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30 09:21:35

導語: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論文

摘要:學校教育機體的基本組成要素是班級,而且班級也是學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綜合發展的組織載體,同時更是老師在專業教學水平上不斷實踐與發展的基地。有關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則是一項由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者共同作用與影響的實踐性教育活動,更是當前中小學教育工作的重點。但當前有關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文獻理論研究主要側重于對一線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簡要概括和總結,不具有管理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因此,重點探討的是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容,以及如何有效做好其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基本內涵;具體策略

有關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其主體主要包括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三者,并通過這三者之間的配合與寫作來達到一種教育管理實踐的效果。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涵的核心在于圍繞學生為管理的根本,將管理的內容集中于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這種關系處理上,并最終實現中小學班級管理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質。所以要將這些理論內涵真正貫徹落實到具體的班級管理中,則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一、關于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內涵

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堅持把學生作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過去傳統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學生主要是從成人的視角和權威標準作為出發點,并按照統一而標準的辦法來塑造和管理學生。而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教育理念逐漸發展到以學生為發展主體,促進學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諧發展,并逐漸讓學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來進行管理,充分發揮教育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并實現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中圍繞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還有一個核心關系即是師生關系,要求在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應從價值理念出發,平等、公平的“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流與相處。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中,即作為老師,應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重視學生并向著學生。為了讓老師行為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那么老師應該立足于與學生相處的師生關系中,通過恰當的行動融入學生的發展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1.構建美麗的班級教室。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學校的組成離不開一間間教室。同時從社會角度而言,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當于一個小型的學校或者是一個小小的社會。教室中每個學生個體即是生命,所以教室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僅是老師傳授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是承載生命個體的地方。要做好班級文化建設這項教育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性工作。但也不乏還存在一些中小學老師認為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可在短時間內實現,而且認為只需要通過裝扮教室環境即可。但事實上,真正建立“美麗”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這個教室成長學習的學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成長印記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學校教育要對學生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就必須樹立學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識到自己成長與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因此,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應構建一個“美麗”的教室,其美麗在于能夠真正呈現出學生的美麗心靈,并讓教室成為學生可以表達自我的美好空間和平臺,并非只是通過滿教室墻面的彩色圖紙來讓教室顯得空洞而缺乏內涵,相反地,應該讓學生能通過這個美麗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終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并對當前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這是解決班級管理問題的根本前提。而班級管理中的情況其實質也即是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中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性關系即是幸福與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說的這種幸福即是學生的主觀意志和老師的實際班級管理行為是協調統一的,這也就意味著學生的所需正是老師所給予的,從而達到兩者的相互配合與統一。這種“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師要充分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和調查情況,從而對學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個準確而恰當的把握。而痛苦則是與幸福相反,學生的主觀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師的相反,學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師的解決,同時老師給予的也不全是學生需要的。這種痛苦的背后歸結于老師的失職,沒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學生的需求,而是主觀性地去把未必是學生的需求強加于學生。

綜上所述,農村中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是新課改的重點,作為中小學老師必須重視班級管理,并一切以學生為根本出發點,來培養和塑造有素質、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孫曉萍 單位:湖南省武岡市鄧家鋪鎮雙橋中學

參考文獻:

[1]張紅廣,張慶麗.中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研究[J].未來英才,2016,16(20):275.

[2]包兵兵.從科學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之中小學班級管理實踐取向[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23(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