教學提供豐富而優質的教學資源。自從開展信息化教學以來,使教與學資源的整合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尤其是教育云平臺的出現,使教學資源的共享實現了最大化[1]。如在“工匠精神”德育教學備課過程中,我便從教育云平臺直接下載了某德育教師編制的有關“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課件資料。這位教師的課件里不僅有介紹古今中外工匠及工匠精神的素材,更有近年來“工匠精神”推動下國家關于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相關舉措以及各種新聞素材。大大節省了我在網絡里搜集這些材料以及構思教學設計的時間,不僅優化了“工匠精神”德育教學內容,還提升了德育教育的效率,一舉兩得。總之,信息技術在中職工匠精神培育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共享,優化了教學內容,提升了德育教學有效性[2]。
二、信息技術在中職工匠精神培育中的應用,有利于合作探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環境的互動,自覺生成信息的意義的過程。這一理論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自覺能動性,在意義的建構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探索研究、合作討論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在頭腦中進行自覺建構。而信息化教學為實現上述目標提供了有力保證。教師運用合作探究法進行“工匠精神”德育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確定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來源于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來源于其他渠道。如近年來,國人到外國掃貨的新聞屢見報端,這說明社會生產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國家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工業4.0”從概念變為現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烈呼喚大國工匠精神等等,都可以作為探究專題。在一次專題為“為什么說,‘中國制造2025’實現與德國‘工業4.0’的深入對接,要從‘工匠精神’對接做起”的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們對“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感到非常陌生,因此導致探究活動停滯下來。這時作為探究活動組織者,我直接從教育云平臺將“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相關資料推送到學生的云終端學習機桌面,學生們打開學習資料閱讀后,很快就了解了相關概念和二者的聯系,從而使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有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大量閱讀后,引用報刊文章的觀點對德國工匠精神進行了闡述:德國工匠精神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的堅持;是“凝神屏氣無言語、兩手一心付案牘”的專注;是“不因材貴有寸偽,不為工繁省一刀”的嚴謹;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造。有的學生則對中國的工匠精神從個體和集體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從個體角度上講,工匠精神指的是職業人對自己所人事的工作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終;對于集體、企業或者行業來講,工匠精神指的是努力打造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有的學生則從“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的巨大差距談起,他認為要有效實現“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德國工匠精神,借鑒其精神內核,打造中國本土工匠精神。有了工匠精神,我們才能挺起“中國制造”的脊梁,從而使“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并最終與德國制造優勢互補、共創智能未來……對于需要大量資訊或者需要網絡支持來解決疑難問題的合作探究的學習,如果離開了信息技術的支持,我們很難想象它將如何進行。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中職工匠精神培育中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們進行合作討論和探究性學習。
總之,工匠精神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單單是職業人的事。讓人人崇尚“精益求精”,讓人人“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是一項多方參與、綜合施治的社會工程。作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在中職工匠精神的德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把中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或者使他們正走在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路上。
參考文獻
[1]劉海.淺談“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業,2017,(15):25.
[2]石菲.信息技術成就工匠精神[J].中國信息化,2016,(03):24-27.
作者:蔣文亞 單位:三門技師學院
- 上一篇:教學管理組織建設研究
- 下一篇:中職校藝術團建設與管理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