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弱勢群體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21 07:16:10
導語:水庫移民弱勢群體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要求,在透析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水庫移民創業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和培訓環境的生態發展理念,提出了識勢引導多元化創業、實現生態位擴充,順勢引導差異化創業、實現生態位分離,借勢引導協同化創業、實現生態位共生的新時代水庫移民創業理想路徑。
關鍵詞: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精準扶貧
1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提出的重要舉措,水庫移民作為失地農民中的特殊群體,如何精準扶持移民群體脫貧并逐步致富是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當務之急。創業是水庫移民發展經濟、拉動就業、加速社會融入和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學術界較多關注農民創業問題,而對水庫移民創業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已有文獻多停留在“現狀描述—困境剖析—對策建議”的描述性層面,而對深層次的驅動機制、干預變量和實踐邏輯等缺乏深層次闡述。近年來,教育生態學“錯位發展、和諧共處”的發展理念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熱點集中在利用生態位理論分析高校轉型、學科發展、課堂建構和創新創業體系等方向。截至目前,基于教育生態理論研究水庫移民創業行為的文獻尚未見報道。本文在挖掘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理論的基礎上,掃描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要求開展水庫移民弱勢群體創業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及培訓環境的生態位游離現狀,提出精準扶持水庫移民弱勢群體創業致富的小生境模式。
2平衡與失衡: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理論基礎
教育是一個無限放大、廣為聯系的生態系統,創業教育是教育生態系統的重要分支,是一個多維無序、動態平衡的微觀生態系統。同樣,水庫移民創業教育微系統內群落與物種占據各自生態位,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動態交換中相互作用與相互支撐。
2.1宏觀統籌:政策主導水庫移民創業生態位
政府制定宏觀政策,直接影響水庫移民創業行為,是創業生態系統平衡與失衡的外驅因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要求,政府應聚焦農民創業,尤其是異地搬遷而至的水庫移民弱勢群體,統籌制訂水庫移民創業的精準扶持政策,按需培養水庫移民的學歷教育、素質提升和創業能力,特別是水庫移民創業迫切急需的種植技術、養殖技巧、加工技能以及經營管理等技能。同時,政府應深度聚焦水庫移民精準教育需求,統籌“互聯網+”創業培訓,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實現水庫移民“多元化”創業脫貧。
2.2中觀干預:社會支持水庫移民創業生態位
社會形成中觀環境,間接支持水庫移民創業氛圍,是創業系統平衡與失衡的間接因子。當前水庫移民大多高度依賴傳統的涉農開發、手工業、加工業和零售業等開展相關創業,低層次的泛化極易造成創業生態系統失衡。社會支持在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和創業氛圍等傳統因素基礎上,還應注重屬地文化適應,社會融入發展問題。通過獲得屬地民間團體、聯合會、創業公司及學校等各類社會資源的支持,水庫移民創業者不斷學習創業與競爭,并通過創業實踐平臺,拓展了新的社會人脈,實現水庫移民“深層次”創業脫貧。
2.3微觀治理:群體作用水庫移民創業生態位
移民群體構成了微觀環境,深度影響水庫移民創業心理,是創業系統平衡與失衡的內驅因子。水庫移民經歷了搬遷安置帶來的物質和心理損耗,受到陌生環境的發展制約,加之本身條件的先天不足,客觀上很難短期內恢復生計,部分移民不思進取而怨天尤人。水庫移民應緊跟時代要求,轉變既有“等、靠、要”觀念,通過精英示范帶動、權威動員驅動和抱團發展聯動等模式,微觀滲透水庫移民內心深處,逐步形成“一技之長獲可持續盈利”的創業心理,實現水庫移民“自發式”創業脫貧。
3游離與矯正: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理性導向
水庫移民順應當前創新創業大環境,順應鄉村振興戰略,創業是水庫移民“造血式”發展模式,是同步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水庫移民創業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和培訓環境理應找準所屬生態位,合理拓寬態勢,構建起新時代水庫移民創業培訓的合理模式。
3.1培訓內容:“集中導向”與“量身定制”有機對接
