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學科高年級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12-09 03:21:36

導語:信息學科高年級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學科高年級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

摘要:文章主要以信息學科大三年級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面臨的主要就業困惑及其最期待的學校的就業指導方式和內容,實踐研究應對策略,以期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學科;就業;困惑;指導

信息學科是指與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相關的科目。女大學生就業困惑是指女大學生因為外部客觀原因及本身主觀特點導致其就業困難等問題,從而引發女大學生的焦慮、迷茫、困惑。近年來,我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就業形勢異常嚴峻[3],信息學科屬于理工科,由于性別、專業、行業及崗位性質等各方原因,導致該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的困難,應受到高校及社會的特殊關注。大三作為大學階段最關鍵的時期,大三的學生經歷了大一點懵懂和大二的浮躁,紛紛開始關注自我定位與發展,因此本文將以信息學科大三年級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以期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參考。本次調查,筆者選取了150位信息學科大三女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出問卷150份,收回147份,有效回收率達98%,調查結果真實有效。下面將結合調查結果開展具體分析。

1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存在主要就業困惑

由圖1可見,想到就業,女生們覺得最困惑的是:95人選擇個人能力不足,占22.5%;其次依次為:選就業方向不清晰69人,占16%;選求職方法技巧欠缺46人,占11%;認為個人自信心不足、缺乏社會關系均為40人,各占9%;選擇畢業生人數眾多、競爭激烈,以及學校就業指導不夠都是34人,占8%;選對相關行業及用人單位不了解、擔心招聘單位性別歧視、擔心專業對口問題,是否能從事與專業對應的工作及父母與自己的就業意向不一致及其他的,分別為32人、17人、10人、2人、3人。

2當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原因分析

2.1對專業認同感不高

從調查結果看,被調查的147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中,有81人、55%的學生表示“當年填報信息學科專業志愿”是因為父母意見、或專業調劑、或其他原因才選擇該專業,63%的女生不喜歡本專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部分的女生在高考后填報志愿沒有提前進行自我分析,了解專業、選擇專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從而導致入學后對專業認同度不高,大學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專業學習的效果。

2.2職業方向不明

在對于她們“是否了解所學專業、行業;是否清楚自身職業發展方向”進行調查時,147人中,有72人,49%,即近一半的女生對于自身所學專業及對應行業的發展不了解;61%的大三女生同學對于馬上要面臨的職業方向很茫然。

2.3學習表現不突出

在調查她們的學習情況時,有4%的女生表示學習很好,有8%女生的學習不好,剩下88%的女生都表示還行或者一般,這說明女生在大學學習中,處于一般中等水平的居多。

2.4專業相關實踐少

在調查“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大學期間除學習外,還有過哪些經歷?”中,如圖2所示,有143人,97%的女同學都有過題中所設前七種經歷,但從參加經歷的類型來看,參加專業相關的實習實踐和競賽有70人,占47%,這對于大三的同學來講,并不是很理想。

2.5自我認知偏差大

在調查女生對于自身綜合素質表現同男生比較時的評價結果顯示,34%的女生認為男女生一樣,18%的女生認為女生比男生強,當然,認為不如男生、不清楚的占48%,可見有48%的女生對自身是不自信的,在意識上就認為自己不行,帶有較強的“女性意識”;同時,有21人,14%的女生認為在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中男性能做好的女性也可以,89人,61%選擇“比較符合”,還有25%的女生認為性別差異,認為男性能做好的女性不可以;這說明,女生內心很矛盾,對自我定位不清晰,對自我認知偏差較大。2.6性別歧視仍然存在受行業及崗位工作性質的影響,信息行業、某些單位中一些需要常出差、常到現場的崗位在招聘本科生時,確實存在性別歧視,只要男生不要女生,以上調查也顯示,有82%的同學認為在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女性會受到歧視。

