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時間:2022-01-13 03:48:24

導語:試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一、數據和方法

1.樣本與數據本研究以福建省內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福建廣播電視大學4所高校為研究樣本展開調研。此次調研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展開,組織訪問員奔赴上述4所高校展開調研。調研對象為在校有接受過相關創業教育課程教育的大學生,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26份,回收率87.7%,其中有效問卷458份,占回收問卷有效率87.1%。調查樣本男女生比例為58%和42%,獨生子女36.87%,年齡20歲以下的占17.1%、21~25歲占78.6%、26~30歲的3.6%、30歲以上的0.7%。來自城鎮和鄉村的學生分別占35.94%和64.08%。從專業構成來看,經濟和管理類占29.75%,其它文科類占21.61%,理科類占17.35%,工科類占32.29%。其中,21.8%的學生父母曾經創業或者正在創業。2.變量測量本研究主要變量均采取Likert五點量表形式(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考察。創業意愿從意向表達、受限制時的職業偏好兩個維度考察;創業教育課程從對模擬試驗型、社會實踐型、參觀觀察型、調查訪問型、創業計劃競賽型、創業基礎課型和創業專業課型等七維度考察大學生選修上述課程的數量、對課程形成、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式等的認知和滿意。3.方法本文以SPSS19.0為統計分析工具,結合方差分析、信效度分析、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問卷調研獲取的一手數據,探索并驗證前文模型中變量間相互關系。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信效度檢驗問卷主體由大學生基本情況、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意愿三部分組成。本研究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系數)、分半信度(GuttmanSplit-Half系數)作為信度指標。信度系數越大,表明測量的可信程度越大。整張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97,分半信度系數為0.753,均大于0.7,具有較高的信度,通過信度檢驗。其次,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心理學家Turker指出,一個良好的問卷結構要求指標與測驗總體的相關系數在0.3~0.8之間,各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1~0.6之間。根據檢驗結果,各指標相關系數大部分數據呈中度相關,整張問卷各指標與總體之間相關系數在0.326~0.681之間,具有良好的效度。2.方差分析本研究分別對性別、年齡、專業、父母是否創業這4個控制變量與因變量創業意愿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齊性檢驗。一般認為,方差齊性檢驗顯著值大于0.05視為不存在顯著差異,符合方差分析前提條件,而方差分析顯著水平若低于0.05這一顯著水平,則說明控制變量將對因變量產生顯著性影響。表2顯示,年齡、性別、父母是否創業顯著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被調研對象均為在校大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21~25歲,以往的研究證明了這個年齡段處于創業的活躍期;男生的創業意愿強于女性,這可能與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認知有一定的關系,男生更傾向于從事開拓性、風險性較高的行業,而女生求穩意向更為強烈些;父母曾經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學生創業意愿普遍較高,以往的研究也證明來自創業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選擇創業,這也印證了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有著很深刻的影響,如何從家庭教育方面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創業浪潮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而專業產生的創業意愿差異不大,這可能是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修讀過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生,該群體通過相關創業教育課程學習強化了對創業、經濟管理方面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有專業的影響。3.多元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旨在找出創業意愿的最關鍵影響因素。數據結果如表3所示,在創業教育課程七個維度中,社會實踐型和創業計劃競賽型與創業意愿在0.00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相關,假設1b、2c通過檢驗;模擬實驗型、參觀觀察型、調查訪問型、創業專業課與創業意愿在0.0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相關,假設1a、2a、2b、3b得到證實;而創業基礎課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3a被拒絕。整個模型的樣本決定系數,即R2值為0.428,表示模型對創業意愿的解釋率在42.8%左右。但是,還有將近58.2%的部分無法用這些變量解釋,也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創業意愿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除了本項研究提煉的解釋變量外,必然還包含其他許多有待發現的解釋因素。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社會實踐型和創業計劃競賽型課程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最為顯著。創業過程可以分為準備成為創業者、選擇創業機會、分析創業機會、組建創業團隊、制訂創業計劃、擬訂創業行動、創業中的運營和成長、取得創業的成功8個階段,然而身處象牙塔內的學生對于創業該從何入手、什么階段該做什么事情都是缺乏感知的。修讀社會實踐型課程使得大學生有機會深入創業企業,參與創業的某個階段的某些活動,進而直觀了解創業過程,甚至可以帶著自己的商業計劃到企業去檢驗可操作性,進而強化理論知識和積累實踐經驗。創業計劃競賽使得創業教育變得富有激情,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虛擬過程中獲得的創業體驗,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提高創業能力。模擬實驗型、參觀觀察型、調查訪問型對創業意愿的影響較前兩者弱,這表明“模仿型”、“走馬觀花型”的創業教育的效果明顯弱于“親歷型”,這也給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提供了啟示。學科課程是課程設置中的基礎構成部分,到底應該開設什么學科課程才能有效地提升創業意愿?本研究發現,創業專業課對創業意愿有影響,而創業基礎課對創業意愿影響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管理學》等創業基礎課多是介紹已經成立的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而創業是“白手起家”、“無中生有”,創業者迫切需要了解實現從“0”到“1”這個過程的相關知識,創業專業課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因此,創業專業課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強于創業基礎課。

