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論文
時間:2022-04-18 03:27:03
導語: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階段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及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壓力不斷增大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漸過渡到大眾教育,供方逐漸壓倒需方市場,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日趨顯現,矛盾更加突出,致使大學畢業生就業非常困難,步履維艱,而貧困生又是大學生就業中的弱勢群體,就業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據某高校對856名畢業生進行調查顯示,家庭經濟能完全滿足和支撐畢業生學業和就業的僅占46%,基本能支撐的占35%,完全有困難的占19%。由此可見,大多地方高校貧困生所占比例較大,其就業問題更加值得關注,貧困生對就業形勢持不夠樂觀的態度占48.8%,選擇到沿海發達地區就業的占20.5%,選擇自主創業的僅占8.2%,51.6%的貧困生選擇希望就業前能得到職業生涯、就業技巧、創業模式等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同時希望學校能開設就業和擇業方面的課程教育。總之,在市場競爭機制基本健全及育人用人模式發生較大變化的今天,無論是學生、社會、家庭還是貧困生本人都需要轉變就業擇業觀念,依靠自身的綜合素質,摒棄他人社會背景和家人的因素,爭取實現理想的就業和擇業。
(二)就業思維和擇業觀念有待改變
由于貧困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長履歷,急需尋求滿意的用人單位以獲取理想的薪酬來報答父母、回報社會,從而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因此,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他們擇業觀念傳統而單一,比普通家庭的大學生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思想包袱較重,就業定位不合理,擇業期望過高,沒有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和意識,導致在擇業過程中遇到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三)專業設置不夠合理導致就業難
地方高校遠沒有名牌、重點大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專業設置和學科的選擇上會受到排擠和影響,學科建設滯后,專業設置陳舊,甚至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社會競爭力自然就處于弱勢。筆者對某醫科院校進行調查后發現,近五年社會需求量與畢業生總數比排前三位的專業分別是口腔醫學4.24,麻醉學為2.62,護理學為1.58;而排在后三位的專業是醫學英語為1.28,社會體育為0.78,社會保障為0.42,由此可見口腔醫學、麻醉學、護理學等專業需求多,畢業生供不應求,但這些專業畢業生人數僅占畢業生總人數的16.8%,而醫學英語、社會體育、社會保障等專業供大于求,就業壓力非常大,而占據60%的臨床醫學專業就業也不盡樂觀,可以想象貧困畢業生就業是何等之難。
(四)貧困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空間狹窄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高效畢業生就業由“分配制”向“雙向選擇”模式轉變,畢業生只能通過自己的學業水平和應試技巧獲得用人單位的喜愛和青睞。但是貧困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及綜合素質等先天不足導致他們擇業面更加狹窄,他們的就業心理促使他們急需尋求相對穩定和收入頗豐的職業來改善面臨的窘境,大多貧困生既無經濟條件,又無心理準備去從事自主創業工作。
二、破解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及建議
(一)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策略和心態,適時降低就業期望值現階段,高等教育已慢慢轉向大眾化教育模式,高校畢業生人數迅猛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突顯,貧困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中普通的一員,更要認清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激烈競爭的態勢,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和理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適當降低期望值,給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準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合理定位,打破“一次就業定終生”的舊觀念。同時,要積極參與就業相關的指導和培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樹立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礙,避免走向自負和自卑,以積極進取的健康心態走上社會就業大舞臺,參與社會公平的競爭。
(二)努力學習,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設計,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就業競爭中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始終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正如“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對貧困大學生來說,更需要加倍和提前付出,在進入大學“象牙塔”時就做好全方位學習的思想準備,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性選擇有針對性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加強擇業技巧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培養,認真學好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三)高校應遵循市場規律及時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與時俱進地更新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結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高校應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扎實研判市場經濟對各種類型人才的需求,就業形勢及其趨向,來規劃各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體系等。對學校現有的專業進行優化和調整,對就業前景好的專業適當擴大規模,調整或停辦社會需求量小、畢業生就業難的專業,有針對性地確定招生計劃和方案。整合教育資源,下大力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校風和學風,同時要挖掘貧困生的特長和優勢,鼓勵他們踴躍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溝通協調能力,使貧困畢業生有較強的實力參與競爭。
(四)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為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學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和教育工作,全面推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不斷提高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學生全面成才。首先,要加強畢業生就業隊伍建設,“隊伍建設是根本”,“名師出高徒”便是這個道理,一定要建立一支具有強烈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并愿意奉獻于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的就業工作隊伍;其次要加強就業政策的宣傳和引導,分析就業形勢,幫助畢業生準確定位,引導畢業生到偏遠、貧窮、落后的地區就業。第三,適時就業指導課。通過教學的方式為大學生進行就業擇業技巧教育無非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引導貧困生認識到自身的特點和問題,調整就業擇業的心態,爭取實現順利就業。
(五)拓寬就業渠道,幫助貧困生實現就業貧困生就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及貧困生本人共同努力。作為政府在制定和出臺的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中,給予貧困大學生以特殊待遇和關照,以確保貧困大學生順利就業,實現人生最大的一次蛻變,盡量提供用人窗口,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作為高校應加強內涵建設,重視貧困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積極引導畢業生拓寬就業思路,引導貧困生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就業;作為社會應為貧困生就業創造有利于貧困生就業的環境,各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堅持公開錄用程序的同時,還要為貧困生給予傾斜,幫助貧困生實現就業。社會各單位應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貧困大學生能盡快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成為社會大家庭的一份子,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才智和知識回報社會;就貧困生來講,應該努力學習專業技能和知識,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提高自身實踐能力,讓社會認識、了解自己,同時也給自己增加了就業機會,增加自己被社會的認同感。
總之,貧困生就業是一項全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各級政府、社會、高校以及貧困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貧困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獲取更好的機會回報社會和家人。
作者:張依國呂春單位:瀘州醫學院
- 上一篇: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論文
- 下一篇:高校輔導員指導大學生就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