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權利限制與維護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7 02:03:00
導語:大學教師權利限制與維護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教師權利是一個具有復雜結構的系統,受到行政、法律的規范制約、學生的情感制約、媒體的輿論制約、專家的學術制約、傳統的道德制約,并表現不同的特點。在教育工作中,要依法治教,公正地評價大學教師,保護好大學教師的各項權利,重點保護好大學教師的職業權利。
關鍵詞:大學教師權利制約保護
大學教師的權利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也需要得到真實的保護。只有保護好大學教師的權利和利益,才能發揮好大學教師的作用;只有對大學教師的權利加以有效制約,大學教師才能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一、大學教師權利結構和特點
雖然人們對大學教師實際擁有什么權利存在不同認識,但是大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權利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列寧說:“學校的真正性質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組織的良好心愿決定的,不是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的,也不是由‘教學大綱’決定的,而是由教學人員來決定的”。這就深刻地說明了教師權利的存在及作用。有人說,與其說未來社會的命運掌握在國家首腦、政治家手里,還不如說掌握在教師手里。
首先,大學教師的權利常常在課程活動中得以表現并受到制約。大學教師擁有一定程度的課堂自治權,他們對課堂內容的詮釋和評價,對學生具有直接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美國學者古德萊德(J.I.Goodlad)認為存在著五種不同的課程:理想性課程,即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正式性課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領悟性課程,即指任課教師所領會的課程。由于不同教師對正式課程會有各種理解和解釋方式,因此教師對課程“實際上是什么”或“應該是什么”的領會,與正式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弱正式課程某些預期的影響。運作性課程,即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觀察和研究表明,教師領會的課程與他們實際實施的課程之間會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經驗性課程,即學生實際體驗到的東西。每個學生對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兩個學生同時學習的同一門課,會有不同的體驗或學習經驗。可以說,理想性課程和正式性課程制約著教師的權利,而領悟性課程和運作性課程則是教師控制的課程。由此可見,在課程活動中,大學教師的權利既受到制約,教師也具有真實的權利。
其次,大學教師的權利有時會以權威的形式表現出來。有人把教師的權威分為四類:“傳統的權威”(因長期“師道尊嚴”的傳統作用而形成的權威)、“感召的權威”(具有感召力的教師對學生具有的權威作用)、“法定的權威”(制度化體制所賦予教師的權威)和“專業的權威”(教師因知識和專業上的優勢而在學生面前所形成的權威)。其實,關鍵是后兩種權威。這兩種權威是相互支撐的,“法定的權威”最終要通過“專業的權威”才能現實地發揮作用,“專業的權威”則必須有“法定的”形式才能有足夠的威力。
大學教師的權利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系統。我們認為,大學教師的權利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公民權利、職業權利、人權。這幾種權利彼此不同,又互相交叉,共同發揮作用。公民權利就是大學教師作為國家公民所具有的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大學教師職業權利的核心是鉆研高深學問、追求真理的理智自治權,基于認識論意義或基于政治論意義的學術自由權。這是由大學教師的職業性質和社會作用決定的;而人權則是大學教師作為人所具有的權利,即大學教師與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所具有的生存權、發展權等。其中公民權利是大學教師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而人權是大學教師首先應具備的權利,職業權利是大學教師權利的核心。
二、制約大學教師權利的因素分析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性質的政治系統中,政治系統的秩序性、持續性、動態平衡性決定了大學教師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尤其是在行使自己的職業權利時應該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這是大學教師行使自己權利的基本前提。我們認為,大學教師的權利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行政、法律的規范制約。大學教師的權利首先要受到政策、行政、法律、學校的規章制度等因素的制約。這是一種外在的規范性的制約,通過法律、規章等表現出來,具有規范性、強制性、他控性等特點,是教師個人所無法控制的。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1)認定式。行政和法律通過認定和規范大學教師的任職資格和條件,控制教師的入VI關,當然也就基本確定了教師的標準和素質。頒發大學教師任職資格證就是這種規范制約的一種表現。(2)評定式。評價是對大學教師工作水平和成效的判斷。公正的評價對大學教師的工作具有促進作用。通過行政性的評價,如授予教師“院士”、“長江學者”等稱號;業務性、專業性的職務、職稱晉升,精品課的評選,優秀教師、“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拔尖人才”等的評選,使大學教師的行為等受到有效制約。(3)獎勵式。通過各種榮譽的授予和對教師物質、精神等方面的獎勵來制約大學教師。(4)福利式。政策性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安裝電話、配備電腦、助手,交通補貼、失業和醫療保險,安排教師子女入學、就業、教師節等節假日的獎勵等,都是對大學教師權利進行制約的隱性方式。
