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09 09:23:06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創新教育成了新的課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中學階段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包括初中語文在內的各項教學都要實現創新教育,以期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使學生成為滿足國家建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中學語文;傳統教學;創新探索
隨著科技成果的屢創新高,社會進程大跨度前進,對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創新能力要求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怎樣把握時代脈絡實現創新教育呢?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闡述以下幾點心得。
一、賦予初中語文教學以新的歷史使命
教育工作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棟梁的責任,那么面對現實發展的新需要,語文教學目標也要進行及時修正,加入創新元素。在兼顧學生多方面具體情況的前提下,要想將創新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就必須建立新的教學目標。在工作中,語文教師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還要教授學生好的學習方法,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為創新教育服務的?首先,要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在新式教學中考試成績不再是最重要的教學標準,它更注重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性的開發。其次,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重心,課堂上要以學生的主觀意識形態為關注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最后,創新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方式具有多變性,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具有新穎性,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保留學生的個性并加以塑造
在傳統教學中,學校和教師并不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然而學生看似天馬行空的想象,卻是學生思維發散性的最好體現,這是學生創新能力成長的源泉。創新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針對每一個學生獨有的特點進行深入挖掘,使每個學生在未來有適合自身發展的發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對學生進行個性塑造。第一,從學生的愛好入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求知欲、冒險性心理、自我約束力、統籌管理、銳意進取、堅忍不拔等個性特點,為學生成長為創新型人才準備必要條件。第二,針對學生個性開展教學。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引導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使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和能力鍛煉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儲備。因此,教學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變,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三、幫助學生樹立創新精神
以往的教學方式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模式,甚至遏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新形勢下,樹立創新精神成為新的教學任務。第一,要敢于質疑,提出不同觀點。傳統教學里學生處于被動立場,把教師給出的解釋當做金科玉律,將教科書上寫的內容奉為圭臬,很少會提出懷疑。沒有對事物質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發現,不可能提出不同的觀點,更不可能通過實踐產生創新生產力。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教導學生求真務實,敢于質疑,勇于提出獨特見解,把教學知識變成創新的階梯。第二,幫助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但要求學生要勤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要善于提出問題。學習、提問、答疑的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勤學好問的習慣。第三,保護學生別出心裁的創意想法。在往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要做的就是聽話、服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遭到壓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想法和新奇創意能力,使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內容應該具有開放性
正確落實創新教育理念就一定要打破傳統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教師傳統思想觀念要革新。創新教育要求下,新的教育目標的確立,促使教師在對待學生和課堂講課時的觀念發生轉變。其次,開放教學內容。語文教學主要教學工具就是語文教材,知識量有限,為了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應該開放教學內容。例如《散步》,描寫了一個幸福的家庭,那么,如果故事里的父親滿足孩子的意愿走了有意思的小路,故事又會怎樣呢?這樣就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開放延伸。總之,只有引進創新教育理念,中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得更遠,更好地肩負起為國家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責任。在新課改的歷史契機下,中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舊觀念,將創新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健康發展,成為具有創造性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馬軍武 單位: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東江
- 上一篇:“慕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教育探討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