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創業教育路徑研究

時間:2022-04-10 10:13:54

導語:研究生創業教育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創業教育路徑研究

一、研究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創業教育對于研究生培養的功能定位及意義主要體現在塑造創新創業精神、幫助研究生超越功利培育情懷、塑造研究生良好的價值觀等三方面。1.創業教育有利于塑造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精神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資源、整合資源,提升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不論是對于在校期間或者畢業時選擇創業的研究生,還是在校期間或者畢業后從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仍然需要創新創業精神,去履行工作職責,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理想[2]。有在校期間直接參加創業活動的研究生坦言,通過自身參與創業項目,能夠對完成一件事(如創業)的每一個流程和細節的全面深刻的思考,對于創業機會的發現也更敏感。當未來的生活中出現新的創業機會時,在校期間的創業教育經歷也有利于創業者把握創業機會,進行再一次的創業。創業教育對于研究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力拓展過程中的思維創新,開放透明的網絡思維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創業教育有利于幫助研究生超越功利培育情懷筆者認為,創業教育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創業教育毋庸回避功利,要直面功利。創業的最低層次是功利,也就是要學會權衡利弊。任何一個準備創業的人都需要計算創業的成本和收益,沒有對成本收益的計算,創業者就會不知道如何作出代價最小的選擇。但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教會研究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生存,如何權衡利弊,如何以收益成本計算盈利;創業教育的宗旨絕不是功利主義,創業教育的核心是一種價值觀教育,創業教育要超越功利,培育情懷,也就是不能僅考慮創業者個人的利益,而要著眼于國家民族的未來,創辦企業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境界和實業報國的氣魄。3.創業教育有助于塑造研究生良好的價值觀百森商學院的一位教授認為,適應“創業革命”時代的大學創業教育,不應該以追求眼前的功利為目的,而應當著眼于為美國的大學生“設定創業遺傳代碼”,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創業一代”作為其價值取向[3]。研究生通過創業實踐,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個人價值最大化無可厚非,但這些情懷和愿望的實現,不能以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為代價。培養出損人利己的創業者、損人不利己的創業者都絕非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在這個意義上,創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只講功利,或許會沒有出息,不成氣候,但如果培養出有家國情懷卻不尊重他人權益的創業者,以不正當手段危害其他企業的創辦和企業生存,就可能擾亂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只有把創業教育的最終落腳點轉移到價值觀教育上來,只有讓創業教育培養的創業者牢牢樹立和堅守這樣的價值觀,即不管自己的信念有多么的正確甚至神圣,都不能強加于人,這才是創業教育的價值所在,這才是創業教育的應有之義。所以創業教育不僅要提升創業技能,培養人的情懷,更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二、研究生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全國在校研究生接近200萬人。部分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本科生人數,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對象。調研發現,研究生創業教育的課題得到了高度重視,張克兢等作者以學術創業為研究視角,分析工科研究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并據此探討了工科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進[4]。劉紅斌從我國研究生創業教育起步晚、國家對研究生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高校對研究生創業教育認識不到位、研究生創業熱情缺乏等幾方面總結了研究生創業教育不足的原因,從政府、高校、研究生等三個層面提出促進研究生創業的建議[5]。趙大偉介紹了國內外研究生創業教育情況,對國內研究生創業教育的特點、存在問題及研究生創業教育的開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6]。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也被應用于研究生創業工作的實際中。然而,現有的研究成果與高校研究生創業工作的實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1.研究生的創業教育工作不鮮明、不突出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如下特點:①知識儲備相對豐富。