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現實困境與就業選擇
時間:2022-03-31 10:50:03
導語:大學生就業現實困境與就業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保障,保證大學生的充分就業就是構建和諧社會。而大學生就業卻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大學生缺乏就業觀念、部分高校忽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以及城鎮企業招聘呈高學歷趨勢等問題,使得大學生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在城鎮化進程中,城鎮企業管理者以及校領導等相關人員應該意識到大學生充分就業對社會、企業以及高校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學生本身以及城鎮企業三方應該進行同步改革,具體改革內容是高校開展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而大學生本身應該善于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認清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完善自己的就業理念,與此同時,城鎮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招聘標準,如此才能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一、城鎮化進程中大學生充分就業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理論意義
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保證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是城鎮企業建設發展的基礎。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到個人家庭、企業發展以及國家建設等多方面,國家之所以會在教育事業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是因為高校是為國家、城鎮企業等各個行業培養人才的搖籃。高校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就是在營造和諧社會。高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使得學生體現出自身應有的價值。應屆大學生充分就業,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及大學生的自身成長都起到積極作用[1]。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城鎮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一切都說明大學生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現實意義
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衡量標準只是學生的就業率,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就業質量。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得不到保證就無法為社會做貢獻并創造價值,并且無法實現自身價值。所以,保證學生就業質量的前提是衡量高校的辦學質量,在城鎮化進程中,應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使得學生的升學積極性大大降低。高校的建立是為社會培養有價值的全能型人才,保證大學生可以充分就業,就是為各行各業提供專業人才,從而提高高校在社會教育界的地位。學校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為社會、城鎮企業創造價值,社會群眾提高高校的社會地位,三者之間緊緊的聯系在一起,才可以推動城鎮的建設與發展[2]。在城鎮化進程中保證大學生的充分就業,就是保證城鎮、學校的健康發展,學生為城鎮企業帶來效益的同時,也證明了高校的辦學水平。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并保證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可以提升高校的競爭力、也是城鎮企業實現良性發展的基礎。
二、城鎮化進程中大學生就業的現實困境
(一)大學生的就業位置傾向大城市,就業理念不成熟
在城鎮化進程中,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對就業方向沒有清晰的認識,而且沒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政府鼓勵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但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后,考慮問題比較片面,只看到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發展空間大,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夠認識,沒有完整的就業理念,也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系統規劃。只知道自己的能力或者自己的追求,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二線城市中的企業對大學生人才需求量比較大,但是大學生認為二線城市沒有發展空間,而不考慮二線城市的就業優點,其實依舊有較多的發展空間,不論是工薪待遇、升職空間都可以滿足大學生的要求。較大一部分大學生并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就業問題,也沒有考慮大城市人才競爭激勵、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等問題[3]。
(二)高校忽視了對大學生的的就業指導工作
社會產業結構正在進行變革與調整,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隨著生產需求不斷變化。高校培養學生的同時,只是將精力放在大學生學習方面,使得應屆畢業生在邁出校門后,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因為部分高校并不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使得大學生無法對社會企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引導學生走入社會的過程。高校教會學生專業技能、人際交往,但是與真正的社會生存還有一段差距,若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沒有系統的規劃,大學生極容易隨波逐流,在社會中迷失自己。在城鎮化進程中,人才的流動量比較大,部分企業亟需技術型人才,可是卻找不到技能型人才,而大學生雖然掌握了專業技能,但對城鎮企業的招聘要求還不夠了解,導致大學生找工作比較困難。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鑰匙,對學生在社會上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但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并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的指導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并且對城鎮企業的信息了解過于片面。
(三)城鎮企業對應屆大學生的接納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城鎮企業在納新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只是注重應聘人員的學歷,這使得較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只是因為學歷問題而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部分專科大學生可能會比一般的本科大學生綜合能力高,但是就因為專、本這一字之差導致專科學生被拒之門外[4]。部分城鎮企業的納新過程對學歷要求的越來越高,使得社會出現高學歷大學生供不應求,專科學歷大學生無事可做的尷尬局面。部分城鎮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對于專業技能要求并不是特別高,可是依舊要求高學歷大學生,人為地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
三、城鎮化進程中大學生就業對策
(一)客觀評價自我,認清城鎮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城鎮化是社會發展變革的一種表現,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應該正確面對這一社會現象。大學生學業有成,不應該盲目追求高新以及大城市的生活的良好環境,首先應該做的是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去思考自己追求的方向,并且審視自己的能力,從而為自己做一個準確的定位。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專業等方面進行多角度考慮,認清城鎮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位置,并根據自己的追求目標,補足自身的缺點,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大學生在走出校門以后,應該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敢于正視自己,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的交際能力、專業水平以及價值觀念有所提高[5]。
(二)高校加大對城鎮企業信息的收集力度,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方向
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大學生即將畢業的關鍵時期,應該加大對城鎮企業信息的收集力度,為大學生提供最全面的招聘信息,讓學生能對城鎮企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做出選擇。大學生畢業前,高校就應該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工作中最主要的內容是幫助大學生收集并分析城鎮企業的規模、實力、招聘信息,其次,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客觀自我評價能力,以免大學生在社會中無法看清自己。再其次幫助大學生建立工作生涯規劃,讓大學生的未來有追求和方向,從而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高校通過城鎮企業信息的收集以及周邊高校的信息共享這兩種方式,就可以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方向,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幫助大學生可以正確選擇生活方向并引導學生對城鎮、企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讓大學生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城鎮企業制定合理的招聘標準
針對城鎮企業在招聘中出現的不良現象,城鎮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應該調整招聘要求,應該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并了解應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此才能杜絕人力資源的浪費。城鎮企業的規模、資金實力、技術要求都不盡相同,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異,正確對待不同學歷的大學生,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專科大學生因為自身學歷的原因,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務實,并努力提升自己,而部分高學歷的學生,因為性格原因對工作崗位以及工作薪酬并不滿意,從而缺少工作熱情,在這兩種情況下,專科學歷的大學生所創造的效益應該高于本科學歷的大學生。所以城鎮企業不應該只是一味的追求高學歷,而是應該根據企業內部對人才的需求,并綜合考慮應聘大學生的能力,如此才能通過納新為企業帶來效益。
作者:陳榮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芳.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背景下的政府責任體系構建分析———以2012年畢業生數據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02):39-42.
[2]風笑天.我國大學生就業研究的現狀與問題———以30項重點經驗研究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4,(01):60-69+158.
[3]李健,賴雄麟.制度轉型與機制健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述評[J].繼續教育研究,2015,(06):72-77.
[4]莊新豪.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困境及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0):57-59.
[5]牟艷娟,楊程程.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及應對策略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5,(06):176-178.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難下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探討
- 下一篇:農產品企業商務英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