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計策
時間:2022-12-27 03:57:14
導語:職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計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2006年的大學生創業研究課題組對于《關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研究報告》顯示,盡管現今大學生創業意愿積極,但是對于創業的某些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創業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創業能力,可定義為在一定條件下,潛在的創業者將各種資源整合,把自己的創業理念成功轉變為現實的一種能力。創業能力因作為一種全面的綜合能力,又可以大致分為工作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三類能力。
(1)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創業的基礎的保障。創業者的工作能力的具體體現在:信息采集并進行選擇加工運用的能力;對項目制定計劃并開展行動指揮和調節的能力;運用團隊目標建立團隊價值觀,形成團隊的內聚力、提高團結協作來建立優勢互補的人力資源整合能力;結合專業優勢并選擇志同道合的創業理念的創業者、進行優化組合的創造力。當然,最終需要的還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包括發現、把握、利用、創造機會的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能夠成功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分析與決策能力,通過消費者需求整合分析、調查市場并對市場定位分析、自我實力分析等過程的能力,依據“最適合自己的市場機會是最好的市場機會”的原則,做出正確決策。
(2)專業技術能力。專業技術能力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或是用人單位群體所要求的人才的技術能力,也可稱之為專業能力,這與在校學習的專業有相關的聯系。大學生畢業后在選擇自主創業時,首先要考慮是所選擇的項目是否與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有一定的聯系,以便于做出正確的選擇。建議可以考慮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選擇創業項目,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3)社會交際能力。社會交際能力指的是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行為能力,也可以提升為一種與情商、情感的交流活動,作為創業成功的主要助力。創業者所需要具備的社會交際能力為思維、語言表達的人際交往能力,公關、談判的社會活動能力,企業形象策劃、專業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自我約束、團隊合作、適應變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化的構建
按照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時間只有三年的安排,且有的高職院校實行了“2+1”模式,大多數高職學生在校時間只有二年,并且第三年要實習階段并完成課程設計,所以三年的大學生活時間是非常短暫。創業教育課程的是需要合理安排,為的是能讓學生能及早進入專業學習中,提高就業率。創業課程納入高職院校教務系統公選課的范疇。按照規劃,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可主要以理論為主,采用公選課模式,重點在于教師授課講解,并在不同時間段開設一些課程,可由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也不會與平時的專業課程時間沖突;第二學期學生可將進行組隊,由一名或者是幾名指導老師帶領,研究課題或者項目計劃,可開展社會調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報告或是論文作為成果展示;第三學期學校將開展一些競賽及模擬實戰企業運營活動大賽,例如“挑戰杯”或者是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其目的是對學生一個階段的成果進行考核,優秀的項目可獲得證書認證,計入學生的素質拓展學分;第四學期,作為后續發展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即將面臨實習階段,而對于之前的項目課題,在討論研究后,切實可行的可以選擇啟動“孵化”。所有創業教育課程講在創業學院的環境下進行。創業教育其核心在培養人,是否能順利進行收到多方因素影響。比如管理機構的組建,師資力量的配設,團隊的合作精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外界環境因素等。因此,只有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企業各方團結合作,才能保證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良好運作,最終實現培養新型創業人才的目標。
作者:張偉劉曜沂單位: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試議高職學生創新的路徑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問題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