學生的情感制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制約,而很少有人關注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學生對教師的敬佩、服從、心理上的親近感等,在精神上是對教師的一種制約。大學教師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往往會受到大學生的制約。近年來,在有些大學校園出現不給學生高分數,學生就拒絕上該教師的課,不給學生及格分數,學生就抱怨和仇恨教師,甚至威脅和殘害教師的現象。由于學校中師生倫理關系出現錯綜復雜的情況,大學教師迫不得已對學生過分地寬容,并受到學生,特別是學生“干部”的制約。大學教學管理中秉承“教的好不好,學生說了算”的圭臬,經常性組織所謂的“學生評教”活動,這成了學生控制教師的工具和手段,有的學生以與教師搞好關系、“套近乎”的方式使教師難以對學生實行有效的管理,甚至有些教師的行為,特別是課堂行為還受到學生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控制。學生對教師教學風格的認可程度,都對教師造成壓力,大學教師往往屈從于這些壓力,迎合學生的要求和VI味,改變自己已經形成的教育信仰和教學風格。大學里發生的這一切,讓人聯想起以早期的博洛尼亞大學為代表的,在12—15世紀的意大利和法國存在的“學生型大學”,在這類大學,學生嚴格管理著教師。如果教師上課遲到或延長1分鐘,都會被學生罰款。以致教師必須在學年初到城市的銀行中存入一筆錢,以備罰款之用。
媒體的輿論制約。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代言人,對教師的行為具有監督和評判作用,實際上對教師權利具有制約作用,教師的價值取向、政治、經濟地位、行為方式等都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教師有時不得不按照輿論的標準和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求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譽。但以媒體為主的社會輿論的教育主張往往只是一種表層的、膚淺的、非理性的認識和評價,具有非學術化、非科學化、非專家化的特點,有些甚至是想當然的、自相矛盾的。有些以輿論監督為幌子,為了迎合家長為主要群體的民眾需要和興趣,對教師行為隨意曝光,指手畫腳,嚴重地制約了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新聞的本性是對時效性的追求,轟動效應是新聞的理想境界。對于教師具體的教育行為,如果缺乏深入的分析,就很難做出價值判斷。大學教師面對社會輿論,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不置可否。輿論的威力巨大,常常使教師處于有VI難辯的境地,許多教師只好屈從于這些壓力,改變原來正確的教育信仰和對教育價值的理性追求,按照輿論的要求行事。這樣,輿論實際上消解了大學教師很大一部分權利。
專家的學術制約。“大學不是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而是等級制度的社會”。在大學里,具有甚至壟斷“話語權”的常常是那些頗有知名度的被稱之為“專家”的人,這些專家對普通教師的控制也不可忽視。專家是社會文化的代言人,他們以自己具有的學術權利、地位和話語邏輯體系,通過著作、學術講座、報告等形式,要求普通教師按照他們的理論和設計的方式進行工作。雖然學術對實踐的作用不應受到懷疑,但學術的最大問題是理想化和脫離實際,專家的建議中有不少是假設性的、先驗的,甚至想當然的,讓這樣的學術指導實踐必然會干擾和損壞實踐。以專家設想的理論評價和控制教學實踐,使教師的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和制約,對本來已經掌握的教育科學理論和形成的信念產生懷疑,動搖本來較為正確的教育觀念。雖然專家的培訓有些是“教魚游泳”式的,教師明知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毫無根據的,但普通大學教師沒有話語權,只能不斷進行“學習”和“改造”,使本來有個性的教學變得面目全非。控制大學教師的專家不僅包括現在的,還包括古代的、外國的專家。專家的制約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的控制,是一種學術性的制約,通過教育思想、教學的理論、原則和制度,甚至習慣等制約教師。這些因素鉗制了大學教師的思想,使許多教師只好放棄自己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只能按照學術的要求去做,大學教師的教學也就失去了靈活性。
傳統的道德制約。教師長期形成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特質也成了制約教師權利與創造性的因素。教師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言談舉止、良心等受到幾千年來人們對教師形成的固有觀念的影響,也受到教師幾十年從事教師職業而養成的職業習慣和人格特征等的影響。“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工程師”等這些觀念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道德對教師的制約并不是強制性的,而是精神上的、觀念上的。就是說,大學教師的行為既受到外部社會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內部道德因素的影響。社會往往對大學教師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甚至是苛刻的非人性化的要求,好像只要成為教師就必然像“圣人”一樣,就必然會發生人格上的巨變。而實際上大學教師與其他行業的人一樣,他們也應該具有他人具有的權利,也可以有與社會潮流一致的行為方式,應該享受自己的生活樂趣,實現自己的生活幸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大學教師的身份和人們對大學教師形成的傳統的身份認同,制約了教師的權利,使教師失去了許多可以享有的權利,甚至在穿著、語言等方面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對教師的這些制約有些雖然是必要的,但卻干擾了教師職業權利的行使,甚至影響到教師的公民權利和基本人權。因此,精神解放是大學教師職業解放的先決條件。
