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規范性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04 11:27:37

導語: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規范性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規范性建設研究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學規范性評價體系欠缺、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問題因此,本文著重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規范性建設的四點意見,希望以此促使安全教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校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規范性建設

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在很多高校已被納入公共必修課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學規范性評價體系欠缺、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問題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攻克這些難題,使安全教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校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這仍值得安全教育者思考和重視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存在問題分析

1.重理論輕實踐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緊密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講授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很多高校安全教育課的教學主要還是通過知識講授來完成,這樣導致的后果是,學生盡管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不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比較典型的案例有在講授食品安全知識時,學生課堂上似乎都知道了安全飲食的重要性,現實是學生盡管知道路邊攤飲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放學后在路邊攤就餐的繁榮狀況卻告訴我們那還只是一種知識,并沒有付諸行動因此安全教育要實現從安全意識的培養到安全習慣的養成,還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統一2.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很多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教師是由年輕的輔導員、保衛處或學工部干事組成絕大部分授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和指導,也不是本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們在安全教育教學時,很多都是憑經驗來實現如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時為教育學生重視安全的重要性,可能會在開展活動前召集大家講一下注意事項但如果學生真的發生意外,還是不知如何應對另外,網絡的發展也給安全教育課程帶來挑戰,如何利用新技術促進安全教育教學也是很多教師面臨的困境例如,如何引導學生防范新型的網絡詐騙3.教學規范性評價體系欠缺據了解,很多高校基本都實現了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有學分的設置,但具體的考核方式就各不一樣,做的較好的會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和考核方案,但主要是針對理論知識學習部分,對于實踐教學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如一些高校為營造有序且安全的校內交通秩序,推行禁止電動車或摩托車的做法這一做法在推行時遭到部分同學的不滿,他們不是不知道校內禁摩禁電的意義,但就覺得禁摩禁電后給自身出行帶來了不便又如,有高校為提高安全教育針對性,可能會組織校內外專家到校進行講座或開展安全演練,但是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像類似實踐課程的實施如何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值得安全教育教師思考的問題4.安全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在高校主要在教務處統籌下,由保衛處或武裝部、學工部或院系來具體組織實施教學中,往往是教務處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保衛處或學工部門來組織教師具體實施教學除以上部門個別人員參與安全教育教學中,其他職能部門和相關專任教師卻很少參與例如,很多學校由后勤基建處在負責校舍建筑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經常有工地施工人員不按照規定進出校內場館,導致與大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也有因學生沒有重視安全隱患在施工重地出現安全事故的案例發生,如果后勤相關人員能參與安全教育和管理中來,可能此類事件就會減少或不發生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安全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規范性建設實現路徑

