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分析
時間:2022-08-26 03:20:46
導語: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意義
1.1理論意義
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傾向進行研究,識別影響大學生創業傾向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可以為學校的創業指導中心等相關部門拓寬創業教育的研究視野,明晰思路,為制定改進和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決策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對于政府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配套環境和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2現實意義
近幾年受經濟結構調整、大學擴招、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匹配度不高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大學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這些原因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與日俱增.國家也結合實際積極提倡和引導大學生通過創業來解決自身的就業,同時也能吸納更多的人來就業.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通過研究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傾向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
2研究過程
2.1大學生創業傾向指標體系的構建
筆者在參考借鑒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提出包括個人背景、個體特質、學校環境、創業態度5個影響因子的創業傾向影響因素.
2.2本次樣本回收情況的分析
2.2.1性別情況
根據調查顯示,男生165人,占被調查人數的59.8%;女生11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40.2%.男生所占比例相對較大.
2.2.2年級分布
在本次調查的276個有效樣本中,大一學生65人,占總數的23.6%,大二學生120人,占43.5%,大三學生46人,占16.7%,大四學生45人,占16.3%.可見,本次調查一、三、四年級的學生比較平均,大二學生占據比重較大.
2.2.3專業分布
根據調查顯示,來自理工科學生又117人,占總數的42.4%;經管類學生76人,占總數的27.5%;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生有59人,占總數的21.4%;農林類9人,占總數的3.3%;其它專業的有15人,占總數的5.4%.由此可見,在此次調查中,理工科學生占較大比例,這主要與該校的專業設置有關,該校主要以理工科專業為主.
2.2.4生源地情況
根據調查表明,來自于蘇南地區的學生為11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40.2%;來自于蘇中地區的學生為59人,占被調查人數的21.4%;來自于蘇北地區的學生為106,占被調查人數的38.4%.其中,蘇南、蘇中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學生累積人數為61.6%,;而蘇北地區經濟比較落后,學生比例也相對較少,只有38.4%.這表明,該校生源主要來自于經濟較發達地區.
2.2.5家庭年收入
調查顯示,來自較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在2萬元及以下)家庭的學生占12.7%;來自于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2至5萬)占51.8%,來自于較高收入家庭的學生占(家庭年收入在5至8萬)占29.3%,來自于富裕家庭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8萬以上)占6.2%.以上數據表明,在此次調查樣本中來自于中等以上家庭的學生占據絕大部分,這說明,該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比較寬裕.
2.2.6父母是否有過創業經歷
調查數據顯示,父母有過創業經歷的有115人,占調查人數的41.7%;沒有創業經歷的為161人,占調查人數的58.3%.
2.2.7是否接受過創業教育或培訓
根據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完全沒有接受過創業培訓的占26.4%,非常少的占21.7%,一般的占15.2%,比較多的占27.9%,接受過非常多創業教育的僅占8.7%.由此可見,在被調查的樣本中接受過較多創業教育培訓的僅占36.8%,絕多數學生只接受過很少的培訓,甚至沒有接受過.
2.2.8是否有豐富的管理知識
根據調查顯示,完全沒有管理知識的占21.7%,有非常少管理知識的占24.3%,一般的占29.7%,掌握比較多管理知識的占18.5%,掌握非常多管理知識的僅占5.8%.由此可見,在被調查的樣本中掌握較多管理知識的占24.3%,說明該校學生在與創業相關的管理知識方面比較缺乏.
2.3創業態度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通過對個體特質、學校因素與學生創業態度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計算相關系數,從而發掘變量之間的影響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2.3.1個體特質影響學生創業態度
將個體特質與學生創業態度作相關分析,個體特質與學生創業態度間的相關系數為0.622,且顯著性概率小于0.01,說明個體特質與學生創業態度顯著正相關,說明該因素的有效改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創業態度.在本文中,筆者參考各種文獻將個體特質歸納為:風險承受性、內源控制、創新性三個維度.并且在上表中的數據也證明了學生個體的企業家特質對其創業態度的培養和鼓勵有著正向促進作用.我們知道,創業與其他職業相比是一項風險性較大的職業,在現實的生活中,那些勇于承擔風險,認為事情的成敗取決于自身內部因素、敢于創新的人常常會主動選擇進行創業,而且這樣的人往往更能取得創業的成功,如馬云、劉強東等,他們所表現出的企業家特質要優于普通人.所以本文認為研究企業家特質對創業態度的影響不僅有理論依據,還有現實的依據.
