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知識結構

時間:2022-10-09 05:06:32

導語:探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知識結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大學生創業教育知識結構

【摘要】本文基于2018年對“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需求調查”“知識異質性、團隊溝通對創業績效的影響研究調查”,來自經管學院89份問卷,非經管學院264份問卷為樣本,18份創業成功人士的訪談結果。研究了在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需求和創業團隊的組團成員的知識結構特征,同時也跟目前各大學的創業課程教授方法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專業以外的知識卻可以讓團隊一致的思維和處事風格,所以隱形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但是隱形知識的授課情況卻不容樂觀。

【關鍵詞】創業教育;授課方式;知識異質性;團隊組建;隱形知識

大學生創業教育在中國發展20余年,高等院校紛紛建立起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的熱情非常高漲,但是成功率遭到社會頻頻質疑,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與質量,是發揮大學生群體創業生力軍作用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研究目前大學創業教育中學生需求的授課方式和成功創業成員知識結構的特點之間的關系。目前高等院校紛紛創辦創業學院、創業基礎課程、開設與專業融合的創業特色課程,師資有的是專職教師,有的聘請企業人員,但是授課方式還是以案例分析為主,這樣的形式是否滿足創業知識的要求,有待我們去研究。

一、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為了解當前華中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需求,本次調查分別設計了了5個調查問卷,分別調查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展開兩項調查,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調查90份,針對市場營銷大三的學生單獨做了創業教育需求調查,收到57份;針對工程學院大一新生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創業需求調查174份;另外針對已經創業成功人士展開訪談和調查,知識異質性、團隊溝通對創業績效的影響研究調查,一共訪問了18份。問卷結果采用EXCELL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討論。

1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1.1大學生創業教育意愿調查

對工程學院大一大學生創業教育意愿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形式有很高的期待,大部分期望有更多的考查調研實踐環節,調查數據如下:在問到“你希望大學生創業基礎教學形式”的時候,選項有教室上課、學生課堂討論案例、講座、考察調研實踐。有70.69%的學生選擇了考察調研實踐。當問到你認為創業能不能教的時候,有66.09%的學生選擇“可以教,但效果難說”。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于沒有重大改革的課程的效果并不樂觀。在問到“你認為大學生創業基礎應該教什么”的時候,統計數據如下: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組建創業團隊的需求最大,高達79%,而識別商機的知識需求次之,高達75%,而如何開班企業,企業商業流程的認知需求只有21%。這個數據對我們提供創業課程設置很有參考價值。當問及“你希望大學生創業基礎誰來教?”有73%的學生選擇了創業大咖,所以這將影響我們校內老師上課的安排是否受歡迎。也就是說,書本上的知識對創業課堂上的學生沒有吸引力。

1.2知識互異性、團隊溝通對創業績效影響

調查對象是18位創業成功人士,學歷均為碩士以上,在進行完訪談后,也進行了問卷統計,數據如下:當問到“團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差異很大”是,有40%的被訪人員表示比較符合。可以看出,看來專業背景的差異性很大是創業團隊的組隊的一大特點。當問到團隊成員的文、理差異很大時,也有40%的被訪人員表示比較符合。但是當緊跟隨后提到團隊成員的工作方法差異很大時,卻有高達60%的被訪者表示比較不符合。這說明專業以外的知識起到關鍵作用。當問到團隊成員會相互交流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有60%的被訪者表示非常符合,剩下40%的人都表示比較符合。當提到團隊成員會有相同的價值觀和信仰時,有50%的被訪者表示非常符合,36%的人表示比較符合。可見,創業團隊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表現在課程以外的特長、信仰等方面,這對于組織團隊是重要的信息。當問到“團隊成員會互相關心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時,有80%的被訪者表示比較符合。可見,創業團隊不僅是同事,還是生活中的重要朋友,互相關心,互相在生活中找到思想的支撐。從以上的調查可以得出,學校獲得的專業和知識體系,并不能完全滿足創業團隊的要求,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并不希望從校內老師獲得創業知識的傳授,創業成功人士也發現知識體系外的其他知識對團隊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緘默知識或者說隱形知識的重要性得到社會的注意。

