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及優化策略
時間:2022-02-18 04:10:54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及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黎明職業大學為實證,分析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所面臨的困難和不足,探索契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策略。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能否有效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直接影響著高職教育的穩定發展,甚至影響著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1]。高職院校要以創新創業教育這一結構性教育體系激發高校學生創造力,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且尚未形成完善的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如何提升,已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隨著我國高職教育進入發展的新時代,高職院校不斷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主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教育部辦公廳于2018年3月了《關于做好2018年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8〕20號),提出了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給“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重要回信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精神,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從社會需求和學生實際出發,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
1現狀調查
1.1調查方法。本研究以黎明職業大學為實證,設計了關于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的問卷調查。本問卷總共分為五大核心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所在學院、專業、性別、對相關概念的認識等,目的在于了解被調查學生的個人背景情況;第二部分為學生的認知程度調查,包括是否了解“雙創”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應當具備哪些能力、是否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等問題;第三部分主要是對關于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當中的需求調查,包括希望以什么形式開展,希望學到什么,希望學習什么課程等問題;第四部分是關于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調查,包括學校開展了哪些教育形式,開展了哪些課程等問題;第五部分是關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相融合的情況調查,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希望以什么樣的形式進行融合等關聯性的問題。1.2調查對象。本調查主要對象為黎明職業大學全體在校學生,其中有部分教師也參與調研。本調研共發放問卷2000份,每個學院按學生數20%的比例進行發放,回收問卷1780份,其中有效問卷1750份,回收率為90%,問卷有效率為87.5%,符合問卷調查研究數據的要求,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見表1。1.3指標設置。本研究從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為出發點,研究范圍包括創新創業教育中涉及的課程設置、政策安排、評價體系、方法體系、實踐教育等相關內容,從而確立了對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程度、教學方法、課程建設、實踐探索以及相關的評價手段等幾個重要支撐指標的調研。1.4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2018年3—6月,筆者組織黎明職業大學相關教師及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后,課題組利用Spass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論與問題分析
2.1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度較高,重視程度有待提升。黎明職業大學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調查中,有70%的學生認為經常接受來自學校方面的創新創業教育,有23%的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很少接受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有7%的學生認為完全沒接受過創新創業教育。從整體的調查數據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表示肯定和認可,并認真地去學習和研究創新創業知識,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為很少接受學校的相關教育或者幾乎沒有接受過。對學生“您是否關注‘雙創’教育相關課程”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根據表2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生都集中在偶爾關注、比較了解這個程度,對創新創業教育基本不了解的情況相對較少(見表2)。2.2創新創業教育需求度大,課程體系有待完善。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形式需求調查中,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要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程,以通識教育的形式進行廣普式教育,并認為該選項是相對比較重要的(詳見表3)。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在課堂中學習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以及在課程中能夠學習關于創新創業的商業模式及融資渠道,從而增長自己的見識和創業能力。學生將培養創新精神的需求排在其他選項的前面,說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雙創”課程中,希望不僅能夠在課程中學習到創新創業知識和相關的政策法規,而且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在學生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需求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都希望創新創業教育能夠配備專門的導師,并且是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有一部分學生則認為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優秀企業家是主要的選擇,因為優秀的企業家有成功的經驗和廣泛的資源,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教育。2.3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課程較少,培養機制有待完善。在黎明職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調查中,主要是集中在校政企合作“雙創”基地和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兩個選項一直都是黎明職業大學的主要優勢,但是在相關的課程中學生選擇性較少,同時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導師也一直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短板。大部分接受調查的學生都認為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側重點基本都集中在實踐上,無論是孵化園還是校企合作或者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生對學校這幾個方面教育開展工作都給予了很大的肯定,但同時也提出了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課程相對較少的不足之處(見表4)。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完備的“雙創”制度管理體系以及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集中反映了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體系以及良好的師資隊伍(見表5)。根據調查顯示,黎明職業大學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對自己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滿意,非常滿意度達到65%,比較滿意的達到25%,只有10%的學生表示不是很滿意。通過對調查學生的進一步詢問,滿意的學生都認為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尤其是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建設上表示非常滿意,不滿意的學生則認為學校的“雙創”課程教育內容較為單一,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可自主選擇學習的空間不大。
3對策建議
3.1轉變觀念,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建設應當主動適應創新創業發展的需要,立足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師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情況、需求情況進行個性化、主動化的服務,緊跟時展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深入挖掘校內師資隊伍資源,組建一支專職的“雙創”教師隊伍。學校層面應當盡快制訂和完善“雙創”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總體規劃,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激勵機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符合泉州區域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以促進高職院校做好創新創業教師配備的頂層設計和相關的配套措施。由于高職院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相對不足,所以應當充分發揮豐富的校友資源以及相關的社會資源。學校應當有效地與社會相關企業、政府部門進行教育合作,聘請優秀校友企業家、政府官員、技術專家、優秀經理等作為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兼職教師,這些人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又有良好的理論基礎以及社會人脈,可以向學生傳授不同領域、不同角度、不同行業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以及相關的政策。通過校地聯合、校企聯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3.2制度創新,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機制。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尚處于發展階段,管理體制尚不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系是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學校管理體制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校地聯合體制以及校企聯合機制的構建問題。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當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1)學校要制訂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長遠規劃,從宏觀上做好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制度設計,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激勵機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制度。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長遠規劃和制度建設,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2)學校應當與社會建立一體化教育聯動機制,加強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由學校參與、政府推動與市場拉動三者有機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機制,從而形成特色鮮明的校地合作的創新創業聯合培養機制,為區域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的學生。3)學校應當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資金,從而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完善資金保障制度。當前,創新創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推動的就業補助資金以及相關學科的項目資金的支持,學校尚無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和資金管理制度,對于創新創業的支持資金也是捉襟見肘,無法滿足當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所以學校應當加強制度建立,開辟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和制度保障。4)著力健全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行彈性的學分管理體系及彈性的學制,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激勵機制。3.3因材施教,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和理論保障,因此,學校應當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目標,調整課程設置,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選修課,研究制訂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發展實際的課程建設標準和建設體系。課程設置要堅持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綜合,將基礎知識教育與創新創業知識培訓進行融合。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優勢,逐漸形成具有學科特征的教學模式,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發展奠定基礎。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力求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融合[2]。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創新創業基地,設置相關的基地教學課程。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讓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更多選擇和發表意見的權利,暢通學校與學生溝通渠道,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應當注重“雙創”教育的實踐環節,為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實訓搭建更多的平臺和渠道,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提升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水平,讓學生在學校的培養和關懷下成長成才[3]。
4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創新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推動高職院校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舉措,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立足學校實際情況,堅持以學生為本,做好課程設置、隊伍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各方面的工作。高職院校要做好頂層設計,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性內涵,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雍莉莉,宋恒恒.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8-80.
[2]席成孝,劉志侃.地方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障礙及其對策———以陜西理工學院為例[J].安康學院學報,2014(2):117-119.
[3]李洪波,牛昕.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影響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5):40-43.
作者:謝少娜 單位:黎明職業大學
- 上一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探討
- 下一篇:職業院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探討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