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關聯思索

時間:2022-05-23 11:19:00

導語: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關聯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關聯思索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取代物質資本成為經濟中重要的生產要素,高等教育因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殊依賴和強勁支撐,而成為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發動機。隨著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日益結合,促進高等教育與國民發展良性互動問題,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高等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

1、高等教育促進經濟的增長與發展首先,高等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貯備。高水平人才的創新活動推進高科技的發展,而創新型人才則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栽培。大學教育,類似制造一件產品,培養出來的人將直接進人社會的生產活動過程。個體所形成的基礎知識、技術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階段進一步發展為專門的應用能力,包括發展為實際工作中的創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的關鍵一環。其次,高等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知識基礎和先進的科技成果。高等教育不僅通過培養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還通過科研活動直接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各種知識、技術和產品等支持,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許多高等學校已經成為社會知識創新、傳播以及科技發明與推廣的中心。

2、國民經濟的增長從根本上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首先,國民經濟增長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國民經濟發展有賴于人才的創新活動,而人才的培養又需要國民經濟的發展為支撐。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指通過人力投資來進行計劃培養和訓練勞動能力的一種活動。高等教育發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證長期和持續的教育投入,但這必須以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為前提。其次,國民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具有導向作用。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著高等教育的規模、內容、組織形式、教學方式和教育手段,還決定著勞動力的素質和教育培養人才的素質。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既決定著教育投資的需要量,也決定著教育投資的供給量。

二.現代市場經濟及經濟全球化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集中的教育體制逐漸被打破,社會各界開始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割裂高等教育與社會其他系統的聯系,盲目夸大高等教育的獨立性,也不能照搬經濟學的模式、經驗來管理教育,用經濟領域的價值標準來評估教育。

1、面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堅持積極適應與積極批判的態度大學是社會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其與經濟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對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應當根據市場信息設置學校和專業,根據市場趨勢確立科研方向,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教育規模、層次和質量;應當以積極的態度適應現代經濟所提出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高等教育應當堅持獨立批判的態度,批判經濟領域里的消極因素,抵御這些消極因素對高等教育的沖擊,堅持高等教育的自身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

2、必須樹立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觀念是以人為本、教育終身化、教育國際化的觀念。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發展。在培養目標上要以培養能力為主,而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培養這些能力,首先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地、相對自由地發展;其次要樹立培養個性的觀念,要培養學生果斷的精神、執著的精神和開拓精神;第三要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終身學習的觀念因此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的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構建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

3、要正確認識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體現為它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我們需要明確高等教育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因為它給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科技的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帶了巨大的潛力,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消費能力來拉動經濟增長。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經費不足,而造成經費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引入市場機制,用市場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勢在必行。國家扶持高等教育的發展,既要注重提高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經濟功能,同時也要保證高等教育的其他功能正常發揮,既重視高等教育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要重視它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

三、結語

高等教育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驅動機。高等教育具有文化選擇、文化傳承、文化交流和文化創造等功能。高等教育通過文化選擇和文化傳承整理、繼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精華,通過文化交流和文化創造引進外來優秀文化,更新、發展從而適應時代,推動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需要通過高等教育的發展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