研究生經過本科四年的學習,知識面更廣、專業知識更深,平均知識儲備相對于本科生更多一些,有利于更好地創業。②時間相對自由。研究生的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年,大部分研究生從第二年開始每周的課時大幅下降,研二甚至不再需要上課,只需要進行科學研究,完成論文,時間上相對自由。③心智更為成熟。相比本科生,研究生不但經歷了本科四年的學業生活,更是有著四年的人生經歷,對人生事業有了較為明晰的判斷,面對各種挫折,研究生抗壓能力更強一些,有利于積極面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困難。④研究生的創業科技含量更高。研究生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基于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前景進行探索和思考,把部分科學研究轉化為創業項目,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如,2014年某企業創始人,在學校實驗室跟隨導師承接了一個企業的橫向課題。當初他們只是制作了一個獲得發包方認可的項目雛形,后來團隊發現項目有需求,市場反響比較強烈,次年基于相對成熟的課題成果創立公司。因此,在研究生創業教育中必須充分考慮研究生的特點,才能使創業工作更有針對性。現實中研究生的創業設計往往存在與本科生創業計劃趨同、針對性不強的問題。2.研究生創業工作的導向不明晰與本科生相比,對研究生創業的支持和扶持較為薄弱。①扶持研究生創業項目的導向性較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委就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創新創業激勵機制,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但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聚焦于資助研究生創業的文件卻不多見。②項目覆蓋面上,對本科生的創業支持力度優于研究生。以某大學為例,資助本科生創業的資源有國家、上海市、學校三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平均每年擁有項目百余項。資助研究生創業的資源僅有市級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專項,平均每年只有十余項。③資金分配上,雖然單個研究生的創業項目資助額度高于本科生創業項目,但資金總體分配額度上,對本科生的創業支持力度大于研究生。如某高校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每年直接從國家、上海市、學校獲得的資金累計達75萬元(平均每個本科生創業項目1萬元)。而市級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專項,項目孵化類學員(團隊)可獲得最高3萬元項目資助,累計每年資助金額30萬元左右,不到本科生的一半。雖然高校內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配套的辦學資金加以傾斜,動態調整到對研究生更為有利的狀態,但專款專用的導向性更為明確。鑒于以上問題,雖然不排除研究生創業項目會以團隊中非核心成員的本科生身份去申請大學生創業項目,但無論是金額還是覆蓋面上,對研究生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都比對本科生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弱。3.研究生創業教育的定位布局有待加強由于我國創業的社會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對研究生固有的學術研究定位也使部分社會人士無法理解,故研究生創業沒有贏得社會、家庭的完全認可和支持。導師是影響研究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培養計劃中,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導師對于創業的態度直接影響研究生的創業積極性。一般而言,導師希望研究生潛心科研,產出更多的學術成果。如果研究生去創業,可能導致導師的課題沒有足夠的人力去完成,因此,部分導師不太希望自己的學生直接去創業;甚至有導師認為學生只有在找不到工作時才去創業,認為創業僅僅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條權宜之計,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有的導師在理念上不認可創業教育。4.高校對研究生創業的指導服務能力還有待提升研究生畢竟是學生,缺少人脈,單純依靠同學、師生關系,難以支撐創業。在創業初期,如果沒有強大的家庭支撐,是很艱難的。研究生還缺少政策指導。各部委、地方政府出臺了很多支持學生創業的政策,由于信息不對稱,研究生不了解或者吃不透政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申報某些優惠政策時,往往卡在了最后一關。例如,某研究生帶著自己的創業團隊花了整整兩周時間準備資料,申請科技創業政策支持,結果由于企業繳納稅額達不到政策要求而申請不到創業資金,研究生轉而求助中介服務機構,從中獲得政策的操作指導。但某些中介服務機構打著幫助創業企業申請政策優惠、提供咨詢服務的幌子,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盤剝壓榨創業企業。現在社會上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政策的公開與易獲取和執行中的透明化。應減少政策落地的環節,高校研究生創業工作者也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使研究生在創業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三、完善研究生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

