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后進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4:33:00

導語:轉化后進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化后進生分析論文

一、樹立對待后進生的正確理念

1、正確認識轉化后進生的意義

有位名人說得好,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切不可放棄對后進生的教育,他們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如果我們放棄了對他們的教育培養,也就影響到了未來社會公民的素質。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那就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世界競爭能力。未來公民素質的好壞,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衰,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轉化了后進生,就是為提高我們公民的素質作出了貢獻,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都是一件大好事。

2、熱愛后進生是人民教師應有的道德感情

不少老師對后進生有偏見,認為他們是“后腿生”,拖班級、拖學校的后腿,以致于連累班級成“后進班級”,學校成“后進學校”,把他們看作“眼中釘、肉中刺。”有的老師希望以流動的方式減少后進生,更有甚者,攆走后進生,這無疑是錯誤的做法。

愛學生是人民教師應有的道德感情,是人民教師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老師,不能偏愛學習優秀生,而不熱愛后進生。熱愛后進生的老師師德更高尚。誠然優秀生讓人可愛,老師世無需花大力氣,優生就可取得好成績而成就老師的名利;可是我們如果把差生轉化為優生,不是功在社會,利在學生么?所以我們要以同樣的愛心熱愛后進生,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這就是轉化后進生的前提條件。

二、從課堂教學入手轉化后進生

長期來,談到后進生的轉化,習慣是班主任苦口婆心做其起思想工作,德育處不斷地辦轉化班,這樣的確收到一些效果,但往往好景不長。這與只看學生的“果”而忽視教師的因不無關系。經近幾年調查統計表明,80%的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除自身學習動機不穩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無進取心外,一個重要因素還在于任課教師課堂教學結構不合理、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難學、厭學、不學,成為后進生。故從注意課堂教學入手“轉差”,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上課5——20分鐘間學生思維最活躍,是堂課的最佳時間,教師要控制好時間分配,切忌滿堂灌。課堂結構不妨這樣:基礎練習(5分鐘左右),導入課(2分鐘左右)、進行新課(15分鐘左右)、小結(2分鐘左右)。這種結構利用最佳時間,為后進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2、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講究方法,改變落后、不合教學規律的方法,貫徹啟發式教學,采用生動靈活的方法,使后進生也開動腦筋掌握新知識,提高能力。根據學生特點應做到:

首先,要求層次化、方法多樣化。

布盧姆的班級——分組——個別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和目標分類教學的理論為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中后進生提供了依據。

將以往單純的整體訓練化為分層訓練和個別訓練相結合。如:講授、設問、練習、作業都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內容和要求。在一節課中,給一部分學生提較難的問題,給一部分學生提較易的問題;給一部分學生布置較復雜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布置較簡單的題,給一部分學生布置一個題,一部分學生布置幾個題等。

進行序列訓練。即:將知識由易到難,由簡致繁,用不同形式的題目序列讓學生按序列要求進行訓練。這樣,后進生可一步步前進,不斷得到成功激勵,調動了他們的熱情。

其次,力求做到生動有趣

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參與程度。后進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呆板的教學使他們喪失興趣乃至厭煩,生動有趣的教學能扣住他們心弦,使之精力集中,最大限度參與教學。

再次,教學中注意解決好知識分化點的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每個后進生的產生都可追溯到某一個知識點尤其是分化點,一個分化點未解決,又加上第二個、第三個……多個分化點的積累成就了后進生。因此,第一個分化點就是一個可怕的開端,它不僅影響到有聯系的后繼課程,更嚴重的是能挫傷學生銳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每一個分化點都要認真對待,特別要注意后進生的接收狀態,合理分解和反復強化,使差生在“運動”中既深刻理解,又靈活運用。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樹立正確對待后進生的理念,注重課堂教學這條途徑,后進生是可以轉為中等生、優等生的,是能夠把他們造就為高素質公民的。這真是:望子成龍父母心,教子成才靠園丁。其要凡人肯用心,廢鐵也能變成金!

摘要:后進生是學校客觀存在的,如果一個學校的后進生多了,就會影響學校的質量和形象,影響生源,影響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大力轉化后進生。只要我們樹立轉化后進生的正確理念,從課堂教學入手,就能成功地轉化后進生,也把他們造就為高素質公民。

關鍵詞:正確理念課堂入手轉化后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