3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惑應對策略調查

3.1最有效措施

在調查女生“認為解決當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難最有效的措施是”的結果顯示,由圖6可見,女大學生認為解決當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難最有效的措施是:67人選擇女大學生應自身努力學好專業,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社會競爭,占46%;有50人、34%的認為最有效的措施是學校應提供適合信息學科女生特點的就業指導體系;26人、18%的學生認為社會應加強性別平等宣傳,消除用人單位重男輕女的偏見,剩下3%的女生認為女大學生應調整個人心態,降低擇業標準。個人的問題,很多女大學生已經意識到了,社會歷年來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杜絕男女就業不平等現象的出現,本文將不再關注個人及社會視角,將從學校視角出發,探索最有效的就業指導教育。

3.2最想要的學校就業教育

19、20題都是對于學校就業工作的意見,由圖7、圖8可見,對于就業教育內容,信息學科大三女生最希望獲得的指導,從以上選項看,都有選擇,但有側重,從高到低依次是:求職技巧指導,21%;求職經驗分享,15%;就業市場分析,13%;實踐實習信息,12%;人際溝通能力,11%;求職心理輔導,8%;職業生涯規劃,6%;對于就業創業政策法律知識、就業信息研究分析,均占5%。就業教育活動開展形式,最吸引女生的活動方式從高到低依次有:能力提升訓練營,30%;開設簡歷門診,14.5%;工作坊,13%;個體咨詢,占10%;講座或沙龍,各占9.5%;職場模擬大賽,8.5%;職業生涯規劃競賽,1%;剩下3%選擇了其他。

4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惑應對策略研究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存在就業困惑,除了有社會原因、學校原因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女大學生個人原因。國家和社會已通過擬定相關法律法規,在盡力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所以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高等學校針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特點創新性實施有效的就業教育和就業幫扶,幫助女大學生克服自身問題,實現自我價值顯得尤其重要。筆者根據調查結果、結合本身工作實踐,實踐研究出了以下應對策略。

4.1梳理女生就業相關信息,做到就業幫扶精準化

高校根據往年就業相關數據,一是應及時梳理出來校招聘的信息學科的相關單位,對于單位工作性質、是否接收女生、招聘條件等信息進行分析梳理;二是要整理出來往屆信息學科女畢業生的就業領域,盡最大努力搜集她們信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實時了解她們的發展狀況;三是要建立學科女生就業工作群,給應往屆女生建立交流溝通的平臺,并將整理好的信息通過指導手冊等材料及時傳達給信息學科女生;四是要專門針對女生設立咨詢師和指導老師,最大限度幫扶她們。

4.2探索女生就業教育接受機制,做到就業教育精細化

通過對畢業生及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女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所屬行業不甚了解,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充分,目標不明確,導致女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個人能力提升不足,就業信心不足,影響就業。對此,高校可以探索就業教育接受機制,在就業教育上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行業分析競賽化,以競賽的形式讓各年級學生全員參與行業分析,聘請行業、學科專家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撰寫行業分析報告,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對自身專業及所屬行業加深了認識,拉近了距離。二是教育形式多樣化。整合校內外資源,高校開展就業活動應搭建涵蓋行業、企業、組織、崗位等內容的第二課堂活動平臺,通過就業能力提升訓練營、工作坊、就業講座、應往屆畢業生交流會、行業學長學姐交流會等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就業教育。教育內容可以涵蓋行業分析、職業規劃、職場發展路徑、求職技巧、公務員考試,考研輔導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也是從我們調研的數據中挖掘而來,學生喜歡了,我們的教育效果也就好了。三是實現教育過程閉環化。建立起就業教育滿意度調查反饋機制,活動期間,開展活動的滿意度調查,然后根據反饋的需求、建議等不斷提升活動質量、豐富教育內容。

5結論

隨著我國“互聯網+”計劃的推行,我國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信息學科畢業生就業情況并不理想,這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問題,學校專業教育的問題,但更多的是學校就業教育體系針對性不強、專業性不明、有效性不突出導致,這對學校就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文中從就業幫扶和教育出發,實踐探索了應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惑的干預措施,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經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希望能對各高校從事就業的專業老師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時提供參考。

作者:鄒恒 李建紅 鄭婷婷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參考文獻:

[1]孔德惠.當前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

[2]趙波.地方高校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11).

[3]朱軍.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力培養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5(6).

[4]李玉雪.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壓力現狀及應對對策探討[J].長春大學學報,2011

[5]鄭瓊梅.“職業刻板印象”與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探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