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法律問題初探
時間:2022-07-14 09:16:08
導語:大學生創業法律問題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深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逐步實施,“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等落實,有夢想、有熱情、有知識的大學生成為創業之路的先鋒軍。但是,與千帆競發、投入創業熱潮趨勢截然相反的卻是他們自主創業成功率普遍偏低的事實。在大學生創業路上遭遇的多種多樣的風險中,法律風險尤其應當被提到前列,謹慎防范。
一、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不可忽視
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社會經驗不足、法律知識匱乏,在創業途中,容易陷入與創業有關的法律糾紛中,使創業遭受打擊,自己也要承擔嚴重的損失。那么在大學生創業的道路上,具備與之有關聯的專業法律知識,擁有規避法律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在創業中加強對于法律風險的防范意識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創業道路上的風險分析
1.組織形式法律風險分析
創業組織有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設立的組織形式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就有相應的變化。個人獨資企業,即個人出資經營、歸個人所有和控制,由個人承擔經營風險、個人有全部經營收益的企業。以這種方式經營的獨資企業有無限的經濟責任,破產時借方可以扣留業主的個人財產。合伙企業是指由各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并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伙企業又包括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公司是指一般依法設立的,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具有獨立的資產,對投資創業者的其他個人財產不相干涉,風險較小。
2.組織經營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分析
合同是交易的法律形式,創業過程中極有可能需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法律賦予合同當事人強制力,合同生效則代表著合同當事人雙方都享有合同中所約定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中約定的應當履行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合同。要避免最后因履行不能而帶來慘重的損失。值得警惕的是,在訂立合同時應盡量避免口頭合同,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存在糾紛,都會由于證據不足而讓自己置于被動的不利地位,因此給大學生創業者的建議是訂立書面合同,規避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3.組織成果法律問題分析
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高校學生單憑個人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以完全滿足市場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因此科技創新多以團隊形式展開,一旦意見分歧,或者出現專利、知識產權歸屬問題,便難以將創新成果投入自主創業。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避免不法侵害、保護產權人的權益,知識產權制度油然而生并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或知識產權歸屬不明、技術成果入股估值不明確等問題越來越多地干擾著大學生創業進程。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應當重視知識產權,在創業中搶占先機。
三、大學生創業防范法律風險的主要對策
1.大學生創業者應當樹立法律意識
大學生在創業的準備階段就應當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和現行的國家政策,樹立法律意識,以法律作為出發點,去看待日常遇到的問題,培養法律思維,在創業過程中,要知道有何法可依,并做到有法必依。
2.學校要完善創業法律課程體系
就當下面臨的就業局勢,高校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地適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新形勢,為其以后的創業之路打下基礎。教授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讓大學生意識到哪些是創業過程中的必備素質,為以后的創業做好準備工作。并針對于這些必備素質進行專業訓練,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教育,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養成從法出發的思維習慣。完善與創業相關聯的法律課程體系,為學生離開學校開始社會創業做鋪墊,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水平。
3.政府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與防范法律風險無關,轉向建設創業維權或法律咨詢機構)政府也應該做出一定舉措,完善政策,保護相對弱勢的畢業生創業者,推進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創業來促進就業。政府應健全工作體制機制,降低創業門檻,盡力減少大學生創業成本,降低大學生創業風險,解除大學生創業的后顧之憂。倡導和幫助大學生創業是改善目前日益嚴峻的畢業即失業局面的有效途徑,然而創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問題,要勇于迎接風險的挑戰,從自身實際出發,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法律知識,從而更好地規避風險,化險為夷。
作者:宋歌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靚怡.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分析及防范[J].改革與開放,2015(5):60-62.
[2]劉建佳,肖超.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分析及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5(18):98-100.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心理探析及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