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4-10 08:51:58

導語: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的應用

摘要:奧爾夫教學法是國際音樂領域中公認的比較有效的音樂類教學方法,強調綜合性、創造性、人類感性,強調師生間的互動,強調在教學活動和游戲中教導學生音樂知識。奧爾夫教學法的教學特點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幼兒鋼琴教學中也非常適合,可以使幼兒在玩樂中學會彈奏鋼琴,學會音樂知識,在當前學前音樂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入手,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育中的應用優勢,探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為提高幼兒鋼琴教學水平提供一些思路,促進幼兒鋼琴教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幼兒鋼琴教學;應用

鋼琴是一種世界范圍內接受度極高的樂器,是很多孩子接受音樂教育的起點,面對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浪潮,如何提高我國幼兒鋼琴教育水平,為喜愛鋼琴,想要學習鋼琴、學習音樂的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是當代學前教育鋼琴專業領域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每一位鋼琴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公認的音樂教學方法,在啟發教學階段作用顯著,應當得到鋼琴教師們的重視,解決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難題,使孩子們輕松、自由地在音樂的世界里徜徉,而非過度強調技巧消磨孩子們對于音樂的興趣。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立的音樂教學法,奧爾夫大師不僅是德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還是一位致力于音樂教育改革的教育家,奧爾夫大師認為當時的音樂教學方式過于死板,過度追求對歌唱技巧、樂器演奏技法的教學和提高,反而忽視了音樂來源于心靈、來源于情感的重要性,忽視了音樂所傳遞和代表的內心世界。因此,奧爾夫大師一生都在致力于開創將音樂、節奏、語言、肢體動作相結合的音樂教學方法,他從孩子的天性和需求入手,總結和創造節奏朗誦、“拍手跺腳”音樂游戲、小劇表演、舞蹈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積極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在游戲中逐漸積累音樂知識、學習樂器演奏,不使繁重的技巧學習消磨孩子們對音樂的喜愛,將享受音樂作為教學的核心概念。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育中的應用優勢

