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及啟示
時間:2022-08-09 03:20:16
導語: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將國內外高校創業教育進行比較,探尋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得出相關啟示,特別是將創業教育的活動放入到教育目標的體系中,有效改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成效性效果及實現的路徑與方式,真正實現大學生由被動就業轉變為自主創業,有效地發揮高校的創業教育機制作用。
關鍵詞:創業教育;自主創業;技能
國外創業教育開展于20世紀早期,并較早開設了創業課程,這其中包括上個世紀40年代由著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開始的《新創企業管理》創業研究課程,80年代英國政府發起的《高等教育創業培養》,90年代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創業教育重新定義的《關于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文件》,都在新國際、新形勢的范疇內,對創業教育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我國,以1997年“清華大學創業設計大賽”為起點,拉開了創業教育的序幕,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9所高校為創業教育實施院校。2005年7月在清華大學召開了亞洲創業教育會議,這是在亞洲范圍內參加范圍較廣、以技術創業教育為主題的會議。在這些研究和探索基礎上,比較國內外創業教育經驗,對更好地進行創業教育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國外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
國外的創業教育發展較為深入,將創業教育作為人才教育發展規劃的核心。國外很多高校不僅較早開設創業課程,將創業思想滲透到各科教學思想中去。設立了創業中心為創業提供場地支持。配備合理的師資隊伍,既有學術水平較高的理論科研型教師,還增加了大量企業高級管理人才作為兼職創業指導教師。這些方法,為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下簡略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創業教育。1.美國:“競賽型”創業教育。美國對創業教育非常重視,就是將創業教育植入課堂,斯坦福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開發出了21門創業領域課程。有1600多所大學提供了2200門以上的創業課程,使高等學校成為創業者的熔爐。1983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分校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屆商業計劃大賽(BusinessPlanCompetition),比賽的佼佼者逐漸出現在著名企業家行列里,顯現出了競賽對創業教育的示范作用。此后,美國的一流大學,例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十多所大學,都進行此類競賽。比賽對促進創新,倡導創業,培養企業家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2.英國:“項目型”創業教育。英國政府于1998年,建立了相應的大學生創業項目(TheGraduateEnterpriseProgrammed)。在開展創業教育時,結合大學生項目,整合校內外資源,融入課堂建設。“項目性”創業教育主要以兩種形式開展:一種是按照公司的模式進行模擬實戰。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進行計劃,并建立相對應的創業團隊。以具體的產品研發與服務為研究對象,從而設定符合特定需求的公司,并獲取相應的經驗。同時,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例如創業導師、企業顧問等。另一種是對創業課堂的設計。企業與學生間面對面溝通、交流,時間一般設定在半天或者一天,建立一種以創業者演講為主,企業與學生間的討論等為輔的課堂形式。英國相關創業教育研究表明,參與兩種模式的學生較上一年度人數增加了23%左右,其他高校參與“項目型”創業教育的數量也不斷增加。“項目型”創業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并將企業的理念和辦法融入學生的思想,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運用到實戰中,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創業教育數量和質量的保證,是搞好創新教育的前提。3.法國:“實體型”創業教育。法國教育界認為創業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此,法國成立了相對應的培訓中心“小企業創辦者培訓輔導中心(簡稱:CEPAC)”。該培訓中心就是將大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業理論以及教師輔助等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是以培訓學員如何創辦企業為核心。該培訓中心對培訓學員的起初要求就是計劃書的撰寫,培訓的過程就是對計劃書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不斷完善計劃。CEPAC為完成理論學習的學員給出認可的創業計劃書,并作為該學員今后享受銀行貸款、基金會以及相關部門資金支持的重要憑證。培訓時間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培訓中心會安排特定的指導教師對學員進行修正與指導,主要包括場地的篩選、裝飾的布置、法律合同以及銀行貸款的審定等方面。除此之外,學員在開始經營時遇到的困難等也可以隨時咨詢CEPAC的組織者,有效地建立了一種“家”的理念,保證培訓中心與學員的溝通與交流。中心也能夠得到學員真實可靠的反饋信息,并對自身的培訓工作進行不斷改進。歐美其他國家的大多數院校將創業教育作為一種研究方向或者專門的領域對待,從而形成一種系統的教學活動與體系。創業教育相對于傳統的職業教育具有企業不確定性的發展優勢,針對這一點歐美大多數院校創立的課程中包含了相互交流、新產品研發、思維發散等內容,并對創業精神、意識創建等進行有效培養。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教學課題的局限,保證創業教育的先進性與創新性,提供一種具備實踐性的教學模式。例如,創業計劃的完善、企業的創辦以及計算機模擬等。
二、國內創業教育的發展概況
近些年,我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教育部于2002年4月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九所高校作為試點,大力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十年后,教育部進一步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針對高校提出創業計劃和創業項目,其中共計28所部屬院校和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內高校被列入試點。社會與政府等部門對該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資金支持與鼓勵,旨在不斷促進高校的教學模式轉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從而將這些人才輸送到需要創新創業的地區。教師在高校教學活動中發揮指導作用,通過創新與創業相關的訓練項目、實踐等方式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其創新精神。