圍繞研究生創業特點及困境,需要明晰創業教育在研究生培養平臺中的功能定位,理順研究生創業教育與其他研究生培養平臺的關系,激發參與創業教育的研究生的內在動力。1.進一步明確創業教育在研究生培養平臺中的功能定位要徹底走出研究生創業不入主流的誤區,必須提升整個社會對創業的認知,不僅要著眼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梳理,甚至眼光還要由教育領域延伸至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因為對研究生創業認知的改變,既在教育體制中又不完全在教育體制中。沒有經濟、社會、政治維度的保障和配合,創新創業的教育體制機制就得不到徹底的貫徹和實施。在高校中貫徹不徹底,就導致了研究生創業不入主流的認知偏差。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創業工作,搭建創業平臺,推行創新創業的教育體制機制,不應孤立地學習西方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方法,而應該系統地學習;不能只學操作層面的流程和構架,卻不學習流程和構架背后蘊含的基本原則;不應單純學習推進創業工作的方法,卻不學習方法背后的動機和出發點。所以,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在打造創業課程的體系、創業比賽、創業導師等完整創業生態鏈方面,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嘗試,端正學習態度,而不僅僅是模仿國外的做法。2.理順研究生創業教育與其他研究生培養平臺的關系創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專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業教育是通過創業訓練項目、創業訓練營、創業大賽、項目路演等載體,聯結創業的需求方和供給方;堅持市場導向,幫助研究生創業者樹立自我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市場運作體系;堅持平臺導向,搭建一個集導師、資金、場地、課程等資源為一體的平臺,向每位有志于創業的研究生提供均等的機會。創業教育還應側重于關注投融資、產學研和政策資源的導入,國際網絡與國際資源的對接,其組織機構不論是以無形學院的形式進行運作,還是以有形學院的形式進行運作,都必須含有能夠提供國內外資源的部門和人員。無形學院的組織架構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平臺優勢,有形學院的組織架構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講,創業教育是提供一個校內校外互通、國內國外互通的平臺。3.激發參與創業教育的研究生的內在動力創業教育的關鍵是要激發研究生個體的創業意愿,提升研究生個體的創業能力。研究生個體要有參加創業活動的意愿,通過課程、競賽、訓練營等活動,研究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創業的過程。課程、競賽、訓練營等活動,是載體和途徑,不是目標。創業教育不是為了教育而教育。對研究生開展創業教育,要從倡導創業理念開始,并且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相匹配,把社會中隱約的要求以成體系的概念表達出來,進而把社會對人才需求中的模糊性和混沌性內容轉化成具象性和前瞻性的內容傳遞給學生。要讓研究生感知到在創業過程中,一是會認識很多創業的朋友。二是切身體會到創業的過程,明確自身是否適合創業,并有利于未來的人生規劃和選擇。三是有利于個人成長。創業需要主動尋找資源、獲得資源,不斷和許許多多的人打交道,不斷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生自身也會迅速成長起來。讓研究生切身體會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讓研究生個體行為能夠順應這些變化,個體行為能夠匹配這些變化。研究生個體的努力非常重要,創業教育要求研究生把個體的努力與市場規律和市場運行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去,讓市場運行檢驗創意想法,甄別出創業項目的優劣。所以,在創業教育中研究生個體的努力非常重要,學生順應著市場的需求和創業企業的能力,把兩者有效匹配和銜接在一起,在市場的選擇中謀求生存。創業教育要激發研究生個體的創新創業思維,把每一個研究生個體的創造力發揮出來。

