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在中職班級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12-23 02:48:27

導語:“同理心”在中職班級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理心”在中職班級管理的應用

摘要: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首先應和學生保持有效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只有掌握好心理學中“同理心”的法則,站在學生的立場,并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去溝通,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和目的。本文簡單介紹了“同理心”的概念和法則,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分析了“同理心”的運用實踐,并對結果做了總結回顧。

關鍵詞:中職班級管理;班主任;同理心

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有中考失利的經歷,或者存在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現象,普遍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之學習基礎比較差,因而缺乏學習興趣及學習目標。面對這樣的群體,中職班主任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一個學生而言,班主任的正向引導帶來的不僅是學習上的改變,更多的是為人處世方面的改變。這里所說的引導,其實就是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應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而去改變學生。在溝通中,班主任對于“同理心”的應用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同理心”的概念

“同理心”一詞源自希臘文,原來是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隨著“同理心”一詞漸入人心,該詞在不同情境中得到廣泛運用,現代人則更多地把該詞運用于溝通中。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從而在溝通中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此實現溝通的目標。

二、“同理心”的六大法則

“將心比心”的道理看似簡單,真正實踐起來卻絕非易事。在心理學中,“同理心”具有下列六大黃金法則:第一,我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我。第二,想要他人理解我,首先要做到自己先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第三,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并據此改進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第四,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他人。想與人和諧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變自己。第五,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第六,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上述六條“同理心”的黃金法則,在中職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探索如何運用“同理心”,使其在班級管理和與學生的溝通中發揮最大作用,如何更好地踐行這六大黃金法則具有現實意義。

三、“同理心”運用的兩個案例分析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五年中職班主任生涯里,筆者時??紤]的問題是:面對中職學生該如何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同理心”在筆者過去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運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兩個真實案例的分析。案例一:學生李某,來自正常家庭李某是筆者班主任生涯中第一屆學生。高一剛入校時,他的基本狀況是學習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同時,他在行為習慣方面也存在經常遲到、上課打瞌睡、心理較為敏感的問題。觀察到該現象后,作為班主任,筆者對李某的想法和處境做了心理分析,得出結論如下:他是因為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加之別人對他的評價不高,經多年累積,才逐漸形成上述的狀態和行為方式。筆者認為他其實更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坦誠、真心,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正確地引導他,慢慢地讓他找回一些自信,他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在高一階段,筆者對李某采取的策略是面對面溝通。經過多次面對面的溝通后,感覺到他在心理上和筆者更親近了,同時也坦誠了許多。這就驗證了“同理心”黃金法則中的“你想別人怎么對你,你就要怎么對別人”。進入高二后,筆者發現李某的狀態和行為又回歸到了原點,有一段時間他甚至開始有了退學的想法。在這期間,他經常違紀打架,偶爾還會逃學,一度處于即將被勸退的狀態,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在該種情況下,筆者和家長進行了多次溝通,以便全面了解李某的基本情況。隨后,筆者和李某進行了更深入的溝通,在每次溝通時,筆者站在他的立場,和他像朋友一樣聊一些筆者學生時代的困惑和煩惱,以及筆者高中時的心態和行為變化,講述了筆者是如何從不要學到拼命學,如何從自暴自棄到充滿自信,如何考上本科類院校并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光不負有心人,到了高二后半學期,筆者發現李某有了質的變化,并且在高三最后一次選拔考試中,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進入了大學。在李某考入大學后,筆者與他一直保持聯系,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系。在和他的交談中筆者了解到,高中三年筆者與他有過無數次的溝通,真正打動他的便是筆者的“同理心”,即筆者對他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以及筆者對他的坦白、真誠和接納。從李某的案例中,筆者體會到同理心的成效,那就是:付出什么,便換來了什么。案例二:學生申某,來自離異家庭申某來自特殊離異家庭,父親犯法服刑,母親改嫁,所以該學生基本處于無人管束的狀態。高一進校時,他除了常見的行為習慣差、學習沒有動力之外,還表現出心理上的敏感和該年齡段的叛逆。他在校期間,筆者私下對他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更多的了解。一開始,申某只是有一些平常的違紀行為,如遲到、曠課等,慢慢地,他因為與女生交往,屢次出現逃學的情況。了解他的狀況后,筆者做了分析,認為對于申某來說,相比于學習,可能為人處世方面的引導更為重要。在和他進行多次面對面的溝通后,申某表態說他真的沒有心思學習,可能受到家庭的影響,他更渴求的是一份工作,渴求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經過多次深入的溝通后,他提出退學申請,筆者并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否決他,而是冷靜地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想法和追求。筆者經過深思熟慮,并和申某的母親溝通后,同意了他的退學申請。在他退學后,筆者還是會和他時常溝通,了解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他也在工作之余來學校看望過筆者。在交談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當初同意他退學的決定是對的。雖然他可能與大學無緣,但在為人處世方面,筆者還是教給了他一些東西。他也很坦誠,說工作很累,早知道當初好好讀書了,但既然做出了這個決定,他一定會好好努力。如今,他的工作也比較順利,單位還委派他去外地擔任店長工作。在申某的案例中,筆者感受到到運用同理心的好處。雖然申某沒有進入大學,但筆者在理解他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溝通,得到他的信任,讓他愿意對筆者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且沒有讓他因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客觀原因而誤入歧途,這是筆者感到值得驕傲的事情。

四、“同理心”的實踐成效

通過上述兩個真實案例,筆者在對“同理心”的應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運用好“同理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在運用同理心的基礎上正確地引導學生,就能傳授給他們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他們對筆者,正如筆者對他們一樣,相互之間有了理解、尊重、信任、坦誠。這種心性上的共鳴與陪伴,豐富著我們的人生,這就是“同理心”的幸福密碼。

參考文獻:

[1]涂裕春.職高教育中的心理建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涂紅.職高學校信任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周翠儉.同理心在危機管理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15(1).[4]常麗華.黃金法則與道德人格發展[J].當代教育家,2019(2).

作者:張杭佳 肖國君 單位:杭州市富陽區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