多所高校也進行了相對應的創新創業教育主題活動,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以比賽形式為主的創業教育模式。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國家一流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為代表,學習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一種以學生創業比賽為主的比賽形式,拓展高校創業活動的內容。例如:高校開展“挑戰杯”、“職業生涯規劃”等的比賽,有效整合課堂內容,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2.課程體系的創新與改。革建立符合新時代大學生教育的創新創業體系,發揮創業教育的理論與教育實踐的作用。既能夠促進大學生的理論素質的提升,又能夠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事物的實踐操作能力。高校開展這種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模式,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另一有效舉措。3.政策扶持。國內高校的創業教育由于資源短缺等局限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速度減緩。因此,政府在資金與政策等方面加大對高校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創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例如廣東省內的高校,畢業生自辦企業,工商行政部門不僅簡化審批手續,還在側面予以支持,幫助其解讀政策。這些支持有效地激發了畢業生創業的熱情,營造了良好的創業氛圍。總的來說,國家、社會與政府對創業教育的支持,是促進國內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效抓手。
三、國內外創業教育的對比分析和啟示
國內外創業教育比較可以看出,國外高校在對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方面尤為重視,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優先進入專業實踐教育,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技能培養,也能夠為學生創業本身提供一定的競爭力。高校與企業聯合進行創業培訓教育,能夠保證創業教育的高效性,突出創業培訓的專業性,學生深入企業,體會真實干事創業的氛圍,使得學生能順利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存在的不同之處在于:國內高校在創業教育方面還處于逐步推進和自我探索階段,面對這種局面,國家、社會等層面應該注重創業氛圍的構建,如何有效地保證高校在這種環境中積極創新,是教育者需要考慮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給出便利的條件宜于高校進行創新。我國的創業大賽是創業教育的起源,高校建立的多種形式的創業機構,也為創業環境的構建提供了平臺。與此同時,創業教育并不是就業教育,也不是傳統就業指導教育模式。因此,創業教育除了培養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家,更要注重培養具備這種素養的人才。換句話說,創業精神的培養才是創業教育的核心理念與最終追求。如何切實改善我們現有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方式,利用好對創業教育政策支持,有力發揮學生創業的能動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背景和興趣愛好,積極探索其創業的優勢方向。學校和企業聯合創辦創業興趣與思維建構的教育模式,培養其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風險規避等意識,是目前創業教育需要直面的主要問題。
四、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1.專業課程與創業教育交叉融合。創業課程的建立是為了在學生本身已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知識拓展。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院校不同設立不同的課程體系,并且讓學生的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緊密融合、相輔相成,在學習專業課時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而是在實踐中體味到創業可能面臨的問題,并培養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業教育有的放矢。2.以創業平臺為依托。根據不同的專業情況構建綜合型的創業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有實踐操作的機會。比如:高校通過建立多種類型的創業比賽來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斷建立與多個企業的合作或者建立創業園區與創業孵化基地,并給出具體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建立對應的創業實踐室,讓學生切實地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建立創業教育的實驗區,為社會提供具備創業能力的人才;高校可以設定創業教育中心、委員會以及顧問團等。3.合理的創業評估機制。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有利于學生對自我特性的正確認識,針對創業者的性格和學歷背景不同,適合團隊的創業者與有創新精神的創業者,其進入的行業和類型必然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合理的創業效果評估機制也是體現創業成效的有力憑證。這種評估機制的建立能夠直接反映學校創業教育效能,也是提高學生創業興趣的重要保障。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根據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創業學習和實踐情況進行有效評價,激發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給出具體的評價指導,使不同創業個體對自身優勢充分認可,產生積極心理暗示效應。創業教育不是創建企業的教育,實現學生創業素質與創業思維的提高才是創業教育的終極目標,進而不斷促進學生的創業實踐與技術能力提升,幫助學生掌握創業本領,使得創業教育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晨,彭梅,周瑋.國外經驗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業教育的借鑒與啟發[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
[2]任霞.淺析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3(12).
[3]徐育軍.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1(8).
[4]孫志明.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導刊,2011(2).
[5]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7).
作者:苑良宇 單位:天津天獅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中美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及啟示
- 下一篇: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