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

時間:2022-11-12 03:11:34

導語: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

[摘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不斷趨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日趨濃厚,但因創新創業項目技術門檻低、項目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原因導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較低一直是一個現實問題。教育部出臺的“優先向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轉移高校的科技成果”政策,理應成為關聯高??萍?a href="http://www.uv63h8.cn/lunwen/jylw/dxscylw/202011/731234.html" target="_blank">成果轉化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催化劑”,但目前的研究和實踐探索較少。研究提出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納入高??萍汲晒D化體系,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工作運行模式,引導高校科技成果通過技術入股等方式向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轉移,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孵化,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核心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為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新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在國家科技領域具有明顯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承擔了大量的科技項目,每年產出大批的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一直是困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工作的難題。高校大學生群體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然而大學生創新創業也面臨諸多困境,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一直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技術門檻低、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不足、參與市場競爭的潛力小等。如何將高??萍汲晒D化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關聯起來,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實踐問題。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要“優先向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轉移高校的科技成果”[1]。此政策的出臺,是依托高??萍汲晒D化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催化劑”,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能夠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但政策如何更好地實施,當前全國高校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做法十分鮮見。從工作實踐看,以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理應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首選,但大學生擁有的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極少。因此,把大學生創新創業與高??萍汲晒D化有機結合,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活“睡眠”中的科技成果[2],進而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互動。本研究通過查閱有關統計資料、文獻和政策文件,結合多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實踐經驗,在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以及依托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依托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對策建議。

一、高??萍汲晒D化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1.高??萍汲晒a出率高。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和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高??萍脊ぷ靼l展迅速,科技成果產出成效十分顯著,在全國科技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據教育部科技司每年的《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顯示[3],高校2013—2017年的科技成果中數量逐年增加,且增速較高,2017年高??萍汲晒袛盗窟_到91.8161萬篇,2013年為79.7104萬篇,5年內增長了15.19%(如圖1所示);相應的5年的專利授權數同樣是逐年增加,2017年達到14.4735萬項,2013年為6.8971萬項,5年內增長了109.85%,增長速度十分顯著(如圖2所示)。因此,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成果的產出實現了較快的增長,超過了經圖1高等學校2013—2017年發表學術論文(篇)(單位:萬)圖2高等學校2013—2017年專利授權數(項)(單位:萬)濟增長速度,在支撐國家各領域發展的貢獻率方面不斷增強。2.高??萍汲晒D化率低。在高??萍汲晒a出逐年增加的同時,成果轉化率低的難題一直沒能很好地突破,與相應的產出增幅相比,高??萍汲晒D化率徘徊不前,甚至有走低的趨勢。2016年高校有效發明專利實施率16.2%,而企業是其4倍,高校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5.1%、轉讓率3.8%,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6.7%和5.4%[4]。大量專利成果處于“封存”狀態,沒能轉化為市場價值。據教育部科技司每年的《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顯示,高校2013—2017年專利出售合同數前4年上下波動,2017年增幅較大,達到0.4803萬項,較2013年的0.2357萬項,增幅為103.78%(如圖3所示)。相應的5年內專利出售合同數的總體增幅遠低于專利授權數增幅,且專利出售合同數占專利授權數的比例不到3%(如圖4所示)。相應的5年內技術轉讓合同數在前3年幾乎保持在同一水平,2016年、2017年相對下降,2017年為0.9592萬項,而2013年為1.0275萬項,5年內的降幅為6.65%(如圖5所示)。因此,高??萍汲晒霓D化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圖5高等學校2013—2017年技術轉讓合同數(項)(單位:萬)(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1.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趨好。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5月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5],從國家層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九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措施,是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統領性文件。教育部2014年印發了《關于做好2015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較以往文件明顯不同的是,標題首次出現了“創業”的表述,并一直沿用至今,文件內容就促進創業工作也有更加系統具體的表述。教育部近5年頒布的文件(見表1),明確了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創新學籍管理、提供創業指導服務、提供創業基地和孵化平臺、提供資金扶持、轉讓科技成果等具體政策措施[6]。這些具體的政策舉措都具有突破性,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十分重要。同時,地方政府也不斷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和吸引力度,并以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出臺了競賽獎勵、創業基金、貼息貸款、辦公保障、住房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打造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招商引才的重要渠道和品牌。比如江蘇一些市縣的“贏在南京”“創業姑蘇”等活動,參與的主體都是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近年來,江蘇高校普遍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上重要日程,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學院、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立項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成立創業種子基金、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打造創客空間等形式,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引導和扶持力度。2.大學生創新創業意愿明顯增強。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整體氛圍和政策引領下,通過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高校從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支持、創業輔導、創業孵化、創業服務等全方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愿明顯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和項目逐年增加,且增幅非常顯著,成功創業的團隊和項目也逐年增加。教育部等部委自2015年發起主辦的“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江蘇省的選拔賽中,參賽高校數、團隊數、項目數、學生數都呈現顯著的增長趨勢(見表2),可見大學生創業的意愿不斷增強。第四屆江蘇省決賽顯示,獲獎項目的核心技術(服務)、企業規模、團隊建設都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飯來也無人零售餐柜”項目,是國內第一家做即時性飯品類無人零售便利餐柜的團隊,已經在南京成立了“飯來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將立志為全國五億白領提供一站式餐飲消費體驗。截至參賽時,在南京和上海中心區域投放餐柜點位已經超過1000個,惠及用戶達10萬人。第五屆江蘇省選拔賽參賽團隊和人數均比上一屆翻了近一番,接近前四屆總和(見表2)。近年來,在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創客空間等平臺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項目)逐年遞增。如南京大學網站顯示,南京大學2018年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立項支持104個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9年舉辦的南京大學第三屆創業集市全校共有32個優秀學生創業團隊(項目)參加展示,而2017年第二屆創業集市僅有18個項目。再如南京農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有21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入駐該校創業孵化中心,而2019年入駐項目達到33個。3.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依然較低。雖然近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參與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人數逐年上漲,落地的創新創業項目也明顯增多,但實踐表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依然較低。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不足5%,遠低于社會創新創業成功率的30%[7]。究其原因,一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科技型創業較少,而且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和高校應有的科技優勢未能很好地結合和利用,創新創業項目經不起市場競爭和沖擊;二是缺乏創業指導和專業技術支撐,導致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在項目選擇上對市場的把握不夠,創新創業項目運營經驗不足,對市場環境了解不夠,科技型創業的技術更新滯后;三是資金的瓶頸問題一直未能得到破解,雖然有很多創新創業貸款渠道、融資渠道以及有關部門和學校設立的創新創業基金等,但政策措施沒能整合優化,因程序問題和各種限制條件,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本身的缺陷,多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很難爭取到扶持資金,導致出現創新創業資金緊缺甚至資金鏈斷裂等現實問題。

