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20 03:08:45

導語: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及對策

摘要:貧困學生作為高職院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思想意識與觀念方面與普通學生存在較大的差別,部分學生存在思想偏差,甚至出現感恩意識缺失的現象。為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分析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成因,并提出加強貧困生感恩教育的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

1引言

感恩教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內容包含知恩、感恩、報恩等。而針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開展感恩教育,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還能夠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只有不斷加強感恩教育,幫助貧困生樹立感恩意識,才能使貧困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利用自身所創造的成就來回報自助者和社會,并在校園與社會中形成正能量,為感恩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

2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問題成因

2.1社會環境因素。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獲得信息提供更加豐富的渠道,拜金主義、資本主義、享樂主義等異質思想入侵校園。對于還處在成長關鍵時期的學生而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盲目追求思想與行為方面的標新立異,而在校園中傳播負能量信息,擴大不良信息的影響范圍。消磨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意志,使他們多余追求自我,而不斷淡化感恩意識,貧困學生的感恩行為不斷減少。2.2學校教育因素。一方面,高職院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深刻,將全部教育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學生專業成績方面,缺少對貧困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視,并忽視相關教育機制的規劃與研究。大部分院校認為感恩教育屬于思政教育內容,只要保障學生思想發展方向正確,就完成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高校對感恩教育認知的偏差,使其沒有形成系統化和制度化的課程,只通過開展相關德育活動等形式進行,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參與感恩學習的主動性,對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意識的形成極為不利。2.3學生自身因素。受正常環境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大部分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都存在自卑和憂郁的性格特點,并且對于自身貧困情況不能直面面對,并將貧困的原因歸因于家庭與社會。認為是命運的不公正,對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產生妒忌的心理,并認為他們對于自己的資助是出于同情,很難在心理產生感激之情。另外由于部分學生自身缺少自信心,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向他們掩飾自身的窘迫,或減少與其他學生的交往。從而逐漸形成人際關系的屏障,無法表達內心的情感,降低貧困學生的感恩欲望與動力。

3加強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3.1挖掘感恩教育資源,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精華,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形成豐厚的文化底蘊,并蘊藏著大量的感恩教育資源。為完成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理論與實踐課程中,不斷增強感恩教育的實效性,解決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幫助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道德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我國傳統節日為出發點,院校可在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到來之時,開展有關感恩的主題教育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對感恩教育的認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培養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并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貢獻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貨幣,以將此作為貧困生評選的參考指標,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3.2構建學校與家庭合作育人的關系。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雖然貧困家庭并不能為學生帶來優質的物質條件,但卻不能缺失對學生道德修養的培育。因此,高校可加強與貧困學生家長的聯系,并與學生家庭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關系,將感恩教育落實到課程中,并延伸到校園之外,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都能夠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實現精神層次的凈化。一方面,家長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并以更加嚴格的標注來要求自己,規范自身的行為與思想,為貧困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學生營造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與品質。另一方面,高校可引導家長利用學生課余實踐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比如開展交流會,引導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變化,并將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責任感與感恩意識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意識,并內化為行為,做出更多的感恩行為。3.3重視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建立長效教育機制。學校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平臺,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要載體。為更好的完成貧困生的感恩教育,高校應建立長效的機制,并采取相應措施來增強學生感恩意識和能力,喚醒學生服務與他人和服務于社會的感激之心。第一,高校應充分發揮德育課程的教育作用,在課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內容,并利用實際案例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思考,體會他人的不易,并將這份感恩之情內化在行動中,常行感恩之舉。第二,高職院校應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的認知能力,利用教師的個人魅力為學生帶來榜樣作用,使學生能夠接受到熏陶,從而增強感恩意識。同時教師還要學習更多專業知識以外的內容,比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際交往學等。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思想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并懷有感恩之心來回報資助者與社會。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通過有效的規劃,將貧困生感恩教育落實到實處。不斷提升貧困學生的感恩意識,促進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甘璐,朱旺.資助育人體系下高職貧困生誠信與感恩意識調查及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6(74):228-230.

[2]趙霄.基于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與感恩教育有機融合的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1):226-227.

[3]邱曉玲.高職院校加強貧困生感恩教育的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7(35):223-224.

作者:張育鋒 單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