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鋼琴教學的音階訓練

時間:2022-10-17 08:27:30

導語:淺談兒童鋼琴教學的音階訓練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兒童鋼琴教學的音階訓練

摘要:在當今社會中,隨著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認知不斷提高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鋼琴逐漸從皇家貴族才能享有的“玩具”慢慢走民百姓的生活中,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成為了許多家長的首要選擇,致使當下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琴童。正是因為當代學鋼琴的主要對象都是兒童或者幼兒,而且兒童不論是在手指的塑造能力上還是在對音樂的理解力上,都具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潛力,所以在鋼琴教學時需要非常注意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比如音階的訓練,如果這個訓練被忽視,那么很有可能會造成基本功不扎實、演奏指法不當?shù)纫幌盗袊乐氐膯栴}。本文將從這一問題出發(fā),來探討應該怎樣培養(yǎng)琴童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用科學正確的方法訓練音階,從而學好鋼琴。

關鍵詞:兒童;鋼琴教學;音階

一、音階訓練的重要性

所謂音階就是由半音、全音以及一些音程組成的七個音,就像爬階梯一樣,音階又可分為自然大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等各種調式,而很多的古典曲目又是在這些調式的基礎之上加以創(chuàng)作,所以“建房子先建第一層”,只有把這個最基礎的音階調式弄懂了,才能讓琴童進行下一步對曲目的理解,也有利于兒童在音樂各方面的發(fā)展,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重要性:(一)對樂理的理解。如今很多琴童只是在準備考級的時候才會對音階稍加練習,而且每級的音階訓練也只有六條,這就導致了一種只是為了考級而去學習音階的現(xiàn)象,能學習到的有關音階的真正知識也只是皮毛而已,甚至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些音階是怎么來的,為何要學這種枯燥又毫無趣味性的東西。這就要求鋼琴教師在對學生的平時訓練中就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及對音階進行講解,這樣就不會導致學生在真正需要彈的時候,沒有一點知識儲備。音階其實對于學生學習樂理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教師可把音階和其他一些樂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比如全音和半音的關系,首先告訴學生在大調中全音和半音的排列順序是全全半全全全半,然后讓學生主動去分析小調中全音和半音的排列順序,這樣就能讓學生清楚地得知音階真正的含義。再比如音程,在彈完一個音階之后,教師可講解小三度、大六度的一些知識,并且讓學生主動用耳朵去聽這些音程在音響上分別有什么效果,然后再讓學生應用到所學的曲目中,這樣就能讓兒童通過鋼琴這一樂器又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的神奇之處。(二)對自身手指的訓練。音階訓練對于手指的指法要求是很高的,下文也將會提到應該怎樣運用指法彈好音,在兒童的基礎階段,形成一個良好的彈奏方法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所以指法這一問題是不容小覷的。很多學生到最后中高級階段對指法仍然是不管不顧,隨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亂彈,這就會破壞整首曲目的樂句以及呼吸,從而彈得支離破碎,找不到一個氣口所在。另外音階對于練習手指的跑動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當一個學生能在鍵盤上實現(xiàn)穩(wěn)當?shù)匦凶咧螅卦匍_始跑動,并且又能保證每個音符都是飽滿的、明亮的、具有顆粒性,手指能堅定有力地彈出每個音,手腕保持穩(wěn)定,這樣才叫具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彈好音階才能把曲目中許多快速跑動的音群彈好,所以積小成多、厚積薄發(fā),不能因為音階枯燥無味而忽略掉它,殊不知這才是成功路上的一塊墊腳石。

