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法制教育原則分析

時間:2022-11-29 09:42:10

導語:思政課法制教育原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政課法制教育原則分析

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戰略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在高職院校中,應遵循德育為先、以人為本、實事求是、靈活多樣的原則,通過思政課教學渠道,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強化高職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道德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

“高校法制教育就是各高等院校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法制教育”①。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政課法制教育過程中遵循相應的滲透原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研究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原則的意義

1.有利于優化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融合了教育對象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案呗毶鷳摼邆涞穆殬I素養不僅包括良好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顯性職業素養,而且包括像敬業精神、責任意識、誠信品質、法制觀念等在內的隱性職業素養”②。法制觀念作為隱性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高職生能否成為合格人才。法制教育在高校中主要通過思政課這一主渠道實現,只有遵循正確的法制教育滲透原則,思政課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學科價值。2.有利于思政課有效運行。思政課作為高職生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思維的主要渠道,只有遵循相關法制教育滲透原則,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才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在把握住基本滲透原則的條件下,教師能夠遵照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法律內容的傳授,并采取較為合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這樣,思政課教學過程的開展不僅十分順利,而且會成為學生喜歡和熱愛的課程。3.有利于早日實現法治國家的建設目標。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十八大更是指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要增強全社會學法、遵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法制教育滲透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只要遵循相應原則,高職生就能夠從這一主渠道學會用法,明白守法,自覺遵法,樹立現代的法制觀念。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能力,才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維護社會法律環境,積極推進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

二、一些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現狀

1.思政課法制教育主體多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教師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體,教師的法制教育理念如何會直接影響到高校法制教育效果的強弱。就實際情況看,在有限的課時數和規定的課時內容下,思政教師多以教學任務為目標。對于法制教育的深度滲透和價值觀的關照度比較欠缺。對于法制教育的理解,在高校中“被片面的理解和設計為法制課堂上法律知識單向度的傳授和機械式的記憶”③。法律知識傳授是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任務設計的主要方面,因此,當下的法制教育每每偏離了培養學生現代法治思維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價值。2.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內容與高職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目標關聯度低從教學內容來說,在思政課中,德育教育部分要多于法律部分。造成“法制教育的獨立性淹沒在了道德教育的一般性之中,法制教育的實效必然受到妨礙”④。另外,在法律基礎教學對象的選取上,沒有依據專業分工、專業特色的學生出發,采取不同角度的教學內容,而是不加區分地作統一規定。因此,存在法制滲透內容與高職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目標關聯度低、教學針對性不強的弊端。3.思政課法制教育師資不夠專業化。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些高職院校中進行法制教育的思政課教師多數是由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非法律專業畢業,授課時只能依靠自己對于教材的理解,照本宣科。“近半數高校法制教師存在著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觀念落后,學科專業背景不匹配,時間精力投入不足,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⑤。法制觀念的滲透過程,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原則

某些高職院校思政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根本原因是他們對法治滲透的原則把握不清。通過目前高職院校中法制教育滲透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中,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即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目標要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實現從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到以價值觀培養為目標的轉變。思政課所滲透的法治內容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必要補充。對于學生個人來說,法制教育的滲透能夠培養其形成正常的法律思維,能夠增強其法律維權意識,也能夠讓其充分了解到相關行業的法律知識。對家庭而言,思政課中對于家庭生活內容不僅從道德角度而且從法律角度進行了介紹,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最后,對于社會而言,社會的穩定、進步和發展,要求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因此,法制滲透目標要堅持“德育為先”,糾正原來明顯的單純為完成教學安排、實現課程考核合格為目標的問題。法制宣傳教育不應該停留在形式上,而應該深入到大學生的內心,真正讓法制教育內容成為學生德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即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過程中堅持法制教育滲透對象要有針對性。思政課在進行法治滲透過程中要遵循各院校培養學生的特點與職業化需求方向進行。法制教育滲透內容須與學科內容結合,側重點上要根據專業特色及時調整法制教育內容,這樣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要充分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學生畢業后大都愿意并積極了解職業生活中相關法律并以此維護自身權利。例如,師范類、旅游類高職院校中,女生偏多。實際法制教育實施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滲透關于某類群體的專門法律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法制教學環節中,法理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方面,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則不可忽視。因此,只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實際為準,法制教育才能達到實效。3.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即高職院校思政課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法制教育滲透內容實事求是。無論是法制教育內容還是法制教育主體教師,都應該針對當前法制教育熱點及高職院校實際法制需求內容進行。在實際法制教育滲透過程中,首先,不應過于夸大某些法治案例的影響性。法制教育在當下被一些人片面地理解為義務講授,因此難免有個別案例的影響被夸大甚至被扭曲以達到法制教育滲透的警示效果。這就忽視了學生權利觀念的培養,致使學生認為法律只是強調限制和約束,因此對其不感興趣。其次,不能漠視某些法律事實。法治國家的建設目標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會一蹴而就。某些重大法律案例和事實,在法制教育過程中不應該規避。只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法制教育內容的滲透和傳播,才能夠使學生理解法治精神,才能夠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法律上是一個權利主體,才能夠促使其變為遵法守紀的好學生、好公民。4.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即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滲透手段要具有靈活性。只有不斷改進傳統教學方法,才會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首先,運用實踐活動課程,案例情境創設,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通過參與互動,增長法律知識。其次,通過法律知識競賽的方式,使學生在準備階段和競賽階段能夠充分認識到相關法律知識。再次,充分利用地方法制教育部門。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實踐環節與法制教育部門相結合。例如,讓學生親身到涉法部門體驗法制教育環境和法律制度規定。通過親自參與和體驗,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法治就在身邊,才能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因此,采取靈活多樣的課上教學方式和課下實踐,能夠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更能夠使法律知識真正生長在學生靈魂深處。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課法制教育實施過程只有遵循相應的滲透原則,教學效果才會得到良好體現,學生才會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法制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作者:曲秀麗 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