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04 08:32:03

導語: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論文

一、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針對于師范類高校學生的鋼琴教學而言,重點并不是要培養出多少頂級的演奏人才和行業尖子,而是要培養出更多能夠服務教育事業發展的鋼琴教師。為此,在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中,重點不是解決學生在鋼琴學習的“個性”問題,重點則是要解決學生正確掌握樂理知識,以及學生演奏能力的提高問題,這也是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共性”問題。可是從現實出發,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步入校園的一刻起,絕大多數學生在鋼琴演奏方面還是處于零基礎的狀態,正是因為學生基礎和起點有著一定的一致性,這樣才確保鋼琴集體教學能夠統一的安排教材,并且統一實施教學進度。因此,在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以集體教學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也是十分必要、十分可行的。

二、鋼琴集體課的優勢

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企集體課與“一對一”教學模式相比,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人數相對較多,能夠在集體環境下展開教學工作。而集體課在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還有以下幾個優勢:第一,有利于教學資源的進一步利用,降低教學的成本。“一對一”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以為教師針對一名學生開展的教學工作,這樣教師不僅僅會極大程度上耗費自己的精力,不免會造成教學資源的過度浪費。集體課教學可以將這一問題有效的避免,一位教師針對多名學生或更多學生同時開展教學工作,在節約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能做到加強教學的集中性,只需要一位主教(或以為主教+主教)就能夠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這必然會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率,降低教學成本。第二,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得到改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鋼琴集體課教學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集體環境下以交流的形式開展學習,能夠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主要是以集體討論的形式進行互動,包括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不僅僅實現了師生雙邊互動,還可以促成學生自主思考、自助解決問題的習慣,進而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氛圍,并且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確保學生能夠在鋼琴集體課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樂趣和快感。第三,教學內容會更加的豐富。在鋼琴集體課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只把如何彈好鋼琴作為教學內容,還要涉及到樂理、和聲、即興演奏部分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學生才能更廣泛的學到鋼琴知識。除此之外,學生學習過程當中,還可以觀摩其他優秀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這樣有助于學生做到改進學習方法、完善知識與技能,進而不斷的提高自身鋼琴水平。

三、如何開展鋼琴集體課教學

1.融入理論與實踐,突出優勢鋼琴集體課,是以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鋼琴教學優勢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新模式,是一種“一對多”的集體教學形式。將這種教學形式運用到師范類高校音樂教學之中,不僅會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鋼琴彈奏的技巧和方法,還有助于學生對外界感知力、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培養,以及將熟練掌握的彈奏技巧與方法隨心所欲的應用。另外,在集體課上,學生還可以進行簡單的作曲、隨音配樂、編寫曲譜等活動,這有利于學生在音樂知識方面的深入理解,如若能夠融入理論和實踐,那么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會得到提升。在中國,一對一教學是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集體教學課堂正好滿足這個需求,現代電子技術的聲學鋼琴是眾多高校選擇的教學鋼琴,這種不需要調音、占用場地極少、不易被損壞的鋼琴,增加了課堂的持續性,不易使學生轉移注意力,讓學生在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學習狀態下更好地培養音樂審美,而且這種集體教學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心得,相互解答疑難問題,還可以觀察其他學生的演奏,同時對比自身的彈奏情況,學習對方身上的可取之處。2.融合其他課程,激發學生興趣在鋼琴集體課教學過程中,能夠反映出學生在使用鋼琴過程中的性格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既能夠適當的釋放自己,同時還要懂得收斂,合理把握兩者之間的“度”。而怎樣指導學生正確的把握這個“度”,教師就要將與之相關的課融合進來,學生通過學習其它課的相關知識,會了解到在平時自身性格存在哪些不足。例如:教師可以將舞蹈與繪畫課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針對這樣相互結合的課堂教學會有極高的新鮮感,就此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也會了解到什么時候該釋放自己,什么時候要收斂自己。毋庸置疑,鋼琴教學有時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進行演奏,有很多學生由于心理膽怯而影響了演奏效果,這也會在日后的學習中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此,教師應該確保學生在課上始終能夠處于熱情高漲的狀態之中,這樣才能實現學生以放松的心態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反應,在課上與課下適當的安排演奏練習,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助于消除學生盲目學習的心態。而每節課中,未獲得演奏機會的學生,可以根據他人演奏的狀態來進行自我審視,培養學生反思自我的能力。這樣的鋼琴集體課教學,不僅僅可以鍛煉學生調節緊張、膽怯心理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能夠從容的在公眾面前進行鋼琴演奏。3、以興趣為導向,促進學生主動性音樂教育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培養起來,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做好三個方面:一是改變教學方式,二是改變教學內容,三是改變教學評價的方式。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的廣大學生在專業課的選擇上,普遍都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課。可是還有一點不能否定,學生并不能高度重視所選專業課的技能和理論。面對這一普遍現狀,教師只能摒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要采取正確引導、相互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和興趣。從師范類高校音樂教育的鋼琴集體課教學來看,以往的教學內容普遍以提高技能為主的鋼琴訓練為主,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果在集體課中穿插一下流行的鋼琴曲、電影插曲、動漫音樂等等,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將學生學習的目光吸引過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這勢必會實現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向“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對教材加以改編,增加教學的時代感就目前而言,我國有很多高師院校已經編寫出新的鋼琴教材,致力于提高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效果。可是,在已有的新教材中并不能完全擺脫傳統教材內容的束縛,內容的改編只停留在某一部分,并沒有做到有顛覆性的改變。為此,教材內容如何進行改變成為鋼琴集體課教學發展十分重要的問題所在。當前,高師院校音樂專業鋼琴教材的選擇都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完成的,想要將教學效果變得更加理想,那么教師必須要考慮學生學習興趣所在,在教學內容上進行自主改編,幫助教師能夠形成有特色的集體課教學模式。在這里,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不再墨守成規,針對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的特點進行系統的分析,同時借鑒其他院校教師所積累的成功經驗,編寫出一套符合自己所教學生的鋼琴教材,確保教材中的內容趣味性突出、內容豐富多彩,能夠與當今時代的藝術潮流相符合,這樣鋼琴集體課教學效果會不斷提高。5.分層教學,細化教學內容從目前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總體現狀來看,教師在規劃教學內容時很難做到科學合理,這樣必然會影響分層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培養、提升方面會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要改變此局面,教師必須就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分級,明確每一個階段學習的重點是什么,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鋼琴學習的路線更加清晰,學生也能認識到應該從哪里著手、哪里應該進行強化。例如可以將課程強度逐漸遞進,初級階段學習,音階選擇范圍是在一升一降內,達到平行兩個八度為目標,難度水平基本等同于Beyer初級練習曲。中級階段學習,音階選擇范圍是在二升二降內,達到平行三個八度為目標,難度水平基本等同于Czerny599練習曲。高級階段學習,音階選擇范圍是在三升三降內,達到平行四個八度為目標,難度水平基本等同于Czerny849練習曲。針對于學習難度的不同,學習強度也應該與之相對應,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的階段,以及學習的能力將學習強度進行分級。學生有了準確的學習方向,加之教師的指引,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也會更好的學習到樂器藝術的精髓,以及在不久的將來怎樣將其利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有藝術功底、有創造力、有帶動力的優秀教師。