二、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

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優先向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轉移高校的科技成果”,從國家政策層面做出安排,說明依托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可行的,符合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也是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途徑。(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市場競爭力。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低的影響因素之一是創新創業項目的技術門檻太低。高校是科技成果聚集地,科技成果進行有效的市場轉化,服務于經濟社會建設,才能體現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大學生選擇創新創業項目從本校、自身所學專業領域的科技成果入手,既能通過科技含量較高的高校科技成果提升創新創業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大學生本身擁有了一定的相關專業理論基礎,能夠更好地對科技成果進行市場化應用。(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技術優勢。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缺乏科技力量支撐,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低的又一個原因。在依托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高校通過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和運營模式,將科技成果所有人或相應課題組、專業教師引入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作為創新創業項目市場化過程和產業研發的技術指導,保證科技項目在市場化過程中的技術轉化和技術更新,能夠持續保持創新創業項目在市場中的技術領先地位,提高項目的市場競爭力。(三)有利于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萍汲晒D化率低是當前科技推廣中的現實問題。通過建立相應的政策體系,打通政策壁壘,讓高校的科技成果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市場轉化,讓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高??萍汲晒D化的一條有效通道,建立起科技成果在高校與市場之間的通道,既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技術門檻,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也可以促進高??萍汲晒D化率,提高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高??萍汲晒袌鰞r值檢驗的過程對高校開展應用研究同樣大有裨益。(四)有利于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建立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具體實踐路徑和政策體系,拉長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時間周期和實踐周期。建立起導師和學生之間的科研互動、項目轉化、創業指導、創業孵化等,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一條具體路徑,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舉措。大學生可以通過加入導師的科學研究或者開放實驗室,在研究中心了解和掌握科技成果[8]。將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科研能力培養、創業能力培養、創業實踐實訓等貫穿起來,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完整鏈條。

三、依托高??萍汲晒D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路徑

當前,教育部已經從政策層面明確了高??萍汲晒蓛炏认虼髮W生創業項目轉化,但從高校的實踐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來看,可操作的制度和做法還不多。高??萍汲晒虼髮W生創新創業項目上轉移,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從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運營能力、資金籌措能力、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分析,不能簡單地參照目前科技成果向社會企業進行技術轉讓的做法,要通過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模式,確??萍汲晒茼樌D移出去,同時提高轉移的成功率,降低高校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承擔的市場風險,保護高校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一)打通高??萍汲晒虼髮W生創新創業轉化的政策渠道。近年來,國家層面和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不僅僅是考慮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社會現實問題,更是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通過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當前,高??萍汲晒D化,主要是面向校外企事業單位,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因主客觀原因幾乎被拒之門外。因此,在教育部的政策文件框架下,高校要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一方面從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角度,將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確立下來;同時從科技成果轉化的角度,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納入高??萍汲晒D化工作體系,通過評估、篩選、整理已有科技成果,將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科技成果納入大學生創業項目庫[2],供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選擇,或作為孵化項目,既可以是“人找項目”,也可以是“項目找人”。(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模式。高??萍汲晒虼髮W生創新創業團隊直接轉讓的可操作性不強,不符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客觀現實。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特點和特殊性,首先,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入股制度,根據科技成果的市場估值,確定技術入股的股本占有率,以此緩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投入壓力。其次,要明確科技成果持有人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之間的權責,建立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第三,要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周期,建立技術入股的資本退出機制。第四,要明確科技成果持有人或相應課題組、專家學者參與創新創業指導的義務,建立收益分配等制度。第五,建立風險防控和退出機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要及時對項目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對于創新創業過程中因經營不善等情況孵化終止的,要明確科技成果作為技術入股的退出機制,以保護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具體工作模式路線見圖6。(三)建立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業一體化模式。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必須環節。應教育部要求和高校人才培養規律,全國高校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全國“雙一流”大學普遍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大力引導大學生通過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因此,在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要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現實需要,鼓勵有意向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利用科研成果進行創業活動[8],特別要加大對大學生參與應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專業知識和市場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活動,推動形成更多有市場價值的科技成果,為下一步進行科技創業進行項目儲備和技術準備,同時培育大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掌握科技成果的技術本質和市場前景,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成功率。

作者:夏鎮波 張亮亮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新校區建設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