2.3.2學校因素影響學生創業態度
學校因素與學生創業態度間的相關系數為0.223,且顯著性概率小于0.01,說明學校因素與學生創業態度學生的創業態度呈顯著正相關,該因素的有效改善能顯著改變大學生的創業態度.我們知道學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直接影響源于學校為推動大學生創業所制定的各項政策以及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間接影響源于學校針對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改革,這將對推動大學生創業產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從高校制定創業扶持政策、開展創業實踐活動、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及營造創業文化氛圍等維度來驗證學校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態度的影響,上述的相關數據也驗證了學校因素對創業態度的正向影響作用.當前,高校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通過舉辦挑戰杯等各類創業創新賽事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活動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大學生創業.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高校的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缺乏創業實踐機會、缺乏資金支持、創業文化氛圍不足等.因此,各高校還需多途徑的為大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校創業氛圍,以鼓勵更多的學生創業.
2.4創業態度影響創業傾向分析
將創業態度與創業傾向作相關分析,數據可知,創業態度與大學生創業傾向間的相關系數為0.588,且顯著性概率小于0.01,表明創業態度與大學生創業傾向呈顯著正相關,因此,創業態度的有效改善能顯著增強他們的創業行為傾向.很多研究人士提出態度與行為的可能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創業傾向是個體早創業實踐活動對其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是創業的內生動力.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對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工作自由度、是否受尊重以及有無安全感等高層次的需求看得越來越重,創業態度越來越堅定,其創業傾向也就越來越強.
3對策思考
結合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要想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就應該著力解決影響學生創業傾向的個體因素問題以及學校因素問題.因此,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以下措施,以提高該校大學生的創業態度和創業傾向水平.具體措施如下:
3.1創新教育理念,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往往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對他們進行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動手能力差,缺乏敢闖敢試的進取精神.因此,高校需要及時轉變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把創業教育的理念融入貫穿到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中.所謂的創業教育指的是培養創業意識和提升創業能力的教育,是注重能力培養而非學歷獲取的教育,是對高校以往教育模式的創新和深化.它以學生的創造性才能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其顯著特征就是創新性和創造性.它要求高校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堅定頑強的意志品質、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等,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從被動就業型人才向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轉變.
3.2改革教學內容,構建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要實現如下幾個目標:培育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完善創業知識結構、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因此,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要更加科學合理,要能符合時展和市場需求,將普及性教育與針對性培養結合起來,既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創業教育公共基礎課,又針對有創業實踐意愿的學生開設創業教育核心課程.比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還應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推行案例教學、模擬情景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走出校門到企業里進行實地調研和開展崗位就業創業見習體驗,增強對問題的感性認識,引發對問題的深入理性思考,強化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創業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3.3打造一支優秀的創業導師隊伍,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活動進行指導
創業活動因為涉及管理、心理、法律、工商稅務等多個領域,因此,這對開展創業活動指導的導師要求很高,要求導師的知識面廣、知識復合型強,不僅能系統傳授創業理論知識,還能傳授創業實踐經驗.但現實情況是高校的教師大多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較為缺乏;校外的企業家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理論知識有所欠缺.如何打造一支優秀的創業導師隊伍,實現博采眾長,優勢互補,這就要求學校要做好內培外引工作,內培指的是培養校內的雙師型師資,鼓勵引導經管類專業教師深入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同時還帶著學生的實踐問題去企業里去尋求答案;外引指的是聘任校外的企業家、創業人士作為兼職教師或者創業顧問,到校舉辦講座、進行授課,對學生創業進行面對面的指導.
3.4建立創業實踐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
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很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建立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之上.因此,高校的創業教育需要把課程教學與創業實踐結合起來,通過搭建實踐平臺,豐富創業活動,營造濃郁的創業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創業體驗與感悟,培養創業創新意識、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學校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搭建創業平臺:一是設立大學生創業俱樂部,有把創業興趣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定期舉辦創業者沙龍、創業團隊成員招募會等活動,激發創業火花,組建優勢互補的團隊.二是開展以“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為龍頭的系列創業賽事,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創業競賽可以使學生在競賽中得到鍛煉和成長,促進其今后自行創業.但是,目前創業計劃競賽的參與面較窄,參與率不高,需要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文化氛圍.三是創辦科技創業園和創業基地,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讓創業園成為師生創業的“孵化器”,指導學生自主創辦、經營企業或科技公司等,為學生提供其自主創業的專門活動場所;四是設立大學生科創基金.對學生申報的創業項目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對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產品和項目,給予創業基金的扶持,鼓勵學生研發自己的產品、創辦公司.;五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參與寒暑假社會實踐、企業見習實習等活動,增強對創業實踐的體驗和感悟,鍛煉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為創業提前作好準備.
作者:鄧平安 單位:宿遷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法律保障研究
- 下一篇:財政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