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09:11:00
導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師梯隊的構成
一名教師從大學畢業或研究生畢業入職學校,從實習教師到合格教師、主講教師、骨干教師甚至專業帶頭人,少則十幾年,多則二十幾年。
一個專業按普通高校工科類專科層次的最低教師數配置:至少有2名副高以上高級教師,2名中級職稱教師,2名中級技能型教師。
根據教師的成長規律和專業教師的配置標準,結合近幾年來的實踐,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應是以青年合格教師為基礎,“雙師型”專業教師為中堅,骨干教師為核心,專業帶頭人為領軍的梯形結構。
(一)以青年合格教師為基礎
具有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青年新教師,依靠本人努力和老教師的幫帶,經過2-3年時間的歷練,一般能夠順利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一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他們了解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領會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熟悉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體系,掌握課程教學規律,對學校、對學生建立了感情。這些青年教師年輕,成長性快,可塑性大,是學校教師隊伍中最具活力的一個龐大群體,是教師隊伍的基礎。在民辦職業院校中恰又是這部分教師最不穩定。
(二)以“雙師型”專業教師為中堅
主講教師是高等院校承擔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在高等職業院校中他們應該是“雙師型”的。因為,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的培養特征是理論夠用、實踐為重。這就決定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素質,在職稱上他們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或經濟師,或程序設計師,或技師等等的“雙師型”。有了這樣一支隊伍才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實踐、校內基本技能訓練與校外頂崗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在數量上,“雙師型”專業教師要達到專業教師的80%以上,所以“雙師型”專業教師是職業院校教師的中堅力量。
(三)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核心
堪稱為中青年骨干教師的教師能勝任2門以上專業基礎課或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教學水平高,效果好,能起示范作用,又能從事各項教學建設,諸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課程標準、撰寫課程教學進度計劃、開展教育科研,并取得優秀教學成果。他們熱愛職業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幫帶青年教師,他們是專業教師團隊的核心力量。
(四)以專業帶頭人為領軍
專業帶頭人學術(業務)水平高,教學質量好,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具有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在一個專業教師團隊中,他們能夠團結、凝聚全體教師深化教學改革,組織重點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組織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開展教育科學研究,開展科技服務。專業帶頭人往往是學校中某個專業學術水平、教學水平的代表,是專業建設的領導力量。
二、教師梯隊的組建
為了組建教師梯隊,引導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使他們有明確奮斗目標和較強的上進心,學校要制訂教師各個梯隊的評選(或認定)標準和考核辦法,包括青年合格教師認定辦法、“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中青年骨干教師評選辦法、專業帶頭人評選辦法,制訂和實施這些《辦法》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突出教育思想和教師的職業道德
入選教師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明確培養目標,教育教學定位正確;熱愛職業教育事業,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誠實守法,團結協作;嚴謹篤學,為人師表。
(二)促進持續穩定
入選教師必須具有教師任職資格,有一定的校齡和教齡。一般,各個梯隊教師至少有1年及以上校齡,青年合格教師須有3年以上教齡,“雙師型”教師要有5年以上教齡,中青年骨干教師至少有8年以上教齡,專業帶頭人要有10-15年教齡。教師能對學生進行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均衡教育,要有一個長時期的教學、研究的實踐過程,澱積經驗,時間短了是不成的。
(三)有一定的教師職務要求
青年合格教師首先是助教,“雙師型”專業教師須是講師又是有工程師或經濟師或技師等職稱或職業技能資格。中青年骨干教師也須有講師以上職稱,專業帶頭人須具有副高以上教師職稱,且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四)強化教育教學能力
設置教師梯隊評選(認定)標準時,要充分體現教學為主,標準內容要涵蓋教學工作量、學術(業務)水平、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學效果與業績等諸方面,規定要具體、明確,宜于操作。各梯隊教師之間的標準互相銜接,形成由低到高的知識、能力的梯度結構,防止評選(或認定)時各梯隊教師標準界限不清。
(五)嚴格評選程序
評選(或認定)時,由教務處、科研處、督導處分項組織考核、考評,提供翔實材料;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發動廣大師生參與,使評選(認定)過程成為推動教師提升學歷、職務(職業資格)、學術(業務)水平、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過程,也是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
(六)實行動態管理
實習教師、合格教師、“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或專業帶頭人表示教師成長歷程,處于動態過程之中,學校每學年評選(認定)一次,每學期考核一次,考核不合格者,第二年取消其教師相應稱號及其待遇。年復一年持之以恒,成為一項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
三、教師梯隊建設的保證措施
建設教師梯隊學校需加大投入力度,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構成教師成長的保障體系。
(一)拓寬師資來源
按照學生與教師的生師比18:1-23:1要求,逐年擴大師資隊伍,盡可能從“211工程”大學遴選優秀的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有計劃地從校企合作企業中聘請有專長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爭取專兼職教師之比達到1:1;從兄弟院校中調整,引入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帶頭人;在學校內凡有教師任職資格、有教學能力的教學管理人員、教輔人員、政工人員都應兼職任教,充分發揮他們雙肩挑作用。
(二)鼓勵中青年教師學歷提升
有計劃的組織有2年以上教齡的中青年教師報考攻讀在職碩士學位,只要專業對口,學校給予時間保證,并給取得碩士學位后的教師三年內報銷全部學費,這一點對民辦高職院校尤為重要。通過幾年努力,使得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中青年教師總數的35%以上。
(三)通過各種渠道培訓教師
在高職院校中,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著力點在于學校自己培訓打造。建立導師制,讓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都承擔青年教師的幫帶任務,帶領青年教師從備課、授課、輔導、改作、考試考核、實驗、實訓、實習等每一個教學環節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做到規范到位。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實驗室、實訓室的基本技能訓練,逐步取得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及高級技師的職業資格。利用假期組織中青年教師到校企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或掛職鍛煉,取得企業生產、管理的直接經驗。組織教師參與企業科技服務、科技開發,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建立教師梯隊建設獎勵基金
對各類入選教師:青年合格教師、“雙師型”專業教師、中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按月發放津貼,津貼金額視學校財力,最低起點的如分別給200元、400元、600元、800元的月津貼,其中青年合格教師、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津貼就高不就低,避免重復,“雙師型”專業教師的月津貼可與它們重復。實踐證明,學校投入這筆款項,總金額并不太大,但對教師尤其對中青年教師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穩定作用。
(五)營造和諧思奮的文化氛圍
學校要以人為本,對教師的勞動要充分尊重、愛惜。對教師的工作條件、生活環境要努力改善,幫助教師解決住房、孩子入托、入學等種種困難問題,解除后顧之憂。在工作上放手使用,鼓勵教師的首創精神。在業務上、學術上倡導科學、民主、兼容、和諧的風尚。營造團結思奮、溫馨友善的文化氛圍往往是贏得教師穩定的最好的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北京,2006年11月16日
[2]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Z].教高[2008]5號.北京,2008年4月9日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結構形式梯隊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它的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是教師。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呈以青年合格教師為基礎,“雙師型”專業教師為中堅,骨干教師為核心,專業帶頭人為領軍的梯形結構。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論文
- 下一篇: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