四、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集體課的“弊”

每一位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都能知曉,音樂是一種“個性”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如若要求每一個人都以同樣的角度理解、感知和表現音樂,那么無疑是對音樂本體要求的扼殺。因此,在高師院校音樂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中,既能顧及學生“共性”,又能兼顧學生的“個性”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做到因材施教的難度也極大,可是因材施教恰恰是一向最為基本的教學原則。如果在鋼琴集體課中不能處理好學生“共性”與學生“個性”之間的關系,那么集體課在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中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但是,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集體課是一種普及性的、基礎性的鋼琴教育,每一學科的初級教育都必須將學生“共性”放在首位,只有處理好學生學習的“共性”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展現學生的“個性”,而鋼琴集體課恰恰是順應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經過實地走訪和調查,的確發現了有很多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在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學生存在吳興區、不重視的現象,而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還是教師沒有正視自身責任所導致的,由于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集體課的重要性,很少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造成了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一后果,學生“濫竽充數”的心理也會就此形成,曠課、缺課等不良狀況也會時有出現,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五、結語

集體課作為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全新模式,它的出現不僅僅順應了當今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趨勢,同時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普遍需要。可是,當前鋼琴集體課的發展還并不是十分成熟,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集體課中形成個性化培養,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但不可否認的是,鋼琴集體課這種教學新模式的推廣是非常可行、非常必要的,不僅會提高師范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效率,還會在培養更多合格的鋼琴教師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冉.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J].大眾文藝,2012(21):268-269.

[2]何穗寧.高師鋼琴教學改革與鋼琴集體課問題初探[J].藝術百家,2004(2):110-112.

[3]朱國昌.論數碼鋼琴集體課在高師鋼琴教學中之優勢[J].科技信息,2009(16):255-256.

[4]黎啟國.鋼琴教學改革的新路子——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1):66-68.

[5]張欣然.鋼琴教學中的新概念——數碼鋼琴集體課[J].甘肅科技縱橫,2007,36(1):173-173.

[6]岳悅.高師鋼琴集體課“協同式”教學初探實踐思考[J].藝術科技,2017,30(5).

[7]張浩.普通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內容探究[J].當代音樂,2017(2):33-34.

[8]李林.鋼琴集體課教學中應用“三結合”模式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37(17):213-213.

[9]曹泓.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音樂,2017(19).

[10]景禎,汪娟.普通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內容與模式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4).

[11]劉蕾.談高師鋼琴教學的一種新模式——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可行性[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5(1):97-98.

[12]胡亞妮.高師鋼琴集體課改革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影響[J].濱州學院學報,2014,30(1):118-121.

作者:蒙仕娟 單位: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