三、大學教師權利的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學教師將會失去一些權利,而又可以獲得以前所沒有的一些權利,或者說將獲得傳統教師所不具備的權利。由于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由于經濟“市場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學教師法定的權威和專業的權威要么自動被迫做出了某種調整,要么已遭到了明顯的挑戰,社會對教師權利的制約已由顯性逐步轉向隱性。在此情況下,大學教師作為“社會代表者”的“法定權威”已不再具有以往的“剛性”。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傳媒和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普遍化和經常化的情況下,大學教師的“專業權威”和“知識權威”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在以往的知識傳授中,大學教師幾乎是課程知識的“壟斷者”;今天,這種壟斷在某些時候和知識的某些方面盡管還存在,但程度和范圍已大為減輕或縮小。更多的情況是,大學生可以很方便地獲得與大學教師同等的甚至更多的知識,甚至比大學教師先獲得知識。這使大學教師以往賴以為“業”的所謂“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的優勢都在相當程度上失去了支撐。可以說,在現代社會,大學教師的權利不斷受到干擾、沖擊和挑戰。因此,維護和保護大學教師的權利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大學教師權利的制約與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對教師權利的保護是制約教師權利的前提,對教師權利進行有效制約是充分保護教師權利和教師行使正當權利的基礎。只有保護好大學教師的權利,才能發揮好大學教師的作用;只有對大學教師的權利進行必要的制約,大學教師才能正確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才能在法律規定和容許的范圍內進行工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只有保護好大學教師的權利,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當然如果沒有對大學教師權利的制約,教師的工作就失去了應有的規范,教師的行為就會超越范圍,超越權限,就會影響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大學教師的公民權利和人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會得到應有的保護,具有隨社會發展而發展的“搭車現象”,教師權利保護的重點應是對他們職業權利的保護。“沒有使人失去對工作的所有感更使人感到失落的了”。“治學是學術界的生活方式”,大學教師最大的權利實際上就是以學術自由為核心的職業權利,只有讓大學教師在其學術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給予“忠實于高深學問”所需要的盡可能廣泛的學術自由,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大學教師的權利。“對我們的學院和大學的理智領袖橫加任何束縛就會葬送我們國家的未來”。隨著大學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社會對大學教師將有更高的學術期待。大學教師只有擁有以學術自由為核心的職業權利,他們才有可能成為社會的理智領袖。
教育系統的法制化建設是保護大學教師權利的方向性措施。依法治教是世界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教育走上法制軌道的基本環節,也是法制社會的基本特征在教育領域的反映和體現。保證人們受教育的權利就是尊重基本人權,體現了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法制化建設是教師獲得真實職業權利的制度前提,相應地,大學教師依法從事教育工作就體現了教育的法制化。教育的法制化首先要保障人們的教育權和受教育權。教育權就是大學教師的權利,就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而從事教育工作的權利,在現代社會首先應該得到保護,只要在教育領域真正實現依法治教,大學教師的權利才能得到真實的實現。同時,要為教師行使自己的權利創造寬松的環境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權利的保護也要區別對待,對于大學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教師依法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權利。
對大學教師工作合理公正的評價是保護教師權利的基礎。要實現對教師的有效制約,就必須要尊重教師的權利,不然對教師權利的制約就是表面的、虛假的。評價是對教師正當教學行為的肯定,具有方向性作用,決定教師追求的重點和范圍。教師只有形成對工作的正確認識,才能促進工作水平的提高,而這種認識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評價。由于教師要維護在學生和同伴心目中的威信,因此,特別重視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而這種地位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對教師的評價。我國目前的教師評價主要是一種行政和管理取向的,而不是專業發展取向的評價,很難保證評價的發展功能,而更多的體現了管理和程序功能。要保證對教師評價的公平和公正,就必須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過程的人性化。只有這樣,教師權利的保護才能落到實處。公務員之家
保護好教師的經濟、政治等各項權利。在現代社會,經濟權利是最為基本的權利,是其他權利的基礎。大學教師權利的保護最為現實和基礎的是對經濟權利的保護,這是教師獲得社會地位,行使自由權利的物質前提。只有具有合理的報酬,才能有相應的勞動,這并不是雇傭勞動的觀念,而是現代社會的基本人權和基本特征。因此,應保證教師的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并確保教師工資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提高。大學教師與社會其他公民一樣應該具有政治權利等其他權利。例如教師依法休假、進修的權利、教師對學校重大決策工作的建議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都是憲法規定的權利。校務公開等就是教師參與學校管理,行使自己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知識產權,獨立進行課程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權利,都應得到保護。因此,要樹立依法治教的觀念,依靠教師進行大學的現代化建設,使教師在大學中能夠體會到當家作主的感受,使大學教師的各項權利得到應有的保護。
- 上一篇:我國農民特色生活模式構建分析論文
- 下一篇:剖析我國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現狀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