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探討
時間:2022-01-09 04:07:05
導語: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6年畢業生為765萬人,而這個數字正在以每年增加大約16萬人的速度攀升,貧困生更是這個畢業大軍的主力。貧困生都來自農民工或退休、下崗職工家庭,與現實生活中下階層密切相關,所以扶助貧困生就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而貧困生由于經濟水平、見識、家庭背景等各方面和一般人相比都不占優勢,加上當今就業局勢又是如此復雜,所以讓貧困生這個大學生弱勢群體在就業大軍中“突圍”,是一個社會、國家和學校都棘手但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1貧困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
1.1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偏弱,在就業大戰中難以安身在大學這個包羅萬象的“小社會”里,會聚著來自各個階層,擁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再加上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成為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來自落后地區的貧困大學生很容易因為經濟條件及自身能力不如別人而產生自卑的心理。也因為這種心理,貧困生在人際交往和集體活動中表現出一種被動狀態,這又直接制約了貧困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如此下去,貧困生很容易被社會殘忍淘汰。貧困生在求職路上一旦遭遇了挫折,失落感和家庭的壓力會讓他們對未來產生焦慮,這就更不利于就業了。
1.2貧困大學生家庭條件差,求職競爭力不強一方面,因為家庭條件差,在讀書階段,貧困生大多為獲得獎學金而奮發圖強,過著“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生活,或把精力和時間花在報酬極少的兼職工作中,導致他們在社會交往、動手實踐、溝通表達、組織協調等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夠,求職“軟實力”不足。那些能提升技能但需要交費的培訓,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即,這就使得“證書”缺乏,從而減少了就業競爭“硬件”籌碼。[1]另一方面,當今就業求職成本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
1.3就業崗位有限,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不夠完善自1999年大學生擴招以來,畢業生數量與年俱增,而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畢竟有限,這給本來就缺乏競爭力的貧困生設置了不少障礙。不僅如此,社會中依然存在“四通八達的社會關系是成功就業的必要條件”的說法,高校貧困生社會資本相對缺乏,職業信息獲取渠道有限。此外,很多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仍然有戶籍壁壘,這些都使貧困生的就業路變得更加艱難。
1.4貧困生補助政策設置不夠合理,單采取經濟扶持只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為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助、獎、貸”政策,但部分學校對學生貧困程度調查不夠認真負責,存在魚目混珠現象。此外,這些資助政策的評選片面強調學生學習成績,而不綜合分析學生其他能力,導致貧困生只關心學習,而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如此,政府的“補、助、貸”政策在經濟方面占太大比重,“授之以魚而不如授之以漁”,導致大量出臺政策發揮作用有限。
1.5學校教學模式不夠科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首先,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學校教學模式卻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其次,學校的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符,我國正進入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相應地人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但有些學校卻沒有根據這些變化對專業進行及時更新。再次,因為盲目擴招,而師資力量跟不上學生數量的擴張導致學校教學壓力增大。最后,教學思想陳舊,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使人才供給市場與人才需求市場相偏離。[2]
1.6貧困生資助體系不夠健全,就業服務存在漏洞雖然學校都有“獎、助、勤、貸”制度,可以為貧困生經濟方面減輕不少負擔,但在貧困生成長和發展、升學和就業等方面的扶助還不夠。至此,學校對于貧困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缺乏針對性,沒有明確理念和目標,也沒有具體的指導和服務內容及措施,總之,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和長期有效的機制還沒有形成,不僅如此,還有些學校不具備舉辦大型招聘會的條件,貧困生從學校獲取招聘信息較少,就業困難。
2針對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
2.1積極調整心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貧困學生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心理素質訓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努力消除自卑和焦慮的心理,充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理性對待家庭條件的差異和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要明白,歧視貧困的人畢竟是少數,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的命運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自立,自強,不怨天尤人,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輕松地學習,愉快地生活,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2.2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提升綜合素質,增強競爭力擯棄狹隘的就業思路,耐心地尋找適合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工作崗位,從基層崗位做起,腳踏實地,做到“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貧困生除了要注重學習成績,還應對語言表達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職業素養進行培養。貧困生在大一開始就應該積極參加學生會、班級干部的選拔,培養溝通交流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嘗試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和競賽活動以及求職培訓等,在活動中不僅能享受樂趣,還能提升綜合素質。大二期間,貧困生可以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感悟生活,檢驗自己的不足,然后通過學習來彌補,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富有進取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用自己的實力去博得企業單位的“橄欖枝”,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3學校要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采取各種措施讓貧困生得到足夠關心首先,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學校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部門,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不定期檢查,幫助大學生健康發展。其次,學校要鼓勵并指導大學生認真規劃職業生涯,明確學習目標,認清職業方向。再次,學校可以邀請有關專家、成功校友或企業負責人給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經驗示范,讓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少走彎路。綜次,學校給貧困生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提高貧困生的競爭力。最后,學校可以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單獨采取有關方案,如:學校與企業合作,采取訂單式培養,企業、學校、貧困生簽訂合同等。
2.4學校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教學內容學校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立足社會發展、市場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有效配置教育資源,爭取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且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創新型人才。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水平高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調整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到學校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過程的完善和畢業實習的考核中來。
2.5在社會倡導公平選拔人才的良好風氣,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改善我國就業形勢
政府應建立健全“公平、公開、公正”的就業機制,規范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取消戶籍限制、禁止性別歧視等,以此保障貧困大學自由平等就業。另外,企業要抓住中央經濟工作組提出的“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機遇,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穩中求進,擴大企業規模,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良好的就業環境。
2.6出臺針對貧困生就業的相關優惠政策,降低貧困生創業門檻
在解決貧困生就業問題中,政府要起帶頭引導作用。政府對貧困生就業在政策上要有所傾斜,隨著貧困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政府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免費提供更多的經濟補助、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等政策。充分發揮貧困生肯吃苦,有感恩之心的特點,出臺優惠政策,號召貧困生到家鄉或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去施展才華,促進中國貧困地區的發展。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政府各部門應積極響應,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特別是對貧困生,減低創業資格標準,讓有激情有實力的貧困生放飛理想。
3結論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全民的就業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進行。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特別是貧困大學生就業是刻不容緩的,但由于體系龐大,各方面綜合因素復雜,順利解決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社會、國家、學校各個方面能步調一致、萬眾一心為解決貧困生就業問題出資出力。
作者:邢瑩瑩 陳盈盈 單位:牡丹江醫學院
參考文獻:
[1]周梅,劉彤.關于扶助貧困大學生就業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4):186-188.
[2]王靈修.中國成人教育[J].貧困大學生就業研究,2015(14)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難對家庭教育投資的影響
- 下一篇:中外大學生就業指導比較分析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