二、怎樣練好音階

在了解音階訓練在我們學琴過程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之后,接下來繼續(xù)探討應該怎么做的問題。音階訓練就好像是彈琴前的熱身運動,應該和《哈農》等一些手指練習放在同等的位置,將手指開了功以后,才能把接下來的樂曲彈的得心應手,可能許多兒童都不太喜歡這項運動,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或者獎勵,鼓勵學生去做。針對兒童在練習時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一)轉指、跨指的訓練。簡單的講,彈音階時手指的狀態(tài)要和彈《哈農》時的狀態(tài)一樣,但是又稍有些不同,這是因為《哈農》沒有那么的轉指與跨指,那么我們就要注意在彈《哈農》的基礎手型之上,應當再加一些穿指、跨指的訓練,這是把音階彈均勻、流暢的關鍵。穿指即大拇指從三指或四指底下穿過,這個時候大拇指是在鍵盤上左右移動的,對于兒童來講,大拇指是五個手指中最關鍵也是最難訓練好的一個手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知道大拇指的發(fā)力點是在內側而不是指尖,這也是大拇指區(qū)別于其他手指的地方,而且大拇指的一關節(jié)一定不能凹陷。在大拇指穿過三指后,一定要避免突然發(fā)力造成音色不均勻的結果,因此要學會控制力度,用耳朵去仔細聽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音色力度是否相同,不能把音階彈的就像是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跨指即三指或四指跨過大拇指,這里就很考驗手指的靈活度以及三指、四指與大拇指之間連接的是否圓滑,在跨過拇指之后,拇指要馬上水平移動到下一個位置,這個動作要盡可能做到自然。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形成連貫的音階,另外還要注意手指在彈黑鍵時的狀態(tài),很多兒童在彈到黑鍵時手指就忘了要站立好,一關節(jié)也會有點凹陷,同時掌關節(jié)不能有太多晃動和搖擺,隨時都要和鍵盤保持平行的狀態(tài)。同時五指的站立訓練也是不容忽視的,五指與琴鍵接觸的地方只有指尖的側邊一個點,而不是整個五指的側面,如果用整個側面觸鍵,必定會造成掌關節(jié)向五指方向塌陷,這樣手腕也會受到影響,彈出來的音色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五指是靠點來觸鍵的,而不是面。(二)指法。音階的指法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除了個別音階,教師可通過規(guī)律讓學生了解音階,比如在降B大調中,只有兩個升記號,右手都是用三指彈的降E和四指彈的降B,而左手又是用四指彈的降E和三指彈的降B,掌握了一般規(guī)律之后,學生就能快速上手,接下來就要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且讓學生意識到音階的趣味性。指法的練習作為學琴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它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像是打地基一樣,倘若地基打的好,高樓大廈也就建的好。所以在這個階段,兒童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手型狀態(tài),對指法要嚴謹對待,而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指法,手指怎么舒適怎么來。(三)手腕和手肘。我們說掌關節(jié)的支撐是手指是否能站立好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手腕則是幫助掌關節(jié)支撐的重要條件,也是把大臂的力量傳遞到手指指尖的橋梁。手腕的松弛狀態(tài)似乎一直就是很多兒童不能理解的問題,如果手腕過于松弛,就會造成掌關節(jié)無法支撐好、手腕上下晃動的厲害等問題;如果手腕過于緊張的話,就又會造成整個大臂處于緊繃狀態(tài),肩膀也會往上高聳,這樣彈出來的音符會非常死板,沒有靈動感。因此要在這個松弛和緊繃之間找到一個度,把雙方都要衡量好。手肘與身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手肘才能有發(fā)揮的空間,在練習音階時,要避免拇指穿指的過程中手肘往外急拉的問題,手肘應該在穿指之前就要做好準備,緩慢往外移動,帶動手腕按順時針方向做半圓形的運動,這樣既能把穿指做的恰到好處,不會出現(xiàn)大拇指突然的重音,也能在加速練習時手指快速的跑動。最后手指缺乏獨立性也是許多學生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手指的獨立性就是指手指是靠掌關節(jié)來控制發(fā)力,然后把所有的力都集中到指尖上,而不是靠手腕向下發(fā)力。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手腕在我們手指觸鍵的時候只是起到一個幫助的作用,手指要獨立完成下鍵的動作,手腕不能有多余的動作,要一直保持穩(wěn)定,這樣就能既省了力音色也漂亮。

三、結語

音階訓練應當是在兒童手指能夠獨立站好之后,再增加的一項訓練,這是貫穿于學琴的始終的,每天起碼都要練習一條音階,這就相當于練習樂曲之外的一種調味劑,也是基本功之一,如果音階訓練好了,樂曲自然也就不在話下。同樣我們也可以從樂曲中發(fā)現(xiàn)音階,抽取音階練習,比如莫扎特的C大調奏鳴曲K545第一樂章中就有大量的音階。音階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嚴格要求自己每一個音符都要彈的清晰、明亮,且指法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露絲•史蘭倩絲卡.指尖下的音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51-154.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51-54.

作者:劉淑倩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