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聯網+”高等教育的趣味性
時間:2022-06-28 11:19:50
導語:探析“互聯網+”高等教育的趣味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時代,“互聯網+”迅速發展,其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越來越信息化和網絡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高等教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與學生在同一時空下的面對面教學模式,為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減少了對教學的限制。同時,高等教育依托“互聯網+”平臺還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這將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平等、教學水平不平等的情況。因此,“互聯網+”在高等教育的應用促進了教學新模式的創,促進了教學的公平性。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的優點
(一)傳統教學方式轉向MOOC和SPOC。2012年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開啟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開始大規模普及和應用。“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以MOOC方式為主的“互聯網+”技術改變了灌輸式學生被動性學習,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教學體驗和感受的教學。隨著MOOC的出現,目前國內一些高校模仿其教學形式推出了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主要以課堂和互聯網結合的方式為主,增加了同時異地授課的方式,能夠保證學生的時間和學習效率,同時又能給學生一定的自我空間。(二)促進科研領域協同創新。自古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始終對知識進行分類教育,形成專門某一個領域的研究所,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之間可謂是“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研究,越來越專業化的學習和研究造成了許多學生和研究員存在若干的知識盲區,對其余領域的研究一無所知。而“互聯網+”平臺為知識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知識的共享和信息的分享,讓不同科研領域的研究人員逐步接受知識融合、行業融合這一理念,而高校的高等教育也不再片面地對教育精細化,而是通過“互聯網+”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想。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14個高校科研協同創新中心,并且取得了碩大的成果,因此“互聯網+”促進了高等教育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的趣味性創新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內容創新。“互聯網+“的資源信息共享擴大了學生對資源的選擇性,但過于多的選擇學生也面臨這選擇困難。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要實現內容創新。教學內容創新的本質是知識的交叉融合,教師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穿插進某一專業領域,拓寬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是內容創新的關鍵。例如將西方哲學融入心理學專業的心理學史,將中國歷史融入中國音樂史學習等方式將不同專業但具有一定關聯性的領域融合到一起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二)“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學習體驗創新。“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地位,利用”互聯網+“實現網絡教學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網絡教育可以進行學習體驗的創新。例如”互聯網+“可以借助目前廣泛應用的大數據或者云計算,根據學生平時在MOOC等教育平臺上的觀看記錄或者瀏覽記錄來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析,為學生制定專業且科學的學習計劃,讓學生體驗到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同時,目前我國類似MOOC等平臺與一些大型游戲公司也開啟了合作,將游戲等娛樂內容嵌入學習,實現學與玩的有機結合,讓學習更有趣。(三)“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盎ヂ摼W+”時代下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方式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以往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猶如監護人和被監護者,對于學生的教學管理方式過于強硬,因此師生關系比較緊張。如今“互聯網+”讓教學管理不再讓教師成為頭疼的事情?;ヂ摼W的非面對面教學管理是智能化和自動化的。例如目前我國眾多高校開設了“智慧校園”,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實現基本的監測,課程打卡、課時完成情況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此外,“互聯網+”還可以提供便捷的服務,形成服務系統,例如可以方便學生校園卡充值和學生交流,實現校園管理智能化。(四)“互聯網+”時代下高等教育評價創新。傳統的教育教學評價結構單一,教師教學過程不完整從而也缺少完整的教師教學信息,因此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不完善的。而“互聯網+”解決了教學信息不完整這一困難,在MOOC等類似的平臺上所有教師的教學過程都有完整的記錄,從而實現教育評價全面化。此外,借助“互聯網+”實現了更方便的評價方式,學校以及教育部門都能夠更便捷地了解教師教學水平,實現學生-教師-學校-教育部門逐層遞進的教育評價。
總而言之,“互聯網+”的出現發展了高等教育教育模式,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和管理方式更有效。通過知識交叉融合、學與玩結合以及便捷的教育管理和評價都讓高等教育變得更加便捷且有趣。期待未來“互聯網+”在高等教育中更廣泛的應用,從而使我國的高等教育變得更優秀。
參考文獻:
[1]張宏建.“互聯網+”時代下的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J].教師,2017(14):82-83.
[2]鐘鑫,肖金岑.“互聯網+”環境下高等教育創新模式探析[J].教育評論,2017(5):80-83.
[3]孫倩.“互聯網+”時代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6,18(6):125-128.
作者:羅芳艾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等教育區域差異實證研究
- 下一篇: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