三、研究結論與教育啟示

1.的影響。采用廣義課程設置理念,創新性地將創業教育課程分為三類型七維度:創業實踐課程:模擬試驗型、社會實踐型;活動課程:參觀觀察型、調查訪問型、創業計劃競賽型;學科課程:創業基礎課型和創業專業課型,這一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實證中得到較好的驗證。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影響,但是不同維度創業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作用強弱、性質均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社會實踐型和創業計劃競賽型課程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最為顯著;模擬實驗型、參觀觀察型、調查訪問型、創業專業課的影響次之;創業基礎課對創業意愿的影響不顯著。2.教育啟示《創業教育中國報告(2011)》顯示,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仍屬“業余教育”,師資匱乏、創業課程不完整。本文從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入手,探討了創業教育課程不同維度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結論,對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啟示性:(1)創新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育課程設置要培養學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尤其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能力。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條軸線來創新課程設置。首先,在內容方面,采用“知識包”與“工具包”的設計思路來展開,所謂的“知識包”是指企業管理相關的知識集合、創業相關的知識集合;所謂的“工具包”是指企業管理相關的方法、管理工具的集合、創業相關的方法和工具的集合。我們擬提煉創業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設置企業管理知識包、企業管理工具包、創業知識包、創業工具包,所設置的課程要能包容上述兩大知識包和兩大工具包。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建立起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又能具備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課程的形式設置:一是采用模塊式,可包括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如《創業學》《新企業創立》《創造學》《創業心理學》《風險投資》等可根據是實際需要納入相應的課程模塊中。二是采用滲透式,將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因素滲透到企業管理專業教學內容中,四大知識包、工具包相互交融,聯動教學,形成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實踐課程相結合,必修課、選修課相統一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能系統學習創業理論、技能和方法,能夠把專業知識和創業知識有機結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基于社會實踐型、創業計劃競賽型課程對創業意愿的影響最大,要以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政府、高校、企業三者聯動,協同作用,共同構建并運行大學生“親歷”創業實踐和“虛擬”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平臺,讓學生真切感知創業、喜歡創業、投身創業。(2)依托開放教育,擴大創業教育受益面供大于求依然是未來中國就業格局的主要特征,“十二五”時期我國的勞動人口處于高峰期,人口將達到13.7億,經濟活動人口達到8.3億,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年均2500萬人,比“十一五”期間多100萬人。面對著龐大的待就業人口,如何培養自主創業的創業者,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創業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大批社會急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業教育最終應當是面向全社會的系統性的育人工程。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主要在高校內展開,面向的僅僅是在校大學生群體,輻射度和受益面較窄。事實上,社會上存在著大量“難就業”、“想創業卻無從入手”的人,他們往往沒有機會接受創業教育。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的開放式教育恰恰能擔負起將創業教育輻射社會普通大眾的使命,這類大學可結合自身的特色,依托開放教育平臺,構建面向社會普通階層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使社會公眾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創業管理相關知識,形成創業意愿、提升創業能力,從而讓更多的人有意愿、有能力投身創業浪潮,進而推動創業型經濟的發展。

作者:張玲單位:福建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