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08 10:16:43

導語:共青團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研究

一、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時代訴求

在2016年12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發揮高校共青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用,腳踏實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好共青團組織、學生組織的優勢平臺和資源。政治安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應在新時代凸顯出其重要訴求,要牢牢把握、利用好高校這一意識形態陣地,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的偉大夢想培養杰出人才。(一)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影響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大學生是否具備過硬的國家安全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政治安全素養,是否能夠在生活學習中自覺自愿踐行黨的新理論和新思想,既是滿足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實現新時代中國偉大夢想、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但在這新時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損害我國國家安全、損害我國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如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滲透侵蝕,西方敵對勢力通過文化、技術等手段進行文化霸權輸出,境外各種敵對勢力利用宗教交流等方式進行不法滲透,惡意詆毀黨的領導,削弱我國人民對黨、對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和信任[1];如近一時期以來,臺灣間諜采用金錢收買、等形式極力向祖國大陸滲透,策反大陸學生的案件,嚴重損害了兩岸的和平發展大局,危害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再如“三股極端勢力”,即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利用高校學生思想單純、警惕性不強、三觀尚未完全形成等因素,采取多種手段拉攏學生,對其進行錯誤洗腦,不僅可能對學生個人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還會嚴重威脅高校校園安全建設。[2]這些不和諧因素隱匿于當代高校學生當中,給我國新時代建設埋下了安全隱患,高校共青團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陣地,必須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辨別力,維護國家穩定和社會和諧。(二)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促進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高校共青團作為黨在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幫助新時代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任,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平臺。高校共青團政治安全教育,是指以高校共青團為載體,用政治思想理論、政治法律制度等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先進的政治素養。[2]近幾年我國高校大學生隊伍日益壯大,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820萬人,[3]大學生人數的增長,意味著青年群體的力量也將愈發強大,成為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新形勢下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復雜多變,新時代的中國需要熱愛祖國、愿意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之棟梁。因此,利用共青團組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政治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是促進新時代青年全面成長成才的關鍵一環。廣博的知識與精湛的技術固然重要,但最為重要的是擁有一顆“中國心”,要牢記自己的根在哪里,將高深的知識與高端的技術耕耘于祖國的土地上。(三)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安全理論的重要路徑。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將國家安全問題納入到黨中央的戰略議程當中,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在報告中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指出必須將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統一到我國國家安全建設當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其豐富內涵。[4]高校大學生相對而言缺少政治敏感度,仍處于三觀的形成期,這些理論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離不開正確科學的教育和引導,通過共青團加強大學生的政治安全教育則是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和積極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安全理論的重要路徑。

二、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但以高校共青團為載體開展具體工作的實踐當中仍面臨著開展形式難以找到平衡點、西方意識形態沖擊大、網絡時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開展愈發復雜等現實問題。(一)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方式難以把控。高校共青團是將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貫徹落實于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組織,通過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將新時代青年力量凝聚團結在黨的身邊的重要途徑。現如今,高校共青團在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工作上較為呆板僵化。不能很好地利用其學生組織的平臺優勢整合師生資源。一方面,教育工作過度政治化,不考慮學生自身的多樣化需求。部分高校共青團都將黨課開展的數量、重大節點開展相關講座作為硬性指標與形式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政治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但過于抽象、僵硬的表達方式往往難以讓學生真正了解政治安全的重要內容和意義。另一方面,教育工作過度娛樂化,缺少政治嚴肅性。不少高校共青團會利用當下時代性熱點活動開展政治安全教育工作,如微博、抖音、校園年度人物評選等,這些新穎特色形式的開展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心理特質,能更好地將政治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學生當中,但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在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滿足學生多樣化特色需求的同時,又能保證政治安全教育工作的嚴肅性,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是新時代高校共青團組織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二)世界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沖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愈加頻繁便捷,世界潮流多元化使我們開拓了國際視野的同時,也給了心懷不軌的國外敵對勢力有機可乘。部分國外敵對勢力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大肆宣揚美化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思想言論,抹黑我國傳統本土文化,企圖將經過精致包裝的思想文化滲透于我國人民當中。高校學生是新時代中國建設的中流砥柱,是祖國發展的新興希望。同時,高校學生正處于三觀的發展形成時期,較易受到敵對勢力的惡意誘導。國外敵對勢力則會利用這些特點,以隱蔽的方式打入大學生群體,對其進行政治思想文化滲透,以達到其統治目的。這些惡意行徑會淡化學生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和堅定力,動搖我國高校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使其質疑黨的領導,甚至拋棄正確的政治立場,嚴重危害我國國家政治安全。(三)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加大了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難度。在網絡大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給高校共青團開展政治安全教育帶來多元教育形式的同時,也增添了教育難度和復雜性。一方面,學生的接受程度高、范圍廣,喜歡通過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體平臺來了解和接受知識,這對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教師主體和教育教學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學生創建豐富多元的學習內容和氛圍,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辨別力,及時過濾有害信息,凈化學生的學習環境,防止學生受到不法信息的誘惑誤入歧途。另一方面,網絡虛擬環境給大眾創設了一種隱蔽空間,人們會在一定程度上褪去平日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約束,一些不實信息、侵害他人甚至國家安全的不法言論,大學生既容易成為這些不良信息的散布者,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侵蝕,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念。[5]