現階段,政府組織的水庫移民創業培訓主要集中在特色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聯營和鄉村旅游、電商銷售等涉農類方向,具有典型“集中導向”行政色彩。然而,各移民安置區的優勢和發展定位是明顯有別,千篇一律的創業難以發揮頂層設計預期效益,可持續的水庫移民創業必定是結合安置區資源稟賦與區域屬性。相應地,創業培訓突破靜態剛性的“生態位”邊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特色培訓、精準培訓,培訓成效方能體現得淋漓盡致。浙江省自2016年開始聚焦產業集聚,提出了打造“特色小鎮”模式,吸引同一產業鏈連鎖反應,取得較好效果。各地各部門若在水庫移民創業培訓中適當精準嵌入安置地對應的產業集群知識和技術,實現“量身定制”點菜式培訓與原有“集中導向”內容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其形成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技術溢出效應將很大程度上助推水庫移民創業融入所在地產業集群,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3.2培訓形式:“重點依托”與“多元發展”并行發展
現階段,水庫移民創業培訓由當地民政局、移民辦等政府部門強勢推動,重點依托屬地高職院校或創業培訓公司開展扶持培訓,采取集中授課、經驗交流和現場考察相結合方式開展。根據生態學理論,循環系統內各因子越多元,其動態的物質和能量交換越復雜,系統自我適應、調節與修復的機能就越強。誠然,不同生態位下水庫移民對創業培訓的現實需求不同,在加強現行重點依托單位培訓效能的同時,將長期的移民學歷教育、農業技能培訓和創業經營培訓分別依托不同機構組織實施,同時開展各種短期技術培訓,提倡移民創業培訓形式的多元發展,全方位開展以實用技術為載體的精準培訓,扭轉當前“重形式、重規模”傾向,向“重實用、重實效”提升。
3.3培訓環境:“群體小生境”與“社會大環境”互聯互動
現階段,在“雙創”戰略的強力驅動下,各地均熱衷于打造各式創業園,不遺余力地出臺優惠政策激勵水庫移民創業,大張旗鼓地開展技術培訓引導水庫移民創業。但是,創業培訓普遍存在理論強而實踐弱、群體小環境與社會接軌不夠等特征,容易造成信息孤島,創業載體的整體機能偏低,社會適應性較差,即形成“花盆效應”。生態學理論揭示,世間萬物均只能在“最適生態”環境中才能最好地生存與發展。同樣,水庫移民群體也只有與社會環境充分互聯互動,才能在系統內“互利共生”。因此,水庫移民創業培訓除著眼于內部“群體小生境”創業價值、精準定位所屬特定生態位以外,還應著眼與外部“社會大系統”的資源、能量和信息交流,做到深度互嵌,才能使水庫移民創業具有強大的動力源泉和支持變量。
4遺傳與變異:水庫移民創業教育生態理想路徑
從生態系統進化視閾看,各物種生存與發展所需的生態因子均是以非穩態方式演變,期間不斷經歷作用、遺傳于變異,才能形成新的暫時生態位,做到真正的“有位有為”。
4.1生態位擴充:識勢引導水庫移民多元化創業
在就業資源和創業信息共享前提下,水庫移民創業與原住民之間難免存在激烈競爭,其實質是創業生態位狹窄而造成的。針對生態位重疊問題,精準培育水庫移民的特殊適應因子,多渠道、多層次、多環節開展水庫移民創業教育培訓,優選自然小生位,挖掘潛在生態位,培養水庫移民跨域、跨界的“多元化”創業能力,以不斷調適生態位寬度獲取局部競爭優勢。
4.2生態位分離:順勢引導水庫移民差異化創業
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水庫移民可以采取差異化發展實現創業生態位分離。順應大眾創業的東風,教育引導“被動適應”的水庫移民精細分析創業市場的潛力與風險,避開風口,主動調整經營產品結構、規模與銷路。培訓移民通過打造移民風情、庫區民俗特色品牌等手段激活市場,鼓勵水庫移民“主動謀劃”通過時間錯位、空間錯位等發展異途,以實現創業生態位分離而獲取自我適應轉型發展機遇。
4.3生態位共生:借勢引導水庫移民協同化創業
生態理念下的協同創業是指水庫移民群體與其他群體以及群落生境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產生水庫移民集群自身無法實現的共生過程。這一過程是復雜的、動態的、非線性的耦合過程,需要政府、社會和移民等各生態因子集聚對應資源與創業要素,戮力同心打破制約各因子合力的傳統壁壘,釋放創業所需的制度、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而實現深度協同。借助當前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雙重利好,需對水庫移民創業教育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聚合資源扶志扶智,協同研究、協同研討、協同投入,促進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提高水庫移民的創業效率與運行質量,共同構建水庫移民創業新機制,打造水庫移民創業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李曉明.“斷裂”與“重構”:資本轉換視角下水庫移民的精準脫貧[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9(5):13-19.
[2]曹澤遠,鄭昊堯.溫州市農村水庫移民城鄉統籌致富新路徑探討[J].人民長江,2015,46(10):103-107.
[3]張則月.農村水庫移民創業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11):86-88.
[4]姜雯.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中創業致富道路探索———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思源村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9):34-35.
[5]唐鐘鳴.人力資本提升對水庫移民創業的促動關系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6.
[6]董延芳,張則月.社會網絡嵌入的深化對農民創業的效應分析———基于水庫移民創業案例的考察[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3):24-29.
作者:蔡偉 王立娟 單位:寧波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 下一篇: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