四、上海交通大學加強研究生創業教育的舉措及成效

上海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創新創業基因的學校。自1999年開始,學校就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探索構建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被列為教育部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院校。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上海首批創業教育試點高校。2016年入選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構建教師、創業導師、創投導師三支師資隊伍,突出創業教學的實戰性開設創業課程。除了日常的專業課老師,學校還專門聘請校外的創業校友、創業名家擔任創業導師,以親身的實踐經驗講述現實的創業歷程,深度剖析行業發展脈絡,加深研究生對創業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學校還對創業領域的導師,做了創業導師與創投導師的細分。其中,創業導師側重于分享創業的經歷,講述創業挫折的克服以及創業過程中研究生創業心理的調試與疏導;創投導師側重于總結凝練行業領域中的創業規律。創投導師本身未必有創業經歷,但是他們往往在創業項目投資過程中深度把脈某行業或某幾個行業,掌握了企業的運作規律,這些都是研究生創業教育中的生動素材,增強了創業教學的實戰性。2014年首屆“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上海交通大學選送6支團隊參賽,獲5金1銀,以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捧得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冠軍杯。6支創業團隊中,核心創始人為研究生的團隊占80%,在教師、創業導師、創投導師三支師資隊伍的指導下,研究生成為科技創業的生力軍。2.建立創業加油站,打造研究生創業的練兵場上海交通大學把校園內一部分鮮有人光顧的書報亭改造成為創業加油站,面向全校學生進行創業項目招標。入選的創業項目團隊以書報亭為場地,把自己的創業想法落地實施,同時學校根據創業項目的質量和評審專家的意見,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用于書報亭內部的裝修改造,符合各創業團隊的創業需求。在創業加油站的管理運營中也采用優勝劣汰的辦法,定期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團隊退出創業加油站,投標答辯中獲得票數次之的團隊,依次遞補進入。自2015年4月創業加油站啟動以來,申請入住的研究生創業團隊絡繹不絕,招標現場答辯火爆。截至2017年9月底,8個創業加油站累計入駐研究生創業者200余名。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王奕夏團隊在創業加油站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身,獲得50萬元天使投資,幾平方米的創業加油站幫助博士生淘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創業加油站的建設,不僅營造了校園的創業氛圍,而且為在校研究生提供了把創意轉化成創業行動的場地,推進了創業教育課堂教學和動手實踐的統一。3.開展創業見習,“零距離”接觸創業企業,夯實并拓展創業課堂的教學內容研究生的創業教育不再拘泥于課堂,而是可以參與到企業核心團隊中,零距離接觸核心團隊運營,與創業大咖們并肩同行在企業發展的十字路口,實實在在煉就一塊未來職業發展的“真金”[7]。參加暑期創業見習的研究生獲得不少于兩周的創業見習崗位鍛煉,見習期間接受經驗豐富的實戰派創業導師專項指導,為自己今后走向成功創業積累良好的基礎;還同時獲得企業實習補貼與學校的創業基金支持[7]。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首次嘗試開展創業見習,餓了么、觸寶科技、百姓網、小紅書、拍拍貸、助理來也、輕輕家教、遠播教育集團、凹凸共享租車等大批優秀創業企業匯聚,提供近400個創業見習崗位[7]。參加創業見習的研究生夯實并拓展了創業課堂的教學內容,深化了對創業的認識。4.聯合地方政府打造“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促進研究生創業項目落地轉化2015年4月,“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成立,與學校閔行校區一街之隔,服務于學校的創業師生及校友,極大地方便了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就近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成為學校閔行主校區服務創業教育的重要支撐平臺,為促進研究生創業項目落地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統計,2016年入住零號灣的學生創業團隊有113支(每年學生創業團隊畢業后可自動轉化成校友團隊),其中以研究生為核心創始人的團隊超過70%,覆蓋在校研究生500人次。5.構建微信公眾號“創業YUAN”,基于新媒體技術助力深化創業教育2016年,學校整合創業教育資源,開發了微信公眾號——“創業YUAN”。“創業YUAN”是一款集孵化政策、融資渠道、創業導師、創投導師四位一體的創業指導平臺。平臺提供的服務主要為導師資訊、創業資金申請、政策扶持,向在校師生和社會人士免費開放。這款軟件可應用于學校的創業教學,使研究生在課堂上就能模擬創業情境,在公眾號上模擬初創企業找人、找錢、找場地等創業情境,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個體創業能力。目前,該公眾號正在上海各高校創業教育中推廣。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創業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如以研究生領銜的創業團隊,多次獲得中英創業計劃大賽、英特爾全球技術創業挑戰賽、美國全球企業家創業項目等國際重大賽事獎項;在騰訊開放平臺的“2014城市&高校創業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學緊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后位列“創業者最多的top10院校”榜單第三位。再如,以餓了么訂餐服務網、觸寶輸入、Teambition、在路上、59store等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創業校友企業正在迅速崛起中,觸寶輸入創始人王佳梁獲評2015年“上海IT青年十大新銳”,餓了么訂餐服務網張旭豪榮獲201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A/OL].(2017-01-17).www.moe.edu.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2]馮霞,侯士兵.厘清對當前高校創業教育認識的三種誤區[J].思想理論教育,2016(8):95-98.

[3]房欲飛.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及實施的意義[J].理工高教研究,2004(4):76-78.

[4]張克兢,宋麗貞.學術創業對我國工科研究生創業教育的影響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3(10):50-54.

[5]劉紅斌,楊志群,陳麗冰.研究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4(5):119-122.

[6]趙大偉.我國研究生創業教育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6):36-39.

[7]上海交大首次推出創業見習[EB/OL].(2016-05-20).www.sh.chinanews.com/kjws/2016-05-20/5176.shtml.

作者:侯士兵 馮霞 玄雪梅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就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