二、緘默知識對的重要性

雷諾斯(Lerothy)等人提出集體集體緘默知識概念,認為緘默知識可分為個體緘默知識和集體緘默知識,前者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所積累的個體化知識,包括技術要素、認知要素、經驗要素和信仰要素。后者是在組織成員長期共同經歷的工作經驗、生活環境和藝術修養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達成共識的默契,它像一種氛圍或者企業文化類似的力量影響著組織的運行。

1、個性獲得隱形知識的渠道

內隱認知加工具有相對獨立性;隱性知識是存在于個人頭腦中的,它的主要載體是個人,它不能通過正規的形式(例如,學校教育、大眾媒體等形式)進行傳遞,因為隱性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難清晰表達。但是隱性知識并不是不能傳遞的,只不過它的傳遞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過“師傳徒授”的方式進行。個體知識是認識者以高度的責任心(resposibility),帶著普遍的意圖(uni-versalintent),在接觸外部實在(externalreality)的基礎上獲得的認識成果。隱形知識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個體獲得隱形知識的途徑主要有頓悟、內省、內隱學習等非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指在工作、生活、社會活動等非正式學習以外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的形式,具有突發性、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特點,存在廣泛、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個體需求。

2、群體獲得隱形知識渠道

人際溝通是群體獲得隱形知識的重要渠道。知識的個體處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無法通過書面的和明細的方式將隱形知識做包含的內涵完全展現出來,必須通過擁有隱形知識者的密切接觸才能有效轉移這些內化與個體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一些最重要的知識是緘默的,并不是完全清晰和理性化,他們通過學徒制,通過與直接擁有它的人相聯系而獲得。”所以通過團隊共處、師徒制形成密切聯系的正式和非正式群體,是獲得隱形知識的重要渠道。所以,即便很多大學現在聘請企業管理人員來講創業課程,也是沒法起到傳授這種隱形知識的作用,而創業團隊的共同相處和磨合,是可以達到傳授此隱形知識的。

三、隱形知識本身的障礙及其克服

1、隱形知識的屬性導致傳授難度較大

過程回憶、情境模擬、內省是三種通過個人努力使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途徑。過程回憶是努力回憶某種不明所以的直覺獲得的過程,借助于背景信息的豐富性,激活記憶網絡相近節點的相關信息,使模糊的直覺印象上升到意識層面,完成顯性化。內省則是通過個體的意志努力,把注意焦點集中到微弱的隱性知識上,使之顯性化。能否了解或能夠了解多少不易顯性化的隱性知識,則取決于個體對自身隱性知識的敏感性以及對隱性知識顯性化的心理準備。這部分心理活動是外界學校和老師無法掌控的。個人的隱形知識是長期積累的經驗、技巧和價值觀,這也是短短的大學創業課程所無法觸及的。

2、隱形知識專業所需要的情景難以再現

情境模擬的原理關鍵是個體回到事件發生的最初情境或人為構造一個模擬事件發生時的情境,使與事件相關的直覺印象易于上升到意識層面。這些情景模擬對與創業決策非常重要,但是在目前高校創業教學中,常常用案例分析來模擬創業過程回憶,其實效果并不同于情景再現。

四、研究結論

現有的高校的創業教育教授形式無法滿足隱形知識的教授,只有非常寬容的允許失敗的環境和高成本環境下,比如豐富的創業基金,與企業項目實際融合的允錯項目,才能給學生創造這種情景再現。在很多大學的創業孵化器,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強調隱性知識顯性化重要性的最主要方面可能在于,它使極端個人化的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成為可能,這將大大豐富人類歷史文化中的非描述性知識,提高程序性知識的習得效率,從而可望徹底改變每一代人為獲得隱性的非描述性、程序性知識,不得不一再從頭摸索,難以在前人基礎上有積累地發展的宿命。其次,顯性化使模糊隱蔽的隱性知識成為理性認知的對象,可以對它進行操縱、分析、結構化、價值評價,有目的地運用。可以設想,隱性知識顯性化研究將改變我們對自身認識過程的傳統看法,成為當代人類知識管理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馬丁,特羅.從精英到大眾再到普及教育的反思:二戰后現代社會高等教育的形態與階段[J].大學教育,2009(3)

作者:陳蓉 石忠義 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