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論文

時間:2022-04-18 03:23:26

導語: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論文

1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通識教育的現狀與必要性

盡管國內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在商務英語學習方面進行了諸多研究和努力,但在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包括通識教育培養體系)教學建設方面的研究是相對缺乏和不足的,而且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的建設及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方面,比如秦秀白和吳古華進行了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模式的研究,探討了如何發揮理工院校的辦學優勢來努力培養復合型的英語專業人才。很多其他學者和教師從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教學體系、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對于在前述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大變化背景下產生的日益增多的理工科專業學生對商務英語的學習需求,國內外學者對于建立適應他們需求的商務英語教學體系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中國社科院的2010年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l0)》顯示,僅有10%的中國大學生符合跨國公司對人才的要求。這說明,面對國際化大環境,高等院校的英語教育沒能適時做出調整,以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因而我們培養的外語人才還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而面對占我國高校最大比例的理工科院校中占中國大學生人數最大比例的理工科專業學生,英語尤其是更具實用性和實踐性的商務英語的教學在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并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就愈發凸顯出來了。理工科專業的相當一部分學生要想以“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之實步入社會的各行各業,就必須不僅具備較強的運用英語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商務知識、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具有全球化視野和領導潛力的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由此可以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之外,逐步開展適合理工專業學生需求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的研究是我國商務英語發展在“大文科”教育背景下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和趨勢。因為這有利于在培養“文理兼修”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培養體系的建設和研究中探索出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利于將來培養出更多的既具有理工科專業知識同時又具備較強跨文化交際溝通和領導管理能力的全能型精英人才;有利于探索出一條新的既能增強理工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滿足社會各行業對所需人才的高標準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并最終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個人價值和我國社會整體的、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更好地豐富和推進商務英語教學及商務英語專業發展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并為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科研與實踐做出補充和貢獻。

2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的目標,內容及實施步驟

通過對理工科專業學生(比如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為主并結合對其他理工科院校學生的調研)對商務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分析,嘗試建立一套適合理工科專業學生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該體系應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目標,應包括如下的要素:

1)無界化師生協作教育學習模式(包括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評價體系、電子教學與學習系統、經驗積累和分享平臺等,其中后兩者是無界化交流的必備條件。)。

2)電子教學與學習系統的建立(包括電子教學平臺和學習資源如語料庫等的建立)。

3)經驗積累和分享平臺的建立(包括把商務英語學習中師生及相關商業人士的學習體會及實踐經驗等內容系統地整理進入數據庫,形成類似于“案例化”資源庫的經驗積累和分享平臺。)。

4)嘗試利用理工科大學的學科優勢及校企合作中的社會資源建立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實踐環節——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形成類似于“教學企業”,“教學工廠”這樣的商務英語實踐模式(當然這需要學校及全校各個理工院系的整體配合協調,為本專業及其他各個專業的學生提供穩定、可持續的商務和社交實踐的機會和場所)。

其中具體研究內容及實施步驟包括下面的幾個方面:

1)理工專業學生對商務英語的需求分析:對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教育培養需求的調研,訪談,問卷及數據統計分析。

2)商務英語學習語料庫(或資源庫)的建立:收集整理國內外適合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學習的書籍資料,音像資料,網絡學習資源并最終嘗試形成系統并互相照應的學習資源語料庫。

3)師生協作的商務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學習分析國內外商務英語教學的先進理論、方法及模式,從中篩選出比較適合理工專業學生特點的、師生協作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4)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學習策略:收集整理并分析商務英語學習策略方面的文獻資料和成敗經驗,從中總結出能充分發揮理工專業學生的學習優勢的商務英語學習策略并在學生的學習中進行貫徹實施。

5)適合理工專業學生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評估體系的建立:搜集整理并分析英語尤其是商務英語學習的有關評估思路和方法,探討并嘗試建立一個既能保證評估的效度和信度、又科學客觀并具有便利操作性的商務英語學習評估體系。

6)無界化師生協作教育模式的要件之一——電子教學與學習系統的建立: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自學和實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建立一個師生及生生在課堂外進行商務英語學習交流及實踐的軟硬件媒介平臺,包括電子教學平臺和學習資源如語料庫等的建立。

7)經驗積累和分享平臺的建立:收集整理商務英語學習中的前人經驗、教師經驗及學生經驗并總結歸納,包括把商務英語學習中師生及相關商業人士的學習體會及實踐經驗等內容系統地整理進入數據庫,形成類似于“案例化”的經驗積累和分享資源并通過電子教學與學習系統的軟硬件平臺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提高理工科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效率和效果。

8)校企合作的商務英語實踐環節的探索和建立:嘗試利用理工科大學的學科優勢及校企合作中的社會資源建立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實踐模式并探討分析其可行性和具體操作模式,即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形成類似于“教學企業”,“教學工廠”這樣的商務英語實踐模式。這部分研究需要學校及全校各個理工院系的整體配合協調,為本專業及其他各個專業的學生提供穩定、可持續的商務和社交實踐的機會和場所。

3結論

國內關于商務英語教育培養體系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面,所以建立適合理工專業學生需求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就顯得尤為迫切。理工專業學生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應該包括前述的8個研究內容(或對象),即不僅包括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資源、學習策略、學習評估體系的研究和建立,而且包括與之相匹配的電子教學與交流平臺,經驗分享平臺及實踐模式等軟硬件的研究和建立。這些內容之間應該相互照應,協調統一并為最終建立一個全面統一的、科學高效的、具持續可操作性的適合理工科學生需求的商務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體系的總目標服務。如此建立起來的培養體系才能夠較好地提高理工專業學生總體上相對薄弱的文科知識,并通過商務英語的學習和實踐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激發其內在的領導、管理、交流溝通和創新的潛力,最終培養出國家和社會急需的“文理兼修”,技術實務與領導協作能力俱佳的高素質、高情商的復合型人才。該文提出了初步的想法,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更深入和更全面的探索。

作者:楊劍王欣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