三、高校共青團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有效開展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政治安全教育有著新的訴求與挑戰,在這項系統工程中,國家、社會、學校應當聯合起來,形成多元的綜合教育體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逐個擊破。(一)將政治安全教育滲透到高校共青團的各環節工作當中。在全國教育大會對“立德樹人”作出了新的闡釋,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6]體現到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就應當整合共青團組織的政治優勢和陣地優勢,發揮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的平臺優勢,將政治安全教育滲透到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各個環節當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高校共青團組織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則和工作職能,需要組織開展團組織生活、指導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開展豐富的學生活動,履行好教育、引導青年的職責。高校共青團在貫徹落實黨的思想理論和任務要求時,應當注重以切合學生發展、滿足學生需求、緊密聯系師生的工作方式,依托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組織的宣傳教育等工作,潤物細無聲地加強大學生的政治安全教育。政治安全教育并非僅僅依靠高校共青團組織的相關活動便能完成,更需要全校師生相配合,共同完成高校的政治安全教育工作,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二)配齊配強高校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隊伍。隨著國際多元化影響的日益增加,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也日益凸顯,高校共青團組織隊伍力量相對薄弱,急需配齊配強政治安全教育隊伍,從而更好地應對當前我國國內國外所面臨的各種政治安全威脅。一方面,要建設一支適應新時展要求的教師隊伍。由政治理論和政治素養過硬的教師牽頭,引領共青團組織,做好基礎政治安全教育的意識形態工作,同時,共青團組織可以聘請地方軍事院校或政治安全教育領域中的專家學者定期來校對全校師生進行宣講,將學校的各科教師、行政教師、后勤人員等都吸納到政治安全教育教師隊伍當中。另一方面,要在學生中打造一支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紅色隊伍。在高校共青團的引領下,發揮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宣傳教育和模范培養作用,加強學生組織中學生骨干的教育培養工作,發揮學生骨干的帶頭作用,在學生中凝成一股活躍昂揚的紅色力量。在這支紅色隊伍的組織帶領下積極開展政治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如觀看時事熱點新聞、閱讀紅色經典書籍等,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學習并真正理解新時代黨的新理論和新思想。(三)建立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凈化校園文化環境。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平臺,高校共青團應當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樹立網絡監督意識,優化網絡監督機制,通過制定相應制度、建立監督小組等方式凈化校園的網絡文化環境。一是要在學校團委和二級學院團委都制定綠色上網制度,設立舉報專線或信箱,鼓勵師生舉報各種抹黑國家形象的不實言論、帶有極端思想的言論等;二是要在大學生黨員、共青團干部中選拔、培養一批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青年領袖,在團委教師的帶領下,組建一支網絡監督小組,以正確的態度引導師生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營造積極的網絡輿論氛圍;三是組織學生定期開展理論培訓,通過學習系列講話、觀看主旋律影視、關注近期國內外熱點新聞,使學生了解到真實、客觀的事件,培養學生的言論甄別能力,自覺維護國家形象,抵制惡意造謠的不實言論。

總之,在新時代的今天,高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通過高校共青團加強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是培養中國新青年的重要路徑,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還是國家的繁榮昌盛,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唐倩 杜越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