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時間:2022-11-30 09:19:01

導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一、基于ISO9001標準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總體架構

ISO9001標準包括質量標準體系(質量體系文件)、運行體系、保證體系和糾正預防體系。其中,質量標準體系是基礎,運行體系是核心,保證體系是關鍵,是落實質量標準、促進質量運行的重要保障,糾正預防體系是前提。質量保障體系是建立在“過程來完成”的基礎之上,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無數個過程“生產”出來,組織能夠對“生產”的各個環節及其“產品”進行有效控制,保障其在可控范圍內使教育教學活動高質量、有秩序地進行。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是運用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循環的管理思想系統地管理全過程。對各高職院校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診斷(C),并針對診斷發現問題進行合理有效改進,不斷完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A)。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提出的診斷項目參考表,可以將診改工作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1)對高職院校內部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總體架構診斷與改進(校內層面的P);(2)對高職院校內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態的診斷與改進(校內層面的D);(3)對高職院校內部質量管理體系運作效果的診斷與改進(校內層面的C與A)。

二、對質量保障體系總體架構的診斷與改進

(1)質量保證理念。高職院校質量保證理念主要體現在學校發展目標、人才培養目標、質量保證目標三個方面。(2)內容體系。按照ISO9001標準初步建立包括質量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在內的一套框架體系。(3)組織架構。需要在學校、部門兩個層面明確質量保證機構職權,配置專門質量保證隊伍,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與制度。(4)制度構架。制度是教育教學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保障,建立的ISO9001質量管理標準只是從院級層面設計構建的質量保證體系框架,仍然需要下大力氣從各職能部門、教師、學生和行業企業等層面分層制定、落實、改進、完善質量保證制度。(5)信息系統。這是高職院校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短板,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熱點和重點。建立智能化的校園數據采集平臺,可以做到實時采集各方數據,統一數據標準,方便和教育部數據平臺對接,極大地節省人力物力,極大地提高監控與自我診斷的精確性。在ISO9001質量標準體系運行的監測環節,如果能夠把教務管理系統、學工管理系統、實訓監控系統、圖書管理系統、OA自動化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平臺統一集成,便可達到“有痕管理、無痕監控”,實現管理手段的一次質的飛躍。依據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標準,初步建立了一套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但是,距離教育部診斷與改進實施指導方案提出的診改項目、要素要求仍然差距頗大。主要表現在關鍵診斷點不全(比如在專業診改制度、師資規劃實施等方面缺乏設計)、自我診斷方法落后(沒有建立統一標準的智能化校園數據中心、仍采用傳統紙質版手動方式錄入和統計,過程監測和內部審核時效性較差)、考核標準與制度欠缺、學生思想教育與育人環境滯后、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不足等問題。高職院校質量體系建設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學校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下不斷優化方案、運行診斷、持續改進,力爭使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服務的質量水平有一個質的提升。

三、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作狀態以教育教學為重點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作狀態實際上是質量標準體系的執行狀態。在ISO9001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過程中,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實際上包含了黨群、行政、教學、后勤等所有二級部門開展的各項管理和服務活動,而教育部重點予以診斷和全面監控的因子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師資和學習生活成長環境這四個方面的執行活動。因此,需要我們在繼續完善現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實際形成全員參與,分工合作,重點建設和完善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標準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思想教育與育人環境、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并對各項標準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和考核評價指標,推動質量體系運作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和精細化。教學質量目標不是靜態的,而是一個動態的調整優化過程,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而動態變化,著重突出教學環節的管理和教學管理職能部門為主體的教學行政管理,完善教學實施過程中相互關聯要素的質量標準;完善數據平臺在內部管理運行中的狀態分析和監控功能,發揮平臺查找問題與薄弱環節功能,建立質量保證信息與監控系統,推動持續改進。

四、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過程以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根本

在學生發展方面,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為標準,堅持立德樹人,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和時代性,把引導和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融入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全過程。(1)要構筑實踐參與機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社團等自身建設,把學校和學生的現實需求變為課題和項目,為學生提供實踐歷練平臺;擴大學生對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踐行資助育人理念,制定績效管理目標,激發學生內生動力。(2)要搭建互助激勵平臺,創新自我服務形式。通過實施“助學•筑夢•鑄人”勵志成才計劃,鼓勵學有余力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校內實踐,服務學生,提升能力,自立自強;支持學生根據自身成長發展需求自定主題、自選活動、自主邀請專家學者或優秀學生榜樣交流成長感受、分享學業經驗;協調學校一切可供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有效為學生所用,實行8小時外學生對這些空間的自主管理、自主利用、自主服務。(3)要構建朋輩教育體系,培育自我教育理念。開發朋輩教育資源,發揮朋輩教育功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健康朋輩互助模式;要堅持校園文化活動大眾化與精品化相結合,鼓勵和引導學生自發創意設計、自己組織實施、自己總結提升,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教育。(4)要強化遵規守紀教育,增強自我監督意識。建立導向明確的學生評價機制,突出重績獎優原則,充分發揮獎助學金的資助性、導向性和激勵性功能;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和安全穩定教育;加強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建立學生發展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學校將通過完善學生“四自”工作機制,建立學校、系部、班級三級聯動機制,形成大學生“四自”工作的有機整體,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崗位職責;將通過建立導向明確的學生評價體系,強化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搭建“助學育人”實踐平臺,完善和優化助學金評審過程,建立資助育人評價反饋機制,把資助和育人有機融合,把資助工作落實到人才培養這個核心任務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增強踐行“四自”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把學生“四自”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定目標、定措施、定進度,精準指導,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思想教育體系奠定基礎,提供經驗。廣大學生要在學校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努力成為“四自”的倡導者、實施者、宣傳者,形成推進“四自”工作的強大合力。通過全校上下實踐探索,使“四自”工作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新模式,學生工作科學發展和轉型的新舉措,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一個以學生為本的人文關懷環境、一個讓學生追逐夢想的立德樹人環境、一個積極健康的校風傳承環境。總之,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運作效果,不僅體現在人才培養績效水平上,也體現在日常培養工作的過程之中。ISO9001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目標的完成度考核、質量生成過程的監測與控制、顧客(學生、用人單位、社會)滿意度的調查與統計、社會影響力以及持續不斷地預防與改進,保證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運作效果。

作者:王振杰 單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戴勇.高職院校診改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6(6).

[2]宗穎.教學診斷與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導刊,2008(2).

[3]陳壽根.高職院校內部專業評估制度的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