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2-06 02:51:33
導語: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培養,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競爭力,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和職業理想,整體提升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而繼2015年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可以說,目前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培養在我國各高校中都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從職業規劃課程開設、就業創業意識引導、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很多高校和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積極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調減和扶持,但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仍需多方協同與融通。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
一、引言
自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以來,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過去三年時間里,高校畢業生人數從2014年的727萬,增加到2015年的749萬,2016年更是達到765萬人。在高等教育持續大規模擴張時,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就業市場并不能及時滿足眾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使得高校越來越多畢業生出現“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的情況[1]。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的不斷深化,及時了解和把握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現狀、主要特征及現存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創業管理和服務,無論對大學生自身職業發展,還是對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國家整體創新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項目通過在鄭州地區不同高校的不同學歷層次(專科、本科、碩士)學生的就業準備與就業預期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問卷調查。采用一、對研究方法和抽樣調查的介紹,并重點對問卷所獲數據進行描述統計,主要呈現樣本學生的就業準備狀況、工作期望狀況、大學生預期薪酬和創業選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二、對實證結果的總結及根據實證結果提出有助于改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的合理化建議。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現狀及建議
近60%的學生自我就業準備不足,超過40%的大學生表示首次就業信心不足;超過八成學生表示就業壓力較大,且女性大學生就業壓力高于男性大學生,預計起薪略低于男性,選擇自主創業的概率顯著低于男性。因此需要高校的就業工作形成全員全過程式的職業輔導氛圍,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培養納入常規工作范圍,從成就體驗、替代經驗、言語鼓勵和穩定情緒四方面開展工作,從學校層面來講,適當組織學生參加適當的就業實踐,讓學生接觸到真是的職業世界;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職業經驗積累職業成就感,多與自己背景相似職業成功的榜樣學習,從而獲取師長、朋友及家長的鼓勵,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學生就業信心。過大的就業壓力也會帶來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此,應注意積極引導,從生活上、學業上、心理上多方關注學生,輔導學生化壓力為動力。此外,大學生就業指導應有意識地向女大學生傾斜,舉辦女性職場輔導沙龍、女性專場招聘會等形式大力推薦女性就業。[1]
三、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大學生的薪酬預期顯著增高
30%的高校學生預計起薪2000-3000元,35%的大學生預計月薪為3000-5000元,提示超過60%的大學生預計起薪分布在2000-5000元,碩士研究生的預計起薪高于本科生,本科生的預計起薪高于專科生。有過學生干部經歷的同學,相較于普通同學,有著更好的薪酬預期。啟示高校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更多了解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及時向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薪酬信息反饋,使之將薪酬預期制定在合理區間范圍內,有效減少“有也不就”和“無業可就”的尷尬局面。
四、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存在顯著的專業差異
藝術體育類專業的大學生感受到的就業壓力最小,理工農醫類專業其次,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壓力最大。看重專業對口的學生比例隨著人文社科類專業到理工農醫類再到藝術體育類專業變化顯著遞增。有高達65%的大學生傾向選擇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為希望就業地點。仍有近30%的大學生選擇東部沿海大城市作為意向就業地點。愿意到國家各級黨政機關工作的大學生比例為35%,有20%的學生傾向到國有企業工作。公務員熱仍是各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據此,高校在進行大學生職業指導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壓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鼓勵大學生多元考慮,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業創業,發揮個人專業優勢,促進自我事業發展。
五、將近25%大學生傾向于選擇自主創業
選擇從事自由職業的學生比例為15%,說明隨著高校畢業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之目前從黨中央到地方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學生勇敢地選擇走出一條創業之路,不僅解決自我的就業問題,還可助益解決其他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作者:唐瑞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英軒,高校畢業生求職途徑研究[D].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09.
- 上一篇:返鄉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創業探討
- 下一篇: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