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研究
時間:2022-04-23 10:33:05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閱讀課堂的提問為例,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點,學生認為沒有任何疑問了,教師采取于無疑處提出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研讀興趣;對于一些看似較難的知識點,教師采取化整為零的提問方式,一步一個臺階,讓學生感覺到該部分的知識點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這對于樹立學生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當然,藝術性并不僅僅在于教師如何提問、如何講授,更重要的是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是否能夠綜合運用各種語言策略,使對學生的評價也具有藝術性。如果教師的評價仍然是呆板的,那么語文閱讀教學的藝術教學就會淪為一種形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審時度勢的提問、富于技巧的講解、充滿鼓勵性的評價等,都會加快語文知識轉化的進程。同時,對啟發學生的思維、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藝術化對策
藝術教學對于提高和鞏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相關策略,充分發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的作用。
1.誦讀激活語感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將誦讀放在首位,這對于激活學生的語感具有重要意義。誦讀不是讀一兩遍,而是要“熟”讀。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讀,可以采用默讀、吟誦以及朗讀等各種方式,通過熟讀讓學生學會邊思考邊理解,用心去體味文章所包含的意境和情味。比如《背影》一課,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語氣的升降、改變,可以從內心體會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之情。美文是用來欣賞的,而要真正領悟美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內涵,只有讀者自己去用心感受,才能夠體會到“四次背影雖然不同,但是,卻都體現了作者想念父親的至深之情”。閱讀的教學藝術,不是由教師找出關鍵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而是由學生自己去閱讀和發現問題,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去感知、聯想以至觸摸作品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獨立體會作品的精髓。同樣以《背影》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誦讀,將自己認為好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然后由全班學生共同選擇“佳句”,請學生當堂誦讀,再對學生在語調的高低、緩急以及強弱等方面進行指導,學生接受“思念”之情的效果非常好。
2.注重課內外相結合
學生預習不能僅限于課本內容,還必須改變教師只布置不督查的現象。否則,就可能使得整個預習成為一種形式。事實上,課前有目的的閱讀,加上教師在課堂上對閱讀的效果進行檢測,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在講授《泰戈爾詩三首》時,在課前安排學生查閱有關作者生活背景、詩集的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這對于體會作者詩中所描繪的意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采取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既為學生解答了一些疑問,教師在講解泰戈爾的詩歌時也會更加游刃有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內外相結合的策略,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也具有重要意義。
3.優化提問“技巧藝術”
提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高質量的提問藝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對于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要體現提問藝術的價值,教師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新:(1)問題設置必須具有啟發性。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首先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還應該具有啟發性。如果教師的問題幾乎不能給學生留有發揮余地,僅僅是機械地“照本回答”,就很難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問題要敢于取舍。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將所有的問題都提問,應該有所取舍,挑選重點的問題進行提問,而對于那些細枝末節的提問應該一帶而過。(3)提問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教師的提問語氣如何,是否能夠恰當地使用重問與輕問、正問與反問以及追問與聯問,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提問就好比是打靶,只有提問符合作品的實際情況,重點明確、技巧鮮明,才會對解決課堂閱讀教學的難點、重點以及疑點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的實施,需要教師結合教學作品,綜合運用多種技巧,才能夠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從而有力地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
作者:孫步云工作單位:江蘇省泰州二中附屬初中
- 上一篇:心理學教學藝術的思考
- 下一篇:商務局黨員干部下基層工作方案