安全教育課目的旨在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避險自救,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學校平安要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需要建構規范性的教學體系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只有將安全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安全文化綜合素養(1)創新教學理念,重視安全意識培養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如何激發學生培養強烈的安全意識是滿足生存需求的基本保障理論課上,老師們通過分享典型案例、觀看安全事故音視頻資料,可以讓學生對安全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這還不夠,結局往往是課堂上可能覺得重要,事后又不記得了此時,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鑒“你聽到,你忘記了;你看到,你記住了;你實踐了,你學會了”這個理念例如,在一次消防演練中,邀請學生親自體驗如何撲滅著火的液化氣罐學生因一時疏忽,只草草地將濕毛巾握在手上就去關液化氣罐,沒想手腕上的汗毛都燒掉了一大塊通過錯誤的示范,該生及現場的學生深受警醒:安全無小事,時時刻刻得留意,看似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有可能會導致致命后果這理念與著名的“破窗效應”理念(BrokenWindowsEffect)不謀而合類似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安全教育教學中我們不妨也引用此理論來指導工作,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注重每個安全隱患細節的意識,樹立安全意識處處在、時時在的理念(2)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安全教學內容調查發現,一些高校將安全教育課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或在入學教育中體現,這會導致很多高年級的學生在遇到實習、求職或心理壓力過大等安全隱患時無所適從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學者可以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如“兩微一端”或易班及時推送安全典型案例或預防技巧,將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延伸,為更多的學生服務如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不良網貸、兼職詐騙典型案例用他們自己現身說法、喜聞樂見的微電影、微課方式來教育學生2.組建專業化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1)采用“走出去、引進來”方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安全教育教學要有成效,其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近年,因現代新型詐騙手段更隱蔽的特點,很多教師被騙的案例也是時有發生因此要指導學生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教師首先得具備識別騙局的能力學校可建立安全教育教師與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工作人員之間長期的良性互動和交流機制,定期舉辦雙方人員之間的交流學習會議,交流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互相傳授教育過程中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提高安全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例如,學校可邀請金融機構、公安部門等人員就新型騙局的產生、防范以及止損對安全教育教師進行培訓;也可以安排安全教育教師到以上部門進行掛職鍛煉,幫助教師提高專業化水平(2)教師努力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自身安全素養身教重于言傳試想一個自身都亂停亂放、隨意變更車道的教師,如何能教育好學生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安全事故產生?一個不懂如何正確使用新技術甄別網絡信息良莠、真假的教師如何教會學生不被網絡虛假信息上當受騙?新時期,安全教育教師自身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掌握新形勢下安全教育特點和規律,結合大學生不同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如教師通過學習《反間諜法》,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片等形式,教育大學生模范遵守法律法規,自覺保守國家機密3.建構規范的教學評價體系(1)圍繞多角度的考核內容建立評價指標對安全教育課程進行考核時應圍繞以下內容:首先,了解影響自身安全的各類安全隱患,正確分析安全防范的影響因素,掌握各類校內外安全防范知識;其次,樹立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識和安全觀;再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隱患信息搜索與個人安全管理技能;最后,良好的安全防范行為習慣養成(2)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建立評價指標“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應堅決摒棄傳統的單一化考試模式,采用能夠“全面、客觀、動態”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核方法應采用終結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以及質性考核與量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4.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實現全員育人(1)發揮專業課教師作用專業課教師因專業性強,學生更愿意接受,鼓勵他們在授課時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需要發揮育人功能如體育教師在講授保健知識時可以加入生命安全相關內容,以便在生命受到傷害時可以進行自我正當防衛;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在學生遇到心理危機時,可以請教他們為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技能培訓;計算機專業教師在講授如何合理利用網絡時,還應加上如何甄別網絡信息真假,保護個人隱私信息等網絡安全內容(2)發揮校內職能部門功能安全教育課應在教務處統籌下,會同保衛、學工等部門統一制定培養方案,各院系具體組織實施教學因此以上部門在進行安全教育教學安排時,應互相配合,教務處應根據學校實際安排安全教育課的學分、課時以及教學大綱和計劃的制定;保衛處應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方案和日常校內正常安全教學秩序的維護;學工處應做好日常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輔導員和其他安全教育課程教師需根據學生不同階段不同需求制定合理教學計劃,選擇合適教學內容進行授課;除此之外,還需發揮校內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如當學生食物中毒時可以盡快獲得學校醫務人員的支持(3)發揮校外職能部門作用新型網絡詐騙、不良校園貸等案例的發生,通常需要當地公安部門、金融部門以及法律相關部門的幫助才能盡快破案因此學校在安全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可以邀請以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校開展如《校園金融安全教育》等專題講座,也可以聯系公安部門通報網絡詐騙案例以便引起學生的警醒除此之外,學校應和消防等專業單位緊密合作,聯系校外專業力量組織開展消防和公共重大突發性災害應急救援綜合實戰演練,保障重大災害和公共事件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結束語

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要實現規范性建設發展,不僅需要安全教育任課教師的努力,還需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集教育合力以期實現提高學生安全意識、應急防范技能,從而養成良好安全防范行為習慣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偉寧.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實踐與教學改革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

[2].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肖衛 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