(一)契合幼兒需求。幼兒鋼琴教育主要面對4-6歲的學齡前孩子進行鋼琴教育,此階段的孩子并未正式進入學校學習,并未收到學校教學的約束和引導,想象力豐富,創造力驚人,對音樂保有一種天然的、本能的親近感。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孩子們聽到音樂時有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和不同于成人的理解,同時,成人習以為常的聲音都有可能通過幼兒的耳朵和心靈形成一段新的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正契合4-6歲幼兒的需求,也符合幼兒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課堂中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更容易被幼兒們所接受,從而激發幼兒們對于音樂的興趣和創造力。(二)接近音樂的本質。音樂起源于人本身,起源于人類的心靈、情感和肢體語言,而非起源于枯燥的琴譜和琴凳,日復一日的彈奏可以磨煉演奏者的技巧卻無法增長他們對音樂的感悟,也無法拉近他們的心靈與音樂的距離。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鼓勵幼兒在聽到音樂時主動參與其中,跟隨音樂的節奏“拍手跺腳”,跟隨音樂的旋律起伏舞動四肢,將音樂作為自身思想、情感抒發的渠道,既可以拉近幼兒與音樂的距離,使他們更接近音樂的本質,又可以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幼兒的智商和情商。(三)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相較于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幼兒們通常更能夠快速接受和習得靠近民族文化、語言特點的音樂和知識。與其他音樂教學法相比,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的是音樂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并未過多涉及某一民族、某一時期的音樂,因此更具有開放包容的特點,能夠順利融入世界各地民族音樂文化之中。雖然沒有固定的示范標準或教學標準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教學難度,但對于幼兒及其他鋼琴初學者而言則更加友好,也有助于各民族在音樂啟蒙教學中弘揚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保留自身特色。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幼兒剛剛接觸鋼琴時就讓他們接觸手型、手臂放松狀態、五線譜很容易消磨掉幼兒對于鋼琴的喜愛和興趣,4-6歲的幼兒無法迅速接受和理解深奧、枯燥的內容,也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去放松自己的手臂肌肉群,可以說,幼兒對于音樂、鋼琴或其他樂器學習的“三分鐘熱度”有傳統音樂教學方法的一部分責任。根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知,幼兒鋼琴教學應當從音樂最基礎的音、節奏、旋律入手,如語文教學一般從最基礎的語音、字、詞進行教學,首先讓幼兒從模仿開始,模仿教師對于四分音符單元的發音,用耳朵去捕捉音樂的音符,然后逐漸增加到八分音符單元的發音。自八分音符開始,音樂單元中開始有了節奏的概念,相同的音樂單元在不同的節奏之下有著多種變化,幼兒先通過八分音符進行感受和模仿,逐漸增加音樂單元的長度和節奏的變化,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對于音符、節奏的接受程度。讓幼兒在聆聽和模仿中真實感受到節奏對于音樂的塑造力,待音樂的基礎感悟鋪墊完成后,再進行后續的動作、樂曲教學,事半功倍。(二)在手型、手臂基礎練習中的應用。在傳統幼兒鋼琴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對幼兒的坐姿、手型、手臂動作、體態進行嚴格的要求,然而這些肢體動作的訓練十分枯燥,幼兒并不能夠理解教師的用意,不能夠理解規范肢體動作對于鋼琴演奏的意義,課堂教學氛圍往往比較僵硬。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強調,音樂源于人的本能,源于人的思想情緒,音樂并不是一個固化的東西,在音樂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演奏者肢體動作的要求是逐漸演化而來的。貝多芬學習鋼琴時的肢體動作要求并沒有當代鋼琴教學中這么多,貝多芬依舊是音樂大師,可見肢體動作的重要性沒有那么高,尤其對于幼兒學者來講,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創造力、表達能力更為重要,教導手型、手臂等肢體動作時也應當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進行引導啟發教學,而非強硬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大象甩鼻子”的游戲,讓幼兒用下垂的手臂模仿大象的長鼻子,逐漸向90°彎腰,引導幼兒在彎腰的過程中感受手臂在肌肉放松和重力雙重作用下的變化,使幼兒在游戲玩樂過程中親身感受到手臂放松的感覺,這樣的方式較教師一遍遍講述更加直觀有效,也有助于幼兒的鋼琴演奏學習。(三)在節奏練習中的應用。節奏對于鋼琴演奏來講十分重要,也是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難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提倡教師采用語言描述、肢體動作、教學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體驗節奏及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好動的特點,采用“拍手跺腳”的游戲活動方式教導幼兒學習節奏,用“拍手”和“跺腳”區分音節的強和弱,用“拍手跺腳”的組合代表音節的長和短,用簡單的“拍手跺腳”組成音節和旋律,使幼兒在游戲玩樂過程中逐漸掌握節奏和特點,培養起對節奏的掌握能力,塑造幼兒鋼琴教學的“骨骼”。在幼兒初步掌握音樂節奏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鋼琴練習曲,從中節選節奏鮮明的片段,將相同節奏不同強弱或不同緊湊度的音樂片段進行對比教學,引導幼兒掌握鋼琴演奏中節奏的真實變化,并鼓勵幼兒對簡單的鋼琴演奏練習曲進行自主創作,為幼兒的音樂未來奠定創新基礎,而非一味要求幼兒對前人和經典樂曲進行模仿。因為不懂得創造就永遠成為不了音樂家,只是一個鋼琴樂手,因此幼兒鋼琴啟蒙教學中必須加入創新元素。

四、結語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非常適合幼兒鋼琴教學的方法,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在多種多樣的游戲方式中突破傳統教學中的難點,激發幼兒對鋼琴的興趣,鍛煉和放松幼兒的手臂肌肉群,使幼兒掌握在演奏中加入節奏的技巧,化被動為主動,提高幼兒鋼琴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幼兒的音樂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應當得到每一位鋼琴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忠林.淺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啟蒙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7,38(12):46+16.

[2]張明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運用于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思考與建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5):102-104.

[3]唐捷.試論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13):120.

[4]郭蓉,孫鳴.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北方音樂,2018,38(08):156+158.

[5]郝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實踐[J].北方音樂,2014,(08):166.

[6]鐘健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實踐價值探究[J].黃河之聲,2014,(21):36-37.